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桥驻足,古窑探幽,冬日南长街的怀旧之旅

 阿丁480 2016-12-02


爱看书也爱远行

心情在路上

来南长街,大部分游客都止步于清名桥,再远的就是跨过伯渎桥,在两河交汇处留下几张照片,在后来的日子里怀念。而去古窑群遗址博物馆,大部分人都选水路,直取目的地。大窑路因此游人稀少。




 

过伯渎桥后右拐就进入了大窑路,这里本没有路,没有地名,只是因为有了“上塘十里尽开店,下塘十里尽烧窑”的土窑,才有了被人们称为“南门外老窑头”的地方,直到1932年以后,才正式有了“大窑路”之称。

 


梧桐叶落与杨柳依依

这个季节的大窑路与古运河对岸的南长街相映成趣:南长街上梧桐枯黄,叶落满地,一派晚秋景象;而大窑路上依旧杨柳依依,只是“红衰翠减”,不似初春时那般新绿动人。


梧桐叶落与杨柳依依


目前大窑路上残存砖窑40余座,其中保存完成的19座。古窑群遗址博物馆门口的导视清楚地指示出我们今天要探访的三座古窑。大窑路上的古窑址与民居相邻,居民的门前屋后,墙角檐下,都能看到草木丛生的废窑址。

 


闼下窑离古窑群遗址博物馆不远,如今它和民居融为一体,窑火不再,窑门紧锁。紧邻的民居不曾见证它窑火映天的岁月,却能陪伴它随之而来的漫长时光。




岸边有人垂钓,垂钓人桶里的两尾大鲤鱼便是古运河对于人们的馈赠。

 


闼下窑过后再走几百米就能看到对直窑,对直窑也保护的相对完整。藤蔓植物和杂草爬满了古窑,水火交融的时光已成陈迹,砖块上的苔藓似是岁月的苍痕。

 


路遇一家小卖店,一下子让人回到了小时候。

 


大窑路上亦有“柴门闻犬吠”的诗画情景。

 


再往前就到了老中窑,老中窑规模较大,保存完整。只是院门紧锁,不能一睹真颜。只能在外面想象这座古窑的全貌。树枝穿过窑壁倔强的生长,有的角落晾满了衣裳。半黄半绿的树叶成了老中窑最温情的点缀,草木枯荣与古窑的恒久两相比照,才发觉岁月的真谛。

 


大窑路上还保存着几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时期建造的楼房,清水砖墙,挑梁阳台,有的还有石库门,虽有岁月痕迹的沧桑,却保存较好,这在如今的无锡城中已不多见了。


 

大窑路并不长,却走了很久。窑火熊熊,窑烟昼夜弥漫的日子早已远去,无数居民的日常点滴在这里汇聚成河,和古窑、老树、旧路一起填满了古运河畔的四季。离开时,天色欲晚,枕河人家的炊烟已袅袅升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