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钢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Xunhzh 2016-12-01

别了,“武钢”!


9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了武钢和宝钢的联合重组请求。

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实施联合重组,组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钢铁领域世界级的技术创新、产业投资、资本运营平台。




那些属于“共和国钢铁长子”的荣耀



一个武钢,半个青山。没有武钢,哪来青山?一家企业之于一座城市,罕有武钢之于武汉这样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翻开武钢的历史,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本部厂区座落在湖北省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占地21.17平方公里。


1958年,毛主席视察武钢。(资料照片)


      

毛主席看武钢出铁,衬衣被汗水打湿兴致不减!


1958年9月13日,毛泽东主席视察武钢,看高炉出第一炉铁。左起:李一清(武钢经理)、毛泽东主席、张治中(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湖北省委书记)、巴杜洛夫(苏专家组组长),左2为李银桥(卫士),右3为俄语教师陶汉英。



《人民日报》1958年9月14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贺武钢出铁》


回顾武钢的荣耀,武钢已连续六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2015年排名第500位。目前,武钢本部已经形成1800万吨生产能力,并通过联合重组鄂钢、昆钢股份,发展成为全球特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之一。


武钢大事记


1955年,动工建设。

1958年,建成投产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家钢企。当年全国钢产量800万吨,武钢贡献新增钢铁产量150万吨。

1970年代,钢铁工业格局基本稳定。沿海一带,鞍山、上海、北京、天津、本溪、唐山进行钢铁布局;内陆则有太钢、马钢、包钢、攀钢、武钢等钢厂。

1993年~2008年,国企改革投资主体由国家转向企业,钢铁产品实行市场定价。

2008年,武钢累计产量达2.21亿吨。同年,钢铁业行业利润率呈现断崖式下降,从2007年7.26%一度跌至0。

2015年,武钢累计产量突破3亿吨。根据2015年工作思路,武钢钢铁主业将适时减量,向以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转型。

2016年,武钢度过最艰难的上半年,成功扭亏为盈。

2016年6月26日,武钢股份、宝钢股份同时宣布,控股股东武钢集团与宝钢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未确定。

2016年9月21日,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敲定换股吸收合并的方案框架。武钢股份这家国内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将成为历史。


迎接“巨无霸”的诞生




宝钢和武钢两个大块头的重组,产生的,当然是“巨无霸”!


据测算,合并后上市公司截至今年6月30日的总资产可达3620.85亿元,总负债为2089.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7.7%。合并后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67.5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3.3亿元。


就规模排名而言,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在全球上市钢铁企业中粗钢产量排名第三、全球汽车板产能排名第三


在集团层面,合并后的宝武集团产量规模仅次于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位列全球第二。 


意义不仅在块头和规模,业内人士表示,在本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为目的的新一轮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浪潮下,同属央企的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将起到示范作用,堪称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与此同时,这一重组将优化两家钢铁上市公司资源配置,发挥协同效应,加快培育世界一流钢铁上市公司,提升中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上市公司将全面统筹四大钢铁生产基地布局,全面整合国内沿海沿江战略区位,多角度、体系化整合钢铁主业区位优势,辐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区域。


采购协同方面,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受益于原材料及资材备件采购规模的扩大、物流配送及仓储管理优化以及与供应商良好信誉的共享,从而降低企业的综合采购成本。


营销协同方面,合并的上市主体将整合二者的营销服务体系,打造行业领先的超前服务优势。


渠道整合方面,二者将通过第三方服务平台欧冶云商,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建成最具竞争力的钢铁服务共享生态圈。总之,在区位、研发、采购、生产、营销、产品、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将发挥协同效应。


合并后,上市公司拟用3年左右时间深入推进主要业务板块及区域市场的整合融合。通过整合,逐步建立统一研发、统一销售和统一采购的新型管理体系,充分挖掘协同效应,全面优化资源配置。


理解武汉,艰辛的蝶变!


今年3月,总投资1600亿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在武汉中国光谷开工之际,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在长篇特稿《从“钢产量”到“硅含量”》中描述——


从汉阳铁厂到武钢,27公里;从武钢到左岭,20公里。前后两个甲子时空穿梭,从“钢产量”到“硅含量”,武汉再一次站在国家制高点,从工业化时代到信息化时代实现“惊人的一跃”


2015年武汉GDP为10905亿,位居全国城市第八位。我们需要明白,在武汉经济增长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艰辛。

以钢铁、汽车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的下行,让武汉这座历史悠久的老工业城市压力山大。产业转型升级能否成功,关系城市的命运、未来。



在流传甚广的文章《中国二线城市的经济真相》中,作者甚至感叹“武汉,这座中国的希望之城,瑰丽大气,自成一格。它历经艰辛,结出了硕果。”


说完这些,再回到两钢重组,或许我们更应该理解,这是一座城市向前跨越的必经之路,是武汉艰辛而充满希望的蝶变中的一部分。


抬头望,江海长,又一轮朝阳。


(摘编自中国钢研战略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