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庭院禅意溯源

 关陇之 2016-12-03



提到日本庭院风格,从事造园行业或者对园林感兴趣的朋友们可能在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词便是“禅意”,从文化层面上讲,园林其实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民族文化艺术领域的集大成者,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在历史上一度交流频繁,从徐福东渡到大唐时日本大量派遣使者来中国学习取经,可以说日本文化是日本本民族文化与传入日本的中国文化的一种融合,处处看到到中国文化的影子却又不失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


按道理,园林营造方面也该相仿,为何后来中国造园成为偏重写意式山水风格,日本造园却成禅意浓浓的风格呢?今天我们就结合相关历史追本溯源探禅意。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是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一般植物生长周期短,更新快,这种环境容易给人们心里上造成一种短暂易逝的生命无常感。


比如被日本人奉为国花的樱花,朝花夕拾,极尽绚烂之时也就是枯寂、衰败之时,繁华易逝难以把握,而凝固静止的东西才是可以拥有的。因此,日本人国民性中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对永恒的渴望和凝固美的追求。从历史文化来讲,日本受佛教禅宗思想影响也很巨大,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日本,当时日本正处在思想体系形成期,才从神话传说和万物有灵的原始社会意识起步前行,佛教和儒家思想一起,成为社会意思主流,特别对国民人生观取得了一定的控制权。




日本镰仓时期随着中国禅宗思想和南宋山水画理念传入,再次对日本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尤其对园林方面,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和自律精神,营造一种让人澄心净虑、凝神顿悟的修行环境,迎合当时社会文化水平较低的武士阶层的精神需求,迅速成为日本意识文化的主流,使日本古典园林带有一种浓厚的宗教色彩,并且一直影响至今。






日本枯山水创始人梦窗疏石说:“把庭院和修道分开的人不能成为真正的修道者”。枯山水一方面通过写意手法表现自然山水的壮美,另一方面也通过凝固的“水恒”来时刻提醒这种美的无常与短暂。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种极其简洁凝练,极具象征意义的庭院,却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让人深刻体会时间的永恒、生命的枯寂,并劝谕人们唯有摆脱尘世欲念的羁绊,方能达到永恒的精神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