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仁心雕龙:试论“取象比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张汉宜

 369蓝田书院 2016-12-03

试论取象比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

   

(湖北省武汉市口区张汉宜中医内科诊所,武汉  430033

摘要:中医理论的精髓是取象比类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是《易经》和《黄帝内经》的共同源头。取象比类最初源于古老的《易经》《黄帝内经》,是《易经》在医学领域中实际运用的典范。通过分析取象比类的理论基础,揭示其内在的科学内涵,简述其在中医临床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试论了取象比类的永久魅力,并辅以典型例证。

关键词:取象比类;医易同源;思维方式;科学内涵;中医理论精髓

Discussion on the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manifestation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ZHANG Han-yi

( ZHANG Han-yi TCM internal medicine clinic, Wuhan  430033,China )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Chinesemedicine theory is ‘ the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manifestation ’. The‘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manifestation’ way of thinking is a common sourceof I Ching: Book of Changes and Inner Canon of Huangdi. The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manifestation’ originated from theancient I Ching: Book of Changes, the model of Yi-ology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is Inner Canon of Huangdi.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manifestation’, to revealits internal scientific connotation, briefly describes the practicalappl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CM clinical. Supplemented by a typical example,it has proved the permanent charm of the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manifestation’.

Key words: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manifestation’;Medicine and Yi-ology sharing the same origin; The way of thinking; Scientificconnotation;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essence

 

取象比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是《易经》和《黄帝内经》特有的意象思维方式,是一种特殊的抽象思维过程,它充分体现了在中国传统的科学范畴中,感性成分与理性成分相互渗透的特点,在中医直观体验和经验总结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多得的关键作用。

取象比类的定义

顾名思义,取象即通过观察事物,截取事物的表象进行分类;比类则是将这些表象进行比较分类,从而找出其共同的特征,探求其本质。在这里,字有三重涵义:一指事物可以感知的现象,包括肉眼可以看见的物象和虽肉眼无法看见但可以感知的物象;二指摹拟的象征性符号,如卦象、爻象、三指取象、象征等,为动词之意。《易传·系辞传》说: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庄子·天道》说: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取象比类的内涵是指运用带有感性、形象、直观的概念与认识,来表达对世界的抽象意义,即感性认识。然后,通过类比与象征的方式,把握对世界内在规律的探求,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初级阶段的高度。

取象比类的理论基础 

取象比类最初源于古老的《易经》,《周易·系辞传上篇》指出: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系辞传》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中华先哲从自然界中选取了8种事物,归纳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并给它们各自起了一个名字作为卦名,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作为说明世界上其他更多东西的根源,并据此创立了阴阳八卦学说,囊括了世间万事万物的最简单、最根本的变化规律,是天地间万事万物所共同遵循的大道。而中医与《易经》同源,为易经所用,其共同的源头就是取象比类。正如《黄帝内经·素问》所述: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黄帝内经·素问》将取象比类分为两个层次,其一为援物比类,即援引事物进行分类,并且强调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其二为比类取象,这里的比类不同于援物比类中的比类,而是类推,即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事物的表象,加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揭示事物的共同本质,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卷三五脏别论所言:五脏之象,可以类推

《黄帝内经》以取象比类为基础,创立了五运阴阳学说,并在分析人体生理、病理的基础上,形成了脏腑经络理论,建立了六经辨证、八纲辨证、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等一系列辨证施治的方法,是《易经》在医学领域中实际运用的典范。所以,《黄帝内经》源于《易经》而别于《易经》。

取象比类的科学内涵

取象比类作为中华先哲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有着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取象比类的归纳方法,本身就是一种人类经验的科学总结,正如伟大的科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言:从系统的理论观点来看,我们可以设想,经验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的归纳过程。人们发展起各种理论,这些理论在小范围内以经验定律的形式表达大量单个观察的陈述,把这些经验定律加以比较,就能探究出普遍性的规律。这样看来,科学的发展有点象编辑一种分类目录。它好像是一种纯粹的经验事业。但是这种观点并没有看到整个实际过程;因为它忽略了直觉和演绎思维在精密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科学一旦从它的原始阶段脱胎出来以后,仅仅靠着排列的过程已不能使理论获得进展[1]

取象比类在中医的实际应用,就是一个不断的归纳过程,其理论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以阴阳八卦和五行等经验定律的形式,表达大量单个观察的陈述,并把这些经验定律加以比较,从而探究出普遍性的规律,其在中医学的领域内应用的典范就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通过取象比类,创立了中医学的普遍规律,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这是中医学区别于其它医学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医学历千年而不衰的根本原因,正如爱因斯坦有关医学的整体观念所述:如果人体的某一部分出了毛病,那么,只有很好地了解整个复杂机体的人,才能医好它;在更复杂的情况下,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正确地理解病因[1]

取象比类是一种类比方法,但是和其它的类比方法有着根本的不同,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排列过程,而是有着直觉和演绎思维的推理,因而它是爱因斯坦所说的精密科学。以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为例,《黄帝内经》通过取象比类,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属于五行,这是直觉的推理;然后根据五行的不同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演绎推理,例如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黄帝内经》从脏腑推演到经络、四时以及治疗和养生的联系,正如《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所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取象比类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其理论基础的核心就是取象比类,真正的中医时刻应用着取象比类这种思维方式,特别是在临床实践中更是如此:取象望闻问切,比类疾患之阴阳表里;取象经络脏腑,比类病症之寒热虚实;取象手、脸、耳、眼,比类六经之循行传变;取象形色气味,比类药性之寒热温凉。通过取象比类,将病症合人形以法四时而治

取象比类的永久魅力

《易经》有三大原则,即简易、变易和不易。

所谓简易,就是大道至简。易经的道理虽然庞杂,但是其精髓就是取象比类,世界上再复杂再奥妙的事物,总有其表象,阴阳有象,八卦有象,六十四卦仍然有象,只要我们能够取象比类,就能认识世界,掌握世界。

所谓变易,就是说宇宙是变化的,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动之中,但是其变化是有规律的,六十四卦的卦象变化,就揭示了事物的变动规律,运用其卦象分析事物的表象,取象比类,我们就能掌握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所谓不易,就是说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世间一切事物瞬息万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人类是可以认识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1]

取象比类就是观察和思维最好的一种方法,在未知事物因历史条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而无法揭示其本质时,只要人们运用了取象比类的科学方法,就可以从外知内,从表知里,逐步探求事物的本质;《黄帝内经》就是华夏先哲应用取象比类原理探求人类医学的一部典范。先人在两千多年前对人类生理和病理的认识,尽管有着许多的不足,但是其中很多认识,已被现代科学证实其先见之明,其中还有许多认识,令现代医学也无法解释;《黄帝内经》所揭示的医学原理,指导着中医千年以来的医学实践,为中国人民的医疗和保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然,取象比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一种类比推理法,取象比类从外知内、由表及里,能够探求事物的本质,对于人类认识未知世界,不失为一种先验的形式逻辑的推演法;但是,由于只是根据事物的普遍规律进行推演,难免有些不太准确的地方,甚至可能有些牵强附会之处,因为这些推理的大部分,可能还只是理性认识的初级阶段,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总结和提高,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级阶段;在科技水平力所能及的时候,应当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求验证取象比类的推断,更进一步地揭开事物的全部本质。

在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面前,人类总有许多尚待认识的事物,现代科技即使再发达,也有暂时认识不了的事物,更不用说世界上诸多的自然之谜,而取象比类就是一把解谜的金钥匙。例如:青蒿是传统中医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中医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并不知道其杀灭疟原虫的功效,只是根据取象比类的原则用来治疗疟疾,因其色青,能入肝胆之经,故能治疗疟疾侵犯少阳经的寒热往来之症状;因其气味芳香,故能透表达里、清热退蒸,治疗疟疾的阴虚发热;因其味苦微辛,能清热解毒,故能清解蛊毒,根治疟疾;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青蒿治疗疟疾的药理逐渐明朗,特别是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带领的团队,成功地提取了青蒿素,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以后,更加证实了青蒿抗疟的功效,也验证了取象比类的先见之明,而将青蒿素与其它的抗疟药相比较,更能突出这一点;青蒿素单体其抗疟疗效高于优选抗疟药氯喹,可能与其中药的特性有关。

再例如:中药臭牡丹能解毒消肿和祛风去湿,但是笔者发现其根有一种其它中草药少有的显著特点,即有一种特殊的穿透力与繁殖能力,能够在根上发苗繁殖,甚至能穿过几米宽的水泥地面,重新从水泥地面裂缝下的泥土中发出新苗,这种特性恐怕是目前现代科技也难以解释的;笔者根据中医取象比类的原理,悟出臭牡丹根的这种穿透特性,可能在药性上具有通经活络的特殊功效,将其组方配合其它的中草药,用于治疗肿瘤和癌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总之,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取象比类是一种科学的辨证思维方式,它不仅在人类过去的科技实践中发挥过重大的作用,而且也必将指导着未来的科技发展。

 

     

[1]    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114-115,518-519,2-3

(收稿日期:20151218日)

 

通讯作者:张汉宜,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张汉宜中医内科诊所,邮编:430033E-mail13871585876@126.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