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天读完《道德经》(21)

 木桩指路 2016-11-30

三十天读完《道德经》(21)不读《道德经》,不足以为官;

不读《道德经》,不足以经商;

不读《道德经》,不足以处世。

每天三分钟,三十天读完万经之王《道德经》。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pìn)。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

  • 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大国要居于江河的下流,这是天下百川所归附的地方,自居于雌性地位。雌性经常以安静战胜雄性,就在于她安静而居下。

所以,大国对于小国谦下,就可取得小国的信任。小国对大国谦下,才能取得大国的信任。

所以,谦下可以信任人,谦下可以被人信任。

大国不过分要求领导小国,小国不过分要求事奉大国,

大国小国都适当的满足自的要求,大国应特别注意谦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sì)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道是万物的主宰,是善人的法宝,恶人也受它的保护。美好的言词能换取人们的尊敬,善良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即使有不懂为善的人,怎能把他们抛弃呢?所以树立天子,设置大臣,虽然先献美好的玉石,后献珍贵的车辆,还不如把道作为献礼。古时所以为什么要重视这个道?不是说有求即能得,有罪即能免吗?所以被天下所重视。

《第六十三章》

  • 为无为,

  • 事无事,

  • 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无味当作味。

不管大小多少,要用德来报答怨恨。

打算克服困难要从容易处入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细小处开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小处做起。

因此圣人始终不做大事,所以才能完成大事,轻易答复别人的要求,势必要失信,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圣人遇事总是看得困难些,所以最终就没有困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