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的蒲州城墙找到啦!唐代的蒲州城有多牛?

 猫条山 2016-12-01



前几天,太原晋阳古城遗址发掘,发现了隋代晋阳宫的位置;11月21日,省考古研究所又在运城永济发现了一段唐代蒲州城的夯土城墙。遗址内还出土了精美的白釉三足盘、莲花纹瓦当、开元通宝等唐代遗物,以及双耳小口矮领陶罐,素面绳纹里板瓦、筒瓦等北朝遗物。同时,在城墙南侧还发现了唐代的水井、水道、房址、灰坑等遗迹。


 图片为夯5南侧斜坡面正面,来自省考古研究所,转自山西日报)


蒲州在哪儿?


我们现在在地图上去寻找蒲州,很不好找,因为它只是运城市永济市下辖的一个乡镇而已,不起眼得很。然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山西修筑“同蒲铁路”的时候,北到大同,南到蒲州,它还是大名鼎鼎的;再往前追溯,清、明、元、金、宋等各朝,蒲州至少也是个朝牛逼的地级市的水平;在唐代,它干脆一跃而成“直辖市”,跟当时的长安、洛阳、太原平起平坐。


所以,你能想象当时的蒲州,有多牛吗?


成就了一首诗的气质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写这首诗的时候,眼前的景象,可不只有莽莽中条、滚滚黄河、巍巍高楼,还有蒲州城的人烟辐辏、车马如龙。那是一个繁华的时代,那是一个上升的时代,没有背后那座城市的繁华鼎盛,便很难有诗人这昂扬向上的激情和心志。比如同样在盛唐,小他十几岁的李白,见到黄河,就带着一种浓浓的悲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一首诗,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其实,是那座城,成就了这首诗。


两置中都,经济发达


在唐代,府是一个特别的概念,即中央直辖政区。唐开元元年,升首都雍州,即今天的西安为京兆府、东都洛阳为河南府唐开元九年(721年)升蒲州置河中府。两年后,即开元十一年,升并州置太原府。至此,唐代形成了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北京(太原)和中都(蒲州)的格局。


注意一点,唐代蒲州升级到中央直辖区的时间,可比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家的太原府还要早两年。可惜的是,皇上很快就后悔了,又废了中都。安史之乱后,唐玄宗逃到成都,儿子唐肃宗于乾元三年(760)再次立蒲州为中都,一直到唐代末年。


就在这置与废之间,我们大概也可以估摸到蒲州的经济水平,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大城市。即使还赶不上长安、洛阳的繁华,但也是差不太多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古代,看一地经济水平如何,只要看人口增长情况,就能窥见端倪了。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河中府,河东。赤。开元户七万二百七。元和户一万九千六百。


升级到直辖区后,蒲州人口从开元到元和年间,翻了将近三倍。即使在安史之乱后,民生凋敝,蒲州的人口还是的蹭蹭上涨。充分说明,蒲州当时作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移民的吸引力!


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司马迁《史记》中说,这里是“天下之中”。


据何驽博士介绍,尧王时期的都城陶寺遗址出土的土圭测定出的“天下之中”,也在山西运城这一带。


因为位置在“中”,所以设的是“中都”。




从卫星地图上望去,蒲州古城东为中条山,西、南两方有黄河环绕,依山带河,身居黄河拐弯三角平原。气候温润,土壤肥沃,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最早发育的地带,也是几千年来名人辈出的地区。




从大地理上看,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北有晋阳。蒲州是“天下三都”之要会,“扼天下之吭”。



而且据专家考证研究,当时蒲州城的城墙总长度达20余华里,城市中高耸宏伟的鼓楼连接着4条大街,大街又连接着16条小街,小街内有巷道83个,全城分布着亭台楼阁55座。下面管辖着今河津、稷山、万荣、闻喜、夏县、临猗、永济一带一大片地区。


在那时,可真是有指点江山的意思在呢!


人文荟萃之地

蒲州之地,自古都是文化重镇,名人辈出。


比如“舜都蒲坂”,4000多年前,舜帝爷爷就在这里定都;比如关帝故里,关圣大帝也在这里出生。


到唐朝,这里的名人则更加“泛滥”。


本地出产的名人有:张巡、王维、卢纶、吕温、柳宗元、聂夷中、柳中庸、司空图、杨玉环等等。


外地跑来的,有我们刚刚提到的王之涣,另外,颜真卿也来这里担任过蒲州太守。



还有我们熟悉的蒲津渡黄河大铁牛,每尊铁牛重达50-70吨,那是唐代遗物。当时的黄河以东,是中都蒲州、北都太原;黄河以西,是首都长安。黄河两岸,曾有多少的人员、物资来往呢?因此,在蒲州紧靠黄河的地方搭建浮桥,为稳固浮桥,又在两岸铸大铁牛。这座横跨黄河的浮桥,比西方波斯军队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浮桥还要早48年。而以当时的工匠水平,要在黄河两岸修建一座跨河大桥,背后需要有多少的财力物力支撑呢?而这财力物力,展现的正是蒲州城的重要性——打通长安、蒲州、太原三地的通道,花多少钱,都值!




还有那著名的爱情圣地——普救寺。也是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普救寺内的莺莺塔,原名舍利塔,据说塔内是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子的。当然,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也是唐朝人的故事。那是大诗人元稹根据自己一段亲身经历写的一部传奇小说。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谈起永济来,普救寺、蒲津渡、鹳雀楼,这些一个个大名鼎鼎的文化遗产,全部来自唐朝。现在,你在哪个城市还能一下子找到三个如此大名鼎鼎的唐朝遗物?西安、太原、还是洛阳?


透过这些,你也就知道,唐朝的蒲州,有多牛逼了吧?



唐以后的蒲州,经历了什么?


1231年,元兵南下攻打金兵。金兵不敌,迁都蒲州,死守。元人全力进攻,蒲州城损伤严重,鹳雀楼被毁。


明初重建蒲州城,周长约8里。比唐代小了很多,但总归还是像回事儿。明嘉靖34年(1556年),一场地震尽毁蒲州城。


后世屡有修修补补,但总无法恢复当年的威风。


而且,因为蒲州城紧邻黄河,明清以来,城池屡遭黄河水的冲刷,城墙失修。到上世纪4、50年代,城内水患不断,居民已无法正常生活,只能相继搬离。


1959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库,蒲州城内所有政府单位及百姓住户全部搬离。从这以后,才逐渐有了现在的永济县城。



然而,过去的蒲州城还在,虽然没有了人,虽然残破不堪,但它还在。它还要好好地为我们讲述它的历史、它的辉煌,它的许多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的故事。


给大家附带几张蒲州古城的老照片、新照片。就是在这里,一个如今的小镇,曾扮演过一个时代的领路人。


民国初年,黄河水逼近蒲州古城的情景


民国初年,蒲州城内的高门大户



蒲州古城旧时的鼓楼

(以上老照片,由美国植物学家弗兰克·尼古拉斯·迈耶拍摄于1914年2月10日


现在风雨飘摇的蒲州鼓楼遗迹。




以上照片,转自“晋善晋美”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