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干活干到累趴,她却旅游健身一把抓

 爱小雨到程 2016-12-02

前两天,有位读者跟我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向我请教怎么做好时间规划。其实我也是边学边实践,今天就用这位读者的故事,说说我理解的时间管理三要素。


Crystal是个定居在国外的新妈妈,宝宝刚刚三个月。


Crystal说,她抱着孩子从医院回到家,突然发现要面临非常繁杂的家务:照顾宝宝、洗衣、遛狗、修整花园和阳台、打扫房间、做饭……整天忙得像个陀螺,一日三餐变两餐,先生没回来的时候,经常只是喝杯牛奶,吃碗泡面对付过去。


Crystal会把每天要做的家务列出来

做完了的打勾


在国外,很多女性生育之后就全职在家。Crystal的邻居,双胞胎都是自己带大,还能旅游健身一个不落,看起来轻松惬意,不像她这么狼狈。


她很想让自己的生活规律起来,但又找不到突破口,非常苦恼。她问我:


为什么我身边的妈妈生活都这么丰富多彩,我却忙得连饭都吃不上?


我听完描述,觉得她可能需要的解答是:全职妈妈如何通过时间管理,提升生活质量。


其实看Crystal的待办事项列表就能发现一些问题:没有分类,没有优先级,没有时间分配计划。


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呢?真正重要的事情,因为没时间而匆忙解决,留下很多小尾巴,导致活儿越干越多。


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网上一搜一大把,有很多具体的实操技巧,我理解的时间管理,可以总结为三个核心要素:


列任务,排次序,专注做



01

列任务


这一步很容易理解,就是把你要干的事情先一项一项都写出来。写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理暗示:今天有这些事情要做,所以我得好好安排一下。


有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同属性归类


2、给出具体的行动目标


Crystal的待办事项列表,上述两点其实都没有做到。


由于全职妈妈每天做的事情都差不多,所以她只用了一张表,用打卡的方式来记录。

这样的缺点就是,很容让人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就算给你吃山珍海味,知道一连七天都吃同一道菜,也够没意思的。


而且,整张表格里全是家务,没有生活,让人看到之后只觉得,压力山大。


调整一下,变成下面这样:

同属性归类。把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身上,清晰地知道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需要去满足哪一个对象的需求,同时也强调了自己的需求。


我按照家庭成员排列待办事项的另一个目的,是想告诉Crystal: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为家庭成员带去快乐与满足。这个价值,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可比拟的。


给出行动目标。知道每项任务要做到什么程度,需要耗费多少时间,我的掌控感会增强很多,能够缓解焦虑情绪。


这样重新列完计划,原本的十多项任务,只有五个类别而已,而且有的类别居然只有一项任务,看起来这会是比较轻松的一天。


02

排次序


虽然通过归类简化了任务列表,然而改变不了任务总数有十多个的事实。先做哪个再做哪个呢?

时间管理必然会用到下面这个分析工具:



用四个象限,排列好各项任务的优先级。重要和紧急的定义,每个人有自己的判断。我这里举例用的标准是:先关注人,再关注事。做事的人心情愉悦,才有可能高效率的完成任务。


所以一天三顿饭优先级最高,规律的饮食是健康身体的保障,美味的食物本身也能带来幸福感;照顾宝贝和保证自己休息排在第二位;必须要做的家务整理、亲密关系维护和自我放松的项目排在第三;其他的事项都排在第四位。


在排时间表的时候,固定时间的任务,比如三顿饭,先挑出来放好,再将机动时间的任务穿插安排在其他时间里。


调整后的图表是这样的,优先级从1到4降序排列:



Crystal提到,花园和阳台的落叶太多,会影响家庭卫生,所以她很重视这一个事项,但是工作量太大,她一直也没鼓起勇气去做。

我为什么把这件事的优先级放到了最后呢?因为在所有家庭事务里,这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不需要一次性就搞定。

花园和阳台的落叶,可以每天只清理一部分;超市采购可以一周去一次或两次;包括健身也一样,以Crystal的情况,保持一定运动频率就可以,不需要天天练习。


这里也隐含着时间管理的一个小技巧:

把大任务拆成小任务,先开始做,可以有效降低畏难情绪。

当完成阶段性目标之后,及时给予奖励,从而建立完成大任务的信心。

比如,Crystal可以在清理完一半落叶后,给自己买点小礼品作为奖励。


03

专注做


明晰了任务的轻重缓急,确定了行动计划表,接下来就简单了,照计划执行吧。


等等,本来应该先收拾房间,怎么跑去清理落叶了?


因为经过阳台时看到了落叶,顺手打扫一下。


这可不是个好开端。你本来做好的计划很有可能就此被打乱,最后回到随性做事,没有规划的局面。


计划是一成不变的吗?


当然不是,随时可以调整,毕竟计划是为了实现人的既定目标服务的。


那我先打扫落叶有什么不可以呢?


微调是没有问题的,比如把同一个优先级的任务调换一下执行的时间。但是,大范围、高频次地调整,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的计划在制定之初就不符合实际情况。那没的说,重新制定一版吧。


专注可以提高效率,这个人人都知道。养成专注的习惯,会对自己的能力感知更精确,时间管理的水平也会随之提升。


说了方法,最后我想推荐一本书:李笑来的《把时间当成朋友》。

这本书探讨了时间管理的本质,是心智能力的提升。

我们会发现,牛人的时间管理能力普遍很强,其实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差别,是心智能力足以控制行为与情绪,从而以更高的概率做出最优选择罢了。


时间管理问题,严重的拖延症,这些当然可以通过技巧来改善,但是管理的焦点不是时间本身,而是如何正确思考的能力。


比如说,我昨天的文章里提到用思维导图做工作计划,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就会有很多人看了之后觉得,哇,这图好COOL,然后也要用起来。


但是有人又会跑过来说,这个导图我觉得不好用啊,好复杂啊,还不如我用word记录啊。


思维导图也好,word也好,那只是工具,就像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老外用叉子吃饭一样,只要能把食物送到嘴里就可以。如果你看着老外用刀叉吃牛排觉得很COOL,就扔掉筷子拿刀叉吃红烧肉,画风也是有些奇特。


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能不能主动思考,找到方法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直接决定了实践效果。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成朋友》里说了一个朋友为拿奖学金,每天背200个单词的故事。


他需要背20,000个单词。这是什么概念呢。国内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同学,词汇量在4000-6000,基本属于哑巴英语阶段。词汇量达到13000左右,你就可以假装是海归了。


所以这个朋友当时是崩溃的,简直太难了。但是他又很想拿奖学金,于是花了两天的时间,做了一道数学题。


奖学金每年有40,000美元左右,按照当时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8:1,差不多是320,000人民币,税前收入得达到400,000人民币才有可能到手这么多钱。算下来,每个单词价值20元人民币。


这还只是一年的收入,如果连续四年都拿到奖学金,背20,000个单词是多么划算的一件事啊。于是,这个朋友每天强迫自己背下200个单词,晚上睡觉的时候特别开心,因为今天又赚了4000块!


这就是用心智的力量控制自己的例子。这个朋友给一个看起来很困难的任务(20,000个单词),一个抽象的目标(拿奖学金),赋予了实际的意义(每天背200个单词相当于赚了4000块)。


成功源于坚持,坚持是什么?策略加上重复。因为和实际价值产生了关联,背单词这么无趣的重复过程,变得更轻松、更愉快,所以,他能够达成目标也是个大概率事件。


大多数的方法,都要求无趣且繁琐地重复练习,怎么把重复的事情做出幸福感,给自己找到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这是个很考验心智的问题。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