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英首发】中近台高速旋转机器,底板中的T80来了!

 lsj3355 2016-11-30

2013121日,蝴蝶公司推出新品Tenergy 80(简称T80),一款初期被认为有点不伦不类的胶皮:没有Tenergy 05那么转,也没有Tenergy 64那么快。但后来却被越来越多人喜爱,尤其在业余球友中。更高的容错性和线性的手感,以及在强旋转的T05和高速度的T64之间取得平衡的T80,逐步成为了三驾马车之一,与T05T64并驾齐驱。


本月,新品球板Innerforce Layer ALC.S上市。外观颇像Innerforce Layer ALC(简称Inn ALC)的Inn ALC.S仅在名称中多了一个字母,是否就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众所周知,日本蝴蝶公司总是在器材届引领着时代潮流。纯木横行的时代,推出了普碳和施碳;在碳素球板开始盛行后,又适时推出了经典芳碳板Viscaria,而后又有超级纤维的ZLZLC系列。每次不经意的推陈出新,最后都引领着器材届的时代潮流。每次新品的面世,都是对未来打法的前瞻和诠释。

 

结构变化

Inn ALC.SS是啥意思?当笔者第一眼看到球板时,以为SSpruce(云杉),因为云杉力材十分显眼。再看面材,不同于之前的Inn ALC,肉眼判断,应该是由原来的林巴换成了阿尤斯。而芯材,依然是形变大﹑底劲足的阿尤斯。

最为人所知,用了阿尤斯作为面材的球板,其中就有直板蝴蝶王Taksim。阿尤斯面材,软而咬球。力材上,云杉形变大,更好的力量驱动,能制造出更弯曲的弧线。比如斯帝卡的OC,红双喜的狂飚王和狂飚皓,都是用了云杉力材的杰作。

ALC.S的芳碳纤维与Inn ALC一致,同样深埋于大芯两侧。云杉力材+内置纤维的搭配,本来就需要力量驱动,为了降低发力的要求,ALC.S的芯材明显减薄了,纤维+大芯的厚度约2.5mm,低于Inn ALC3mm

实测:球板重量89.7g,厚度5.49mm。版面大小依然是157*150mm

 


外置和内置的混合体

ALC外置,往往有着更好的借力﹑近台速度和反手;ALC内置,则有着更深的咬球感和更舒畅的正手。Inn ALC.S则像两者的混合体。在实际使用中,ALC.S的近台封挡和反拉反带速度飞快,反手的攻防更为线性和稳定。相比之下,原来的Inn ALC虽然正手刚猛,但反手有点虚浮。ALC.S的正手同样保持着足够的咬球感,同时,因为云杉力材和薄大芯的作用,在中小力量下,有着更好的速度。

实际操控中,感觉到ALC.S的整体手感更柔和,没有外置ALC那么脆硬,同样没有原来Inn ALC咬球过深,而出现小力量时速度不快的情况。

简而言之,这是一款外置和内置ALC的混合体,堪称中近台的高速旋转机器!

 

实战检验

搭配胶皮:Tenergy 05,狂飚三,多尼克P3,木星21Q

 

更好的接发球:

ALC.S拥有更高的容错率,更容易上台。薄大芯也更容易拧拉了。

 

更低的弧线:

薄大芯相比厚大芯,制造出来的弧线没有那么长。中小力量下,ALC.S弧线长度中等。但发力后,弧线立马变长。但无论小力量或大力量,ALC.S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弧线都相当低!!

 

杀伤力和攻防转换:

单板的击球质量上,外置ALC突出了速度,内置ALC突出了旋转和力量。而ALC.S的单板,有足够力量,但更多是高速下的旋转和低弧线。

ALC.S兼具外置和内置ALC球板的特点。反手更稳定,正手也有足够的咬球。整体表现出更容易上台,更稳定的攻防转换。

 

S的含义

S可以是Spruce,也可以是Speed。毕竟ALC.S是一把中近台的高速利器。然而更可能的是Spin

“通过增加旋转量的击球,在相持球中占据优势”,“推荐给将近台推挡增加更多的旋转量作为武器的选手”,蝴蝶公司已经清晰指出Inn ALC.S这块球板的最大特点。不同于Inn ALC在中台和远台有更好的咬球和旋转,ALC.S,近台突出了旋转,中台突出了速度。短球很转,长球很快。

 

Innerforce Layer ALC,一款能引领技术发展潮流,更适合拧拉,在高速下有着更强旋转和更低弧线的中近台利器,如果不在今日发光,也会在明日耀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