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想的力量

 张连福 2016-11-30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能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感悟能力,但怎样让孩子理解“梦想的力量”所蕴涵的深刻含意还需老师的引导。《梦想的力量》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令我们感动的人和事。《梦想的力量》是一篇略读课文,相比前三篇课文,这篇文章更接近孩子的年龄和生活,课文通过记叙六岁的加拿大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喝上洁净的水的梦想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善良、执著、有同情心的小男孩形象,读完此文,不禁让人感动不已。

三、重点难点

1.体会瑞恩的梦想是怎么变成现实的,感受瑞恩的美好心灵。

2.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四、课时:1课时

五、教法学法: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梦想“,齐读,谁能说一说你的梦想是什么? (生答)

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今天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吧。

(二)、初读课文,明确学习要求

1、指名读一读阅读提示,说一说阅读提示提出了哪些问题?

2、出示阅读提示,(课件1)

3、读一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三)、整体感知,理解”梦想“

1、汇报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2、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重点语句

(1.)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2.)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3).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那么年纪只有六岁的瑞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生答)

4、我想只有这些我们还不能够,深刻的理解这个梦想在小瑞恩的心中的力量有多大,同学们请看老师收集的图片资料。(出示课件非洲缺水的资料和图片)

5、看了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生回答)那么现在让我们带着你的感受再次读瑞恩的梦想。

(四)、交流梦想之路

1、瑞恩的梦想现在得到了,我们的认同,也产生了共鸣。那么他有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呢?

2、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攒70元买了一个水泵

2000元买一口井

攒钱买钻井机

3、那么作者是如何将这三次筹款写清楚,写具体的?生回答

4、现在就让我们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来谈谈瑞恩是怎样一步步实现梦想的。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有哪些出乎你的意料之外?你有什么感受?

5、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相关语句

6、梦想的力量竟如此之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瑞恩实现梦想时的喜悦,齐读课文15-17自然段。课件出示图片

(五)、畅谈梦想,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讨论: 你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从书本中勾画出: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

2、学习课文你想对瑞恩说什么?

3.学习了课文后,你打算怎样来实现你的梦想。

4、说一说你的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

             17*梦想的力量

                   执着

                 坚持不懈

                   感动

七、教学反思

17*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

在备《梦想的力量》这一课时,我认真的查阅了,有关这篇课文的相关资料,依据课标及本单元的的教学主题,来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我也看了许多优质课的教学资源受益匪浅,但是如果我就此生搬硬套,就会发现有的教学设计不适合我的学生,有的也不适合我的教学风格,有的与新的教学理念脱节,都不适合我们用来进行教学,所以,真正适合教师与学生的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师自己的创造绝不是抄袭来的。虽然我的教学设计不是最好的,这节课我上完后感到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但是只有是自己的,你才会真正走进课堂,你才会真正的反思出自己的不足,你才会真正的体会到课堂的喜悦,这样的课堂才会让我不断的成长。

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其实怎样导入,我是比较纠结的因为整节课的重点不同,导入也就有不同的侧重点,开始我想从非洲的缺水导入,后来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以及结合本班的学情,我采用了抓住课题中的“梦想”来导入,把非洲缺水的资料设计到了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我们班的孩子都是乡村的孩子,一部分是每天早晚乘坐校车,大多数是在学校住宿,所以他们就不可能或者很少能去网上搜集资料,对课文的理解就只能是对文本的理解,而这对于知识和阅历都很少的孩子很难,所以在教学中,我在课文的重点句段的理解时,设计了一些PPT的图片是文字资料,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中深刻领悟瑞恩的梦想实现的价值,瑞恩梦想的力量之大的原因。

整堂课随着我们梦想的谈话而开始,学生慢慢地被吸引住了!接着揭示课题,课堂的教学紧紧围绕着“梦想”而展开……

学生渐渐亲近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深入的对话,情绪也在我出示的PPT课件资料下越来越高涨。学生结合自学指南,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很快课堂就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都踊跃回答,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也高高的举起了手。课堂教学就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课堂就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学生们都还意犹未尽,感叹道:为何这节课时间这么短?而我则充满成就感,这才是我追求的理想课堂!

不过,高兴之余,更是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何以前的课堂经常会冷场?为什么我总是抱怨学生不会回答问题?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的效果却是千差万别!

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什么呢?

我想首先是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挖掘有效教学资源。

不能总是先看看教材、教参,再参考教参写到备课本里。长期以往就会养成依赖教参的习惯,一离开了教参就不知从何下手,更谈不上钻研教材了!准备不够充分的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降低了!例如本课的一个不足,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阅读提示的设计有一个问题“瑞恩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在这个问题后我提出了“课文中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外你想到了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读后的体会”的问题,在授课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在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有些重复,反而变成了教学的负担。而这个问题是我在教参上看到的思前想后就把它硬搬到我的教学设计里了。所以从这也能看出教参就是参考,不能依赖。我们结合自身灵活应用,不能成为教参、教材的奴隶。

    其次是充分的考虑到了学情,现在回过头看,其实我的教学走入了一个误区——“为教而教”。通过反思我感到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学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年段特点,还要考虑本班学生的特点。针对本班学生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设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积极参与,才会有最大的收获。

总之,通过这一堂课我不仅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发现了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我以后还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磨练、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希望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让学生从我这里学到更多知识与技能,通过我的引导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不断的努力,执着的追求。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