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读书诗】赵翼《杂书所见》六首其三)

 江山携手 2016-12-03

杂书所见(六首其三)

[清]赵翼

 

后人观古书,每随己境地(1)。

譬如广场中,环看高台戏(2)。

矮人在平地(3),举头仰而企(4)。

危楼有凭槛(5),刘桢方平视(6)。

做戏非有殊(7),看戏乃各异。

矮人看戏归,自谓见仔细;

楼上人闻之,不觉笑喷鼻(8)。

 

【注释】

(1)境地:境遇。

(2)高台戏:古代戏台子比较高,观众在台下看,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

(3)矮人在平地:“矮人看戏”是古代常用的比喻,喻指随声附和,人云亦云。朱熹《朱子语类》(第27卷)就说过:“正如矮人看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他虽眼不曾见,想必是好笑,便随他笑。”赵翼《论诗》中也说到:“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4)企:踏起脚跟。

(5)危楼:高楼。

(6)“刘桢”句:刘桢,东汉未年人,建安七子之一。曹丕为太子时,招宴刘桢等人,丕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咸伏,而祯独平视。”遂以不敬得罪,事见《三国志·魏志·王集传》。平视:面对面直看。

(7)非有殊:没有什么不同。

(8)喷鼻:打喷嚏,形容发笑。

 

【赏析】

赵翼既不同于考中高科踏上仕途便束书不观的高官显宦,又不同于因为记问杂驳便沾沾白喜的雅士文人他读书既注重积累,更努力创新。这首诗就是他读书经验的形象的总结。

“后人观古书,每随己境地。”一开头便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指出了人们读古书时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境地,实际上就是见闻、学养、阅历和思考能力等诸种因素。这种因素制约着人们的认识水平,使读书的人常常不能透过时间的迷雾见到事物的真相。

为了阐明这一道理,作者风趣地以大家都熟悉的看戏为例。古代剧院出现颇早,但设备简陋,不像现在有阶梯形的观众席,因而看戏的人往往站在平地上。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登上危楼,倚着栏杆,学习大着胆子平视曹丕夫人甄夫人的刘桢(建安七子之一),才能看清楚演出的内容。这样的人当然是很少的。

和有机会登楼,有胆量平视的人相反,站在平地上的矮人,虽然既举头又踮脚,也作了种种努力,自认为看得仔细,但并不能真正看到戏。矮人回来后说短道长,自然只能引起楼上人的哈哈大笑。这里的矮人并非生理上的矮子,而是精神上的侏儒,他们不会观察思考,也不敢观察思考,当然只能人云亦云。

不过,平视甄夫人的举动惹得曹操很生气,结果刘桢被捕,得到了“减死输作”的处分。诗中作者赞赏刘桢平视的态度,是不是包含着读书要获得真知灼见就要有刘桢那样的勇气、那样的冒险精神这层意思呢?从他学术著作中常常出现的新见解,特别从他的诗作中有些篇章讽刺官方尊崇的理学,甚至流露对时政的某些不满来看,这样的推测不能说是毫无道理的。

一个人只有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并具有勇敢的精神,才能有真正的创获;否则,只能是“矮人在平地”。不但探求书本知识是这样,探求各种知识都是这样。这首诗的题目是《闲居读书》,但所阐发的认识原则远远超出了读书的范围。

(王亦群)

 

【作者简介】

赵翼(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学者。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