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诊断的总体要求及望神

 医道无涯 2016-12-01

一提到中医诊断,“望闻问切”便会脱口而出,但是具体操作知道者恐怕很少,灵活运用确诊疾病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也是中医发展受阻的原因之一,谈及都知道,具体不清楚。静下心来,从中医诊断的总体要求开始,跟着我们的脚步一同学习。

中医诊断的总体要求及望神

中医诊断学的总体要求:

一、整体审察

整体审察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诊断疾病时的整体观念,是指要考虑整个人体(内)与自然环境(外),或称“审察内外”。因此,整体观念包括两个内容。

二、诊法合参

望、闻、问、切四诊各具有独特的作用,又都有局限性,不能互相替代。必须四诊并用才能全面收集辨证论治所需要的各方面资料。中医诊断的总体要求及望神

三、病证结合

诊断要明确所患疾病及所属证候,把辨病与辨证结合起来。通过辨别病证,认识疾病的本质, 即所谓“辨证求因”。

望 诊

1.望诊的环境:光线(自然光),温度适宜。
中医诊断的总体要求及望神

望 神

望神以目光(眼神)面部表情和精神意识活动为重点。一般分为“有神”、“无神”和“假神”三种。

中医诊断的总体要求及望神

(1)有神(得神):表现:病人目光明亮,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反映灵敏,活动自如。意义:正气尚足,病情轻浅,预后良好。

(2)无神(失神):表现: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语声低微,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或卒倒而目闭口开,手撒遗尿等。意义:正气已伤,病情较重,预后不佳。中医诊断的总体要求及望神

(3)假神:常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病人。如原本神识昏糊,突然神志清楚;原来不多言语,语声低微,突然转为言语不休,声音响亮;原本面色晦暗,突然颧红如妆;原本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这是由于精气衰弱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越,暴露出一时“好转”的假象,因此称为“假神”,俗称“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意义:病情恶化,脏腑精气将绝,使临终前的前兆。中医诊断的总体要求及望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