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砂壶款识

 名者说收藏 2021-12-12

紫砂壶的款识大致分为七大类:一、只有制作人的姓名,如“时大彬制”。二、姓名之外,加上斋名。如项不损的作品,就刻有“砚北斋”和“项不损”。三、姓名加上制作年月,如“甲辰秋八月时大彬手制”。四、制壶方的款加上受壶者的款,如“丁卯上元为端木先生刻”,其中上元指清代艺人陈鸣远。五、制作人的姓名加铭文,如“一杯清茗,可沁诗脾。大彬”。六、刻诗句,如陈鸣远的一把天鸡壶就刻有庚子山诗。七、既有诗又有画。以上这些刻字大多用真书,也就是正楷,也有篆书。

紫砂壶的款识经常使用作者名号加年款的形式,而年款又分为两类,一种是皇帝年号加甲子,另一种是单用甲子。第一把有年款的紫砂壶就是祖师供春的六瓣圆囊壶,刻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而第二把在84年以后才出现在时大彬手里,这是因为这段时间紫砂行业处于沉寂时期。

紫砂壶款识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姓名,除此外还有加上干支纪年款、堂名斋号款、监制定造款、商号店号款、诗词吉语款、地名款、记事款、图案数字款等等。款识也经历了由毛笔题写、竹刀钢刀刻画、印章钤印的过程。款识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素胎上刻划文字和符号,另一种则是用印章盖于半干的素坯上。到了清代,刻划与印章开始并用,且印章更普遍。至于款识印章的地方也有发展,明代是主要放在壶把下、壶底、壶腹,到了清代盖唇上、盖内和壶嘴下等部位。由于刻款需要相当的书法功底,所以不能批量化生产,所以后来逐渐被印章取代。印章的形式很多,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瓦当形和葫芦形等等。

紫砂壶由于文人雅士的参与,落款随意性极大,具体到了每个人早年与晚年的款之变化都非常答,极少有陶工一生只用一二枚印章。如果是刻款,那变化就更大了,请张三刻、也请李四刻,习惯了自己也刻。如果款识是印章,因敲打力度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紫砂壶中的印章款多为阴刻,敲打在壶上,变成了阳文,阴刻的图章,敲打在半干的泥坯上,如用力过小,字的顶端刀痕往往难以出现,只有用力较大,才可能将印章的全部刀痕打印出来。所以,即使是同一印章,敲打力度不同,印痕字根部相同,字尖往往会不尽相同。

款识种类

紫砂壶的款识,早期多刻制作者的名字,如近几年考古所发现的几件时大彬款的紫砂壶,款为“大彬”、“时大彬制”等。

随着制壶的发展,文人雅士的参与,紫砂壶的落款也随之变化。康熙朝因宫廷的需求,制做出一批紫砂壶,壶体装饰珐琅彩的紫砂壶,底款为“康熙御制”。

清晚及20世纪初,国内的一些经营紫砂陶器的专业公司、商店等,纷纷注册商标,如“金鼎商标”等。在生产的产品上,有“注册商标”,有制作者的名字。

紫砂壶经过五百年的发展,壶上的款识,概括起来有:人名款、纪年款、堂号款、纪年款、图案款、商标款、地名款、吉语款、诗词款、外销款等。有的作品上多种款并用。

落款的位置

紫砂壶落款,随意性较大,并没有统一的部位。现能见到的,早期的时大彬壶,落款有在把根与足钉之间横刻“大彬”二字的,也有在壶底刻“大彬”或“时大彬制”的。清初的陈明远“南瓜壶”(现藏南京博物院)即在壶身筒上刻上“鸣远”并与打印章并用,也有在壶盖子口上刻款及打印章的。

今天制壶名家在作品上的落款大都出现在三个部位,壶盖里面:名章,把梢:姓章,壶底:姓名章。也有盖内二方印,把梢二方印,姓和名并用,也有印或刻并用。也有在壶体上结合壶的形态、装饰等落上自己的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