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促织|白话聊斋

 薇薇芷悦 2016-11-30
       明朝宣德年间,皇宫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缴大量的蟋蟀。这东西本来不是生长在陕西的。华阴有个县令,想要讨好上司,捉了一只献了上去,试了一下,发现它很会斗,于是责令华阴县经常供应这种蟋蟀,县里就责令乡里去完成这个任务。街上一些游手好闲的人,捉到了一头好的,便放在笼子里养起来,当做奇货来牟取暴利。奸猾刁诈的差役,借机敲诈,按丁摊派,往往为了一只蟋蟀,逼得几户人家倾家荡产。
  县里有个叫做成名的穷书生,多次应考,连一个秀才也没有捞到。他为人迂腐木讷,狡诈的差役就报请委派他做里正,让他担起上缴蟋蟀任务的重担,他千方百计推辞不掉,不到一年,就把自己一份微薄的家产赔光了。碰巧征缴蟋蟀的任务又派了下来,他既不敢按户摊派,又没有钱来抵偿,急得要死。妻子说:“死顶啥用,不如自己去捉,或许万一能够捉到一只好的。”他觉得妻子说得很对,于是早出晚归,每天提着竹筒、笼子,到墙脚下、草丛中,搬开石头,探看土洞,什么法子都想了,还是无济于事。即使捉到了三两只,也都又笨又弱,不合要求。县官限期追缴,十分严厉。十几天时间,挨了一百多板子,两条大腿被打得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算了。
  正好这时,村里来了一个驼背巫婆,说是能够借神的指点来预卜吉凶。成名的妻子也带了钱去问卜。只见红颜少女、白发老妪,把门口都堵塞了。走到巫婆住的地方,屋里有间密室,门上挂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问卜的人在香炉里烧上香,磕两个头。巫婆在一旁望着空中,代为祈祷,两片嘴唇一张一合,不知念的什么咒语,大家都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听候吉凶。过了一会儿,帘内扔出一片纸来,写的都是人们所要问的事,没有丝毫的差错。成名的妻子也把钱放在案上,焚香膜拜,约莫一顿饭工夫,门帘一动,一张纸片落在地上。拾起一看,不是字而是画。画的像一所寺院的殿阁,殿阁的后面是一座土山,山下怪石纵横,荆棘丛中伏着一只“青麻头”的蟋蟀,旁边一只蛤蟆,好像要跳的样子。思量了好久,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看到画中有一只蟋蟀,隐隐约约跟自己要问的事暗合,便把纸折叠起来,拿回家中给成名看。成反复思量说:“莫非告诉我捉蟋蟀的地点吗?”仔细端详,觉得画中的景状,跟村东的大佛阁十分相似。于是勉强挣扎着起来,拄着拐杖,带着画儿,往大佛阁的后山去寻。只见一座小山似的古代陵墓,怪石纵横,俨然是画中的景状。于是慢慢地在荆棘丛中侧着耳朵听,睁着眼睛瞧,像寻觅一枚绣花针、一粒芥菜子似的,心力、目力、耳力都用尽了,可一点蟋蟀的踪影也没有。他继续屏住呼吸,暗暗搜寻,一只癞蛤蟆突然跳了出来,他更加感到惊异了,急忙跟着它去。那只癞蛤蟆一下钻到草丛中去了,他蹑手蹑脚地扒开乱草一看,只见一只蟋蟀伏在荆棘根下,赶忙用手去扑,那家伙一下又钻到石洞里了。他用一根小草轻轻去戳,没有出来,拿筒里的水去灌,才跳了出来,看样子很俊美健壮,赶上去把它逮住了。仔细一看,大身架,长尾巴,青色的脖子,金色的翅膀。成名高兴极了,装进笼子带了回去,全家像遇到大庆大喜一样,甚至比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还要高兴。于是把它养在一个放上一些土的盆子里,用螃蟹肉、栗子粉去喂它,精心照料,万般爱护,只等限期一到,就把它献到官府,完成那征缴的任务。
  成名有个九岁的孩子,趁着父亲不在那儿,偷偷地打开盆盖,那蟋蟀一跃而出,跳得很快,捉不到手。费尽力气把它捉到时,腿已折了,肚也破了,很快就死去了。孩子十分害怕,哭着告诉母亲,母亲听了,气得面色灰白,大骂道:“祸种,死期到了!等你爸回来,再跟你算账啦!”孩子吓得哭哭啼啼地出去了。不久,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好像迎头泼了一盆冰水,心都凉了。怒吼着去找孩子,孩子已经杳如黄鹤,不晓得到哪儿去了。过了一会儿,在井里发现了孩子的尸体。于是夫妻二人化愤怒为悲恸,呼天抢地,痛不欲生。夫妻俩呆呆地对着墙角,默默无语,不吃不喝,茅舍里一缕炊烟也没有,简直无法再活下去了。
  天快黑了,他只好拿了一床草席,裹着孩子的尸体去埋,走拢去一摸,似乎还有一点微弱的气息,高兴地把孩子抱到床上,半夜里,孩子果然活过来了,夫妻心里多少得到一点安慰。但孩子神气痴呆,气息微弱,只想睡觉。成名回头看到笼子空了,气也不出,声也不作,连孩子的死活也没有放在心头了。从天黑到天明,从没有合过眼皮。太阳出来了,成名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长吁短叹。忽然,门外传来一阵蟋蟀的叫声,他惊异地起来一看,只见那只蟋蟀仍然活着。高兴地去捉,那家伙叫了一声就跳走了,跳得很快。成名用手掌去扑,似乎手掌中什么也没有,刚刚张开指头,那家伙又突然跳了出去。赶忙去追,看到它绕过墙角,又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成名徘徊往返,东张西望,只见一只蟋蟀伏在壁上。仔细一看,那家伙又短又小,黑里带红,完全不像过去那只蟋蟀。成名因为它很小,太差了,在那里东看看、西瞧瞧,只想找到所追逐的那一只。突然壁上那只小小的蟋蟀,跳到他的衣袖上,一看,样子像土狗,翅膀上长着梅花小点,方方的头,长长的腿,似乎还不错。高高兴兴地把它收进笼子里。准备拿它献给官府,又害怕上头不满意,想跟别的蟋蟀试斗一下,看看行不行。
  村里有个善斗鸡狗的少年,驯养了一只蟋蟀,给它取了个名字叫“蟹壳青”,天天与人家的蟋蟀角斗,没有不斗赢的。想养起来牟取暴利,把价格提得很高,自然也没有人来买。径自来到成名家里,看到成名养的那只蟋蟀,不由得捂着嘴暗暗发笑,于是把自己的蟋蟀,放在笼中进行比较,成名一看,只见它又长又大,是个庞然大物,跟自己那只一比,自觉惭愧,不敢跟他较量。但回头又想,养一只差家伙,反正没有什么用,不如让它斗一斗开开心。于是一同把各自的蟋蟀放进斗盆里,那头小的伏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呆得像木鸡一样,少年又大笑起来。试着拿起猪鬃去撩拨它的触须,仍然不动,少年又笑。经过几次撩拨,小蟋蟀终于被激怒了,直奔“蟹壳青”。双方飞腾扑击,发出冲杀的声音。不一会儿,只见那小蟋蟀一跃而起,张开尾巴,伸直触须,一口咬住对方的脖子。少年大吃一惊,急忙把它们分开。那小家伙翘着尾巴,洋洋得意地叫了起来,好像向主人报捷似的。成名十分高兴。
  大家正在观赏这只善斗的小家伙,一只大公鸡突然窜了过来,对准那小蟋蟀一啄,吓得成名大惊急呼,好在没有啄到,那小家伙跳去一尺多远。公鸡又扑了过去,眼见小家伙已被扑在它的爪下了。成名在慌乱中,不晓得怎么去搭救那小家伙。一霎那,只见那公鸡伸着脖子,摆着翅膀,走近一看,原来那小家伙已经跳到公鸡的冠上,使劲地咬住不放。成名更加惊异,更加高兴,赶忙捉起来,放到笼子中。
  第二天,献到官府里。县官看到它个头小,怒冲冲地训斥成名。成名说它有奇异的本领,县官不信。要它试着与其他的蟋蟀角斗,结果没有一只不被它斗垮的。又让它与鸡斗,果然与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奖赏了成名,并把它献给抚军。抚军大悦,立即装进金丝笼里,献给皇上,并在奏折中详述了其本领。小家伙进了宫中,皇上命令让全国进贡的最好的蟋蟀,诸如“蝴蝶”“螳螂”“油利达”“青丝额”等等,一切奇形怪状的家伙拿来跟它角斗,没有一只能够胜过它的,而且往往听到琴瑟的声音,那小家伙就会按乐曲的节拍跳跃起来,因此大家越发觉得它神异非凡。皇上十分高兴,下令赏给抚军名马、锦衣和绸缎。抚军也没有忘记那小蟋蟀是谁送来的,不久,那华阴县令就以政绩卓异而闻名全省。县官一高兴,便免了成名的徭役,并嘱咐主管学政的长官,让他入了县学,成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正常了,自己说:“本人变了一只蟋蟀,轻捷善斗,现在才醒悟过来。”抚军也重重地赏赐了成名,没有几年,成名就拥有良田百顷,楼台万所,牛羊各以千计。出门便轻裘肥马,比那官宦人家还要阔气。
  异史氏说:天子偶然重用一种东西,未必不事过境迁就忘记了,而经办的人却把它当做一个定例。加之官员贪婪,吏役残暴,老百姓赔了妻室,卖了儿子,也得不到一天的安宁。所以天子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命运,决不可以轻易草率的,但成家因为官吏的剥夺而贫,由于蟋蟀的善斗而富,裘马轻肥,得意洋洋,当其作里正、受责打的时候,难道会想到能够到这个地步吗?老天爷大概要酬劳忠厚长者,遂让抚军、县官,一同享受蟋蟀得来的恩宠。过去听说过“一人飞升,鸡犬登仙”,那真的可信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