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今天】历史上12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百战归来 2016-12-02


 

(一)国内事故


河北省张家口树脂厂“12·1”氯乙烯泄露爆炸事故
      1991年12月1日,河北省张家口树脂厂聚氯乙烯树脂车间聚合工段发生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8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用于制作法兰的钢材质量不合格,单体高位槽至聚合釜单体输送管道连接法兰沿圆周处开裂,大量氯乙烯泄漏,引起空间爆炸。另外,聚合厂房系砖结构而非防爆厂房,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导致了事故损失扩大。

贵州有机化工厂研究所“12·2”爆炸事故

      1992年12月2日,贵州有机化工厂研究所试验车间在研制地板胶时发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未按规程升温和加料,使系统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聚合反应失控,造成釜内可燃物料冲开人孔盖喷出,人孔盖撞击设备设施产生火花,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空间爆炸。

山东省博兴润滑油脂厂“12·2”爆炸事故

      1996年12月2日,山东省博兴润滑油脂厂催化车间在停车检修期间安装塔板时发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4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塔体蒸洗时间过短,塔内残余可燃气体或系统内的气体窜入塔内达到爆炸极限,检修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或工作中撞击产生的火花引起爆炸。

内蒙古阿拉善盟吉兰泰氯碱化工公司“12·2”爆炸事故

      2010年12月2日,内蒙古阿拉善盟吉兰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氯乙烯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处理转化器漏点时错误地关闭了补水阀、旁通阀、溢流阀、蒸汽回流阀,致使氯化氢和乙炔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氯乙烯的反应热不能及时移走,最终导致转化器内的水大量气化而发生爆炸。

江西省江锂科技有限公司“12·3”中毒窒息事故

      2009年12月3日,江西省新余市江锂科技有限公司二分厂发生一起中毒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反应釜中的一氧化碳通过新安装的料浆输送管回流至原矿调浆池坑,并不断积聚,导致司泵工窒息。随后在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多人下坑进行施救,相继窒息晕倒。

甘肃省兰州炼油化工总厂“12·8”硫化氢中毒事故

      1992年12月8日,甘肃省一工程队在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催化裂化装置南面的含硫污水管道的主干线进行人工挖掘作业时,发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6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施工队违反厂下水井管理的有关规定,为了掏水和排水方便,将下水井盖打开,在井的西北方向又打掉一个长约1m的“V”形缺口。由于含硫污水的排放不均衡,从“V”字形缺口处外溢的硫化氢沉积蔓延至施工人员处,造成中毒事故。

安徽省淮南市超强化工公司“12·8”爆炸事故

      2008年12月8日,安徽省淮南市超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二甲基吡咯烷酮的设备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轻伤。事故直接原因:该公司生产二甲基吡咯烷酮的设备在检修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导热油泄漏遇高温发生爆炸。

天津染化公司染化五厂一车间“12·10”爆炸事故

      1985年12月10日,天津染化公司五厂一车间间苯二胺工段硝化工序操作工因违反安全技术规定引发爆炸,造成2人死亡,3人重伤,5人轻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操作工投完混酸后,在没开搅拌机的情况下,向硝化反应釜加入硝基苯,且擅自离岗。被发现后又因处理不当,违反安全技术规定启动搅拌,物料剧烈反应,瞬间爆炸。

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12·11”水罐闪爆事故

      2006年12月11日,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助剂厂在对装置内常压凝水储罐(TK-1808)顶部进行焊接配管作业时,发生闪爆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冷凝水罐TK-1808内串入了来自脱丁烷塔进料换热器的可燃气体正丁烷,在该罐上部气相空间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到落入罐内的焊接火花,发生闪爆。

河北省沧州市化工厂“12·12”氯气中毒事故

      1990年12月12日,河北省沧州市化工厂发生氯气外泄事故,造成厂外群众800余人吸入氯气,其中147人到医院求治,19人住院治疗。事故的直接原因:开启直接通往尾气系统的阀门时,开启速度过快,使压力较高的氯气突然进入平时几乎是常压的尾气管,将塑料管冲坏,造成氯气泄漏。

湖北省浠水县福瑞德化工公司“12·13”爆炸事故

      2004年12月13日,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福瑞德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事故直接原因是该公司尿素事业部变换工段变炉出口至热交换器的管道发生泄漏,引发火灾、爆炸。

江苏徐州电化厂树脂车间“12·14”氯乙烯泄漏爆炸事故

      1985年12月14日,江苏省徐州电化厂树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重伤,6人轻伤,厂房倒塌。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树脂车间共聚工段11#釜的人孔垫在升温过程中超温超压,被冲开两道65mm和75mm的裂缝,期间,操作工不在釜前监控,没能及时发现超温超压情况。大量氯乙烯泄漏,由于静电积聚发生爆炸。

北京广众源气体公司“12·14”爆燃事故

      2009年12月14日,北京广众源气体有限责任公司炭黑水储罐区发生爆燃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该公司炭黑水空冷器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工人使用气割输送炭黑水管道时,引燃炭黑水罐体内易燃易爆气体,致使炭黑水罐体爆炸。事发前,事故罐中尚有部分炭黑水,溶解了极少量的合成气并在罐内上部长期聚集,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公司“12·17”硫化氢中毒事故

      2011年12月17日,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苯加氢项目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9人受伤。事发时,一名苯加氢员工在巡检时发现非芳烃地下废液槽抽出泵的轴封有渗漏,在通知现场主操后,对渗漏部位进行检查时,不小心掉入槽外的地坑中昏迷。随后多人盲目施救相继中毒晕倒。

甘肃省新川肥料公司“12·20”中毒窒息事故

      2010年12月20日,甘肃省新川肥料有限公司发生气体中毒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电气故障导致曼海姆反应炉尾气在粉碎机地坑内大量聚集,致使正在检修的人员和后续救援人员相继中毒窒息。

河南巩义市五发助剂厂“12·24”爆炸事故

      2011年12月24日,河南省郑州巩义市五发助剂厂发生石蜡原料储罐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塑料输料管老化脱落,导致管内的液体石蜡大量泄漏,遇到锅炉的明火后燃烧爆炸。

江苏省常州市春江公司“12·26”爆炸事故

      2004年12月26日,江苏省常州市春江公司生产车间反应釜在进行化学品试验过程中,因车间负责人操作失误,导致反应釜突然爆炸,造成3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厂试验人员和操作工未掌握生产工艺及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自定操作参数和操作条件进行中试生产,造成釜内气相物质和体积不稳定,从而产生大量气体从气相管道快速排出,气体流速加快,产生静电火花而引发爆炸事故。

云南省昆明全新生物制药公司“12·30”爆炸事故

      2010年12月30日,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全新制药有限公司片剂车间发生爆燃事故,造成5人死亡,8人受伤。事发时,检修人员为给空调更换过滤器,断电停止了空调工作,净化后的空气无法进入洁净区,同时,烘箱内的循环热气流使粒料中的水分和乙醇蒸发,烘箱内积聚了达到爆炸极限的乙醇气体。操作人员在烘箱烘烤过程中开关烘箱送风机或者轴流风机运转过程中产生电器火花,引爆积累在烘箱中的爆炸性混合气体。
 

(二)国外事故


印度博帕尔“12·3”甲基异氰酸酯泄漏事故
      1984年12月3日,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泄漏,共造成6495人死亡、12.5万人中毒、5万人终身受害,是世界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该事故是由于水进入异氰酸甲酯(MIC)贮罐引起放热反应,另外,由于贮罐内还有大量氯仿(氯仿是MIC制造初期作反应抑制剂加入的),氯仿分解产生的氯离子,使贮罐(材质为304不锈钢)发生腐蚀而产生游离铁离子,在铁离子催化作用下又加速了反应的进行。由于放热反应持续进行,贮罐内温度急剧升高,令罐内产生极大的压力,造成防爆膜破裂,安全阀打开,漏出大量剧毒的甲基异氰酸酯(MIC)及其反应物并覆盖了部分市区。



编辑:刘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