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人,就应该读中医书

 我们是最好的人 2016-11-30
站在专业立场 讲述通俗中医
  这是书生第331篇原创文章
  不知为什么,书生周围有些中医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不怎么读书,或者不会读书,当然书生指的是中医书。至于其他的书,他们读得还是蛮多,蛮好,蛮有兴致的。毕竟,学业还是得要完成,阅读中外文献,写上几篇论文,是必不可少。工作上研究几篇最新指南与专著,同行学术好交流,临床看病好应用,也是必不可少。至于学业和工作之外,中医也是凡人,看什么书都不为怪,实属正常,不在此例。
  可中医人不看中医书,这有点不正常。书,不过是知识的一种载体,读不读书其实无所谓,学不学知识才重要。说到底,中医人不学习中医知识,这太不正常了,但这就是眼前的现实。
  现实里中医被西化的现象,大家有目共睹,这里不再多说,书生就从中医临证角度来浅谈一下该怎么读读中医书。从一则医案开始吧:
  有一同道之孙女,年仅两岁,患腹泻。先以渗湿分利无效,继投温中健脾,泻仍不止,乃邀会诊:视患儿形瘦,面色无华,汗多烦躁,常夜啼惊醒,指纹青淡,日泻七八次,食油泻甚。我根据《灵枢》“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的原则,权借《金匮》治妇人脏躁之甘麦大枣汤,假其至平至甘之性,调治“阴阳形气俱不足”之疾,并于方中酌加蝉蜕、仙鹤草、楂炭,处方共用六味药,服二剂而泻止神安。
  ——《医学生涯六十年·名老中医之路》陈源生
  这则医案出自重庆已故名老中医陈源生先生,载于《医学生涯六十年》一文,首刊在1981年《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名老中医之路”专栏。不知道各位读到这则医案会怎么想,书生则是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赞叹不已:多么简洁的医文描述,多么高超的中医思维,多么精确的中医处方,多么满意的中医疗效。心里不住的赞叹感概,并忍不住想这才是真正的中医嘛。第二阶段——回顾常法:
  这是一则典型的常法无效,奇法制胜的小儿泄泻医案。读完后,书生在想自己曾经学习过什么相关知识?该如何诊治?
  何为常法?常法就是常人都知道的方法,常用的办法。对中医而言,小儿泄泻病诊治的常法如下表所示: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医儿科学》主编:汪受传 虞坚尔
  上面这种证型分类,是很多临床中医都熟知的。案中也有描述,患儿泄泻,“先以渗湿分利无效,继投温中健脾,泻仍不止”,其他医生以常规常法辨证论治无效。
  如果是你,接下来该怎么办?另延他医??可为何不能自己想法解决???
  第三阶段——惊叹奇法:
  于是本案的奇法就产生了。
  奇法——“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黄帝内经·灵枢》
  处方:甘麦大枣汤加味
  甘草   陈小麦  大枣  蝉蜕  仙鹤草 楂炭
  两剂而愈。
  这种思维与治法谁能想到?
  书生觉得,本案陈老先生奇法的产生有三点来源:一、中医基础扎实;二、临证经验丰富;三、精熟中医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