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临朐第一状元——马愉

 偷闲不老 2016-12-01

明朝临朐第一状元——马愉


【马愉简介】

马愉(1395—1447年),字性和,号澹轩,明代临朐县朱位村人。 20岁中秀才,永乐十八年(1420年),中山东乡试第3名举人,时年26岁。次年春,欲赴北京参加会试,途中得病,误期,返回。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会试,因守继母孝,又未赴试。期间,刻苦攻读,宣德二年(1427年)参加会试、殿试,一举夺魁,中状元。是年,33岁。

【马氏先祖】

马氏先祖为汉伏波将军马援(扶风人,即今陕西兴平,助光武帝中兴东汉),故马氏至今称 “伏波世家”或“扶风世家”。马援后世散居各地。至宋末,有马近者,为青州府学教授,入元,不仕,避居临朐,遂以为家。近生珍,珍生庆,庆生天驷,天驷生景信,景信生士贤,士贤乃马愉之父也。由近至士贤,六世为儒,多以教书为业,皆有隐德,士贤更被乡里称为善人。山东省临朐县马氏家族是宋朝移民到此的。立祖马愉后人。马愉有子二人,长子马徵,次马徽。

【状元祠】

状元祠位于山东临朐朱位村中央,始建于清朝万历年间,是为祭祀明宣德二年(1427年)江北第一位状元马愉而建造的。状元祠是临朐县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大门以青砖小瓦构筑,迎风雕刻精致,人物、动物、器物栩栩如生,进院3间大厅房,内设结构精密,正中挂有

状元像。院内有古树“四月雪”,春节后开花,遍树全白,如同盖上了一层雪花,虽然历经500多年沧桑岁月,古树依然生命旺盛。

【马愉生平】

明清543年间,山东共出了10名状元,马愉是其中之一。这是明代开科以来第十八位状元,也是江北第一位由制科考取的状元。 自明朝开科以来凡十五科,以廷对魁天下者,一直出于东南,而北方诸省出状元自马愉始。仁宗皇帝曾与侍臣议论科举之弊,仁宗说:“北人学问远不及南人。”杨士奇说:“自古国家兼用南北之士。而‘长才大器’者,多出北方。请令今后如一科取百人,南取六十,北取四十,则南北人才皆为上用。”宣宗即位后,即开始实行,分南、北、中卷,以百名为率。

宣德九年(1434),宣宗特选以马愉为首的史官及庶吉士37人进学文渊阁。明代入直文渊阁参与机密,则是贵极人臣。有记载说,马愉曾从驾征讨朱高煦,朱高煦就擒后,又传来赵王欲行不轨的消息,宣宗打算移师问罪。马愉说:“陛下能有几叔?不如坦然回京,观其动静。”既而赵王果然主动向宣宗交出护卫军三千人。宣宗感叹地说,“若不是爱卿,朕差点失去一位皇叔呵!”按谥法,翰林应得文,而马愉谥“襄敏”者,武功也。毋得以从征曲全,贤于百万之师欤!(事见《馆阁漫录》)

正统元年(1436)马愉充经筵讲官,每次进讲,皇上都注目倾听,不久升任侍读学士。当时英宗不足十岁,朝政均由太皇太后张氏摄持,她委任“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佐,朝政清明。后

司礼太监王振权倾朝野,视“三杨”为眼中钉。一天,王振对杨士奇、杨荣说:“朝廷之事,让二位大人久劳了。如今二位皆已年高,为国操劳恐怕多有不便。”杨士奇闻听此言当即表示:“老臣尽瘁报国,死而后已。”而杨荣则说:“我等衰老,无以效力,当选后生可任大事者入阁,以报圣恩。”王振走后,杨士奇责备杨荣失言,杨荣说:“王振早已厌恶我们了,必然想办法除掉,如果一旦宫内飞出片纸让他选中的人入阁,我们该怎么办?不如我们及早推荐一二名贤德之人入阁,才是上策。”杨士奇闻言十分赞同。于是二杨举荐了侍读学士马愉、曹鼐、苗衷等人。(事见《明史.列传第三十六》)

正统五年(1440),英宗下诏,命马愉等以本官入内阁,参预机务(即宰相。明代不设宰相一职,凡入阁者,即称宰辅,亦即宰相。时宰辅共5人,首辅为杨土奇,另四人为杨荣、杨溥、马愉、曹鼐,由此而知,马愉是年为第四宰相。见《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在古代,状元为荣极之人,宰相为官极之人,由状元而为宰相,历代为数极少,由此可知马愉在当时地位之荣耀了。是年,马愉又升为礼部右侍郎(正三品)兼侍讲学士。1447年农历九月初三日,马愉早起准备上朝,突发中风,皇帝闻讯,急遣御医诊视,但终因救治无效,于3天后病逝,年53岁。正统皇帝赐给御葬,下诏曰: “讲读之臣,所以考质疑义,非专诵习而已;馆阁之职,所以备资顾问,非专辞命而已。国家列官,以馆阁兼讲读,往往宠以重秩,固有自来,而朕尤意向之,盖信任之笃,委托之重,非其他可比也。然非文学赅洽、操履淳正之士则不轻畀。故礼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讲学士马愉,早自贤科,

荣魁多士,首擢官于史局,再迁秩于经筵。既公纪载之精亦勤,讲读之久,比参机务盗慎弗渝。顾眷遇之方殷,胡寿龄之不副?宜有显赐,以慰朕怀。兹特赠翰林院学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咨尔冥灵,光我宠数。钦哉!正统十二年(1447)十月十四日。”并循师保例赐赙万缗(即一万贯),派礼部尚书胡濙代表皇帝祭之,由原官职通议大夫、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赐赠资善大夫、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后又赐谥号“襄敏”。明史云“赐官兼职自愉始”(古时有官、职、阶、爵等,尚书为官名,翰林学士为职名,资善大夫为阶名。一般死后仅赠官,马愉为皇帝老师,正统皇帝特旨既赠官又赐职,连同赠阶,后来成为定例,故云赠官兼职自愉始,由此亦见正统皇帝对马愉的特殊感情以及对他“寿龄之不副”的痛惜)。

马愉端重谨慎,为官理政门无私谒,待人处事宽厚仁慈,人称“忠厚长者”。他曾奏言:“天下狱久者多瘐死,应派遣官员到各地迅速审理、结案。”被英宗采纳。一次有边警,朝廷正要发兵,恰遇敌方使者至,朝臣们都认为应将其捆绑关押,唯独马愉上奏反对:“赏善罚恶,为治之本,波及于善,非法;乘人之来执之,不武。”英宗听后深以为然,便厚待来使。(事见《明史.列传》)

马愉自幼事亲至孝,8岁时生母刘氏去世,执丧如成人,哀毁过分,得病,数月始愈。父继娶魏氏,马愉事之如生母。后魏氏又死,父再继娶张氏,马愉事之亦然。马愉为官后,因己为独子,欲接父及继母至京奉养,父母年高,不去,马愉于是将自己俸禄转至县里,以养亲。父尝得病,马愉得信,即请于朝归省,正统皇帝特诏由驿站负

责接送并给路费,让其省亲。至家,父喜,病愈,即命马愉急归京供职。马愉性谦和,与人相处,若不及人者,襟度闲雅,有忤之者,亦不较。乡人往来,率以礼相接,绝不以势位临人,故其去世后,自勋贵至公卿大夫、乡里亲朋,莫不哀痛。马愉殁后,葬于朱位村西南高岗上,坟丘至今尚保存完好,惜地上文物在“文革“中惨遭毁损,曾经郁郁苍苍的陵园也被砍伐一空。2003年,在当地政府及文保部门努力下,墓地及存留文物得以修复,并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历年间在朱位村中修建的“状元祠“,虽历经五百馀年沧桑,也依然完好,成为后人凭吊的一个所在。

马愉有子二人,长子马徵,次马徽。马愉因是帝师,死后,二子均得“荫官”。马徽免官后,入籍河南。今临朐境内凡马愉之后人,皆出自马徵,主要聚居在朱位、北朱、胡梅涧、孔村等村,亦有散居于其他村者。时至今日,马氏族人仍依时祭祀这位先祖,每到过年便轮流“摆家堂”,供后世子孙参拜。马氏后人中,不乏节士,以文显者,也所在多有,绵绵地延续着“扶风世家”的文脉。

【状元墓】

状元墓位于山东临朐朱位村西南高岗上,坟丘保存完好,墓地其它文物在“文革”期间遭到不同程度破坏。2003年,墓地及保存文物重新修复。龟驼家谱碑高3米,上有两条盘龙。墓前3个平台,供祭祀用。3米高石门两边,有明代雕刻的石人、石马、石羊等及古碑10余通。2003年,状元墓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