分享

慢性萎缩性胃炎

 柴桂苓 2016-11-30
1)解郁和胃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因情志不舒,饮食不节所致。因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在生理情况下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如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所言“ 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 所以在病理情况下,肝病每易累及脾胃,如长期情志不遂,常出现胃脘痞满胀痛,不思饮食,嗳气,泛酸等症状。此病之关键在于一个“ 郁” 字。郁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郁,如《医经溯回集· 五郁论》所说:“ 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 又如《丹溪心法· 六郁》中指出“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可见广义的郁是由于外在致病因素导致了人体阴阳气血不和而产生的病变,其中以气机郁滞为先,气郁日久,由气及血,变证多端,所以病变的表现,可有气郁、血郁、痰郁、湿郁、热郁、食郁等六郁证候。狭义之郁,专指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都滞所引起的病证。“ 郁” 贯穿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情发展过程中,所以治疗大法以解郁和胃为主,常以《伤寒论》中的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根据《伤寒论》128条“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之义及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见胃脘部痞塞满闷之症,采用四逆散合小陷胸汤来对本病进行调治,认为四逆散有疏肝理脾,和胃调气,透解郁热之功。方中柴胡、白芍能疏肝解郁,枳实可下气消积行滞,更能助柴胡以疏肝下气,甘草和中,与白芍相伍又能缓急止痛。小陷胸汤清热涤痰开结,方中黄连苦寒泄热,半夏辛温,善化痰饮,栝楼实甘寒滑利,既能助黄连清热,又能助半夏化痰开结。临床以炒枳壳代替实,枳壳理脾胃之气而枳实破肝胆之气,以全栝楼代替栝楼实,因全栝楼具有宽胸理气作用而栝楼实偏于大肠有滑利之弊,若病人泛酸烧 心可加乌贼骨、煅瓦楞;若纳呆甚可加炒三仙、茯苓、太子参;若恶心呕吐可加陈皮、竹茹;若胃脘痛甚可加香附、元胡;若胀满甚可加藿梗、苏梗;若嗳气不除,可加旋复花、代赭石。
崔某某,男,32岁,1997年11月7日就诊,主诉胃脘不适一个月。有慢性胃病史。1997年10月30日到协和就诊,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西药疗效不佳,故求诊于中医。病人自诉工作压力较大,饮食不规律,舌质红,苔淡黄略腻,脉沉弦。治以解郁和胃,清热涤痰。方用四逆散合小陷胸汤加减:柴胡10g、炒枳壳10g、白芍10g、炙甘草4g、黄连3g、法夏10g、全栝楼10g,陈皮10g、藿苏梗各10g、党参12g、元胡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嘱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及难消化之物。二诊药后上述症状大减,效不更方,所以在上方的基础上稍做加减,进14剂。三诊时诸症已基本消失,嘱其坚持摄生调养,以巩固疗效。

2)寒热并调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因病程长,病情复杂,多属寒热错杂之证。造成这种情况常因下列三种原因:一则因脾胃之生理属性,因胃为阳明多热多实,脾为太阴多虚多寒;二则因病人体质;三则是治疗有误,寒凉药过度克伐脾胃。临床上病人常表现为:胃脘部以上灼热、泛酸、口苦、烦躁、喜冷饮、腹部喜温喜按,肠呜便溏,对此类型病人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进行调治。
徐某某,女,44岁,1997年10月14日诊。主诉胃脘部嘈杂不适半月余。平素脾胃功能欠佳。1997年10月8日鼓楼医院胃镜检查提示轻度萎缩性胃炎,病人服用甲硝唑、阿莫西林、泰胃美等药后,上述症状不但不缓解,而且日趋严重,诊见:病人面色晦黄,形体消瘦,烦躁,口苦,喜冷饮,但饮后即觉胃脘不适疼痛,便溏,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弱。治以清上温下,调和肠胃。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化裁:法夏10g、党参12g、黄芩10g、黄连4g、干姜4g、炙甘草4g、大枣5枚、茯苓12g、砂仁4g( 后下) 、藿苏梗各10g、炒三仙各10g,7剂,日1剂水煎服,1997年10月21日病人复诊,自诉服药后症状大减,继服7剂。再次复诊症状已消失,继服7剂调理脾胃以巩固疗效。

3)醒脾快胃法
桂枝汤方后注“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及《伤寒论》280条“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之义出发,认为治疗脾胃病宜轻补轻调,尤其对于病程较长,病情较为复杂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更应如此。临证之时务求做到“ 补中有通,补而勿滞” ,“ 泻中有补,泻不损胃”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有纳差,胃脘胀满不舒等脾胃之气不振之症状,故常用轻清之品鼓舞脾气,使胃纳渐增。如常用藿香、苏梗、陈皮、砂仁等醒脾快胃,促使胃纳脾运,以达到治 疗之目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切忌一味壅补和攻伐太过,要以调和为本。

4)调气化瘀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因病程长,疾病由气分渐入血分,由初期的以胃脘胀满为主过渡到以胃脘部的疼痛为主,常把活血化瘀之法贯穿于此病治疗的全过程。认为初期此法可截断疾病的传入,后期用此法与中医“ 久病入络” 理论不谋而合。西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的血流量明显减少,通过运用活血化瘀法可使胃粘膜的血流量恢复正常,鉴于此,临证时常用当归、川芎、元胡、香附等活血化瘀之药以达到提高疗效之目的。

5)善后调养法
“ 三分药物七分养” ,慢性胃病更宜重视食物的调养,食物的调养具有以下二重意义:其—是饮食有节,勿伤脾胃;其二是通过饮食来调养脾胃。在《内经》中有“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在《饮食禽》中有“ 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百病蜂起” 、“ 山野贫贱,淡薄是谱,动作不衰,此身也安” 的论述,都说明饮食不节可生疾病,而饮食有节与身有益。常根据食物的性味,病人的体质和疾病的证型来指导患者选择饮食.如阳虚体质或胃中有寒者,可选生姜、龙眼肉、羊肉等温热陛质的食品;阴虚体质或胃有积热者可选用山药、莲子、苡米等健脾和胃之品;性格急躁易怒者可选用百合、大枣、小麦熬粥,有宗甘麦大枣汤之义。因食物调养在脾胃病的治疗和康复中具有特殊作用,病人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少饮浓茶,忌糖食。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情志不舒关系十分密切,所以精神调护对本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要求病人远烦戒怒,怡情悦性,认为只有这样,治疗才能彻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