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解】如何理解咏春拳里的“追面朝形”?

 阿量亮 2016-12-03

“追面朝形,追形不追手。”是咏春拳拳术方面的一项重要的搏击理念。

因为咏春拳强调对敌人手部的控制,因此,在实战过程中,很多人会造成一个误区,便是不断的去寻找对方的桥手,企图接住,进而控制,但这是无比错误的一件事情,笔者先前提过一句话“保持自己的结构,不断侵蚀与破坏对方的结构”,追手,毫无疑问会偏离中线,让自己的结构主动破坏,并且,最为重要的是不断追寻对方的手,始终处于被动的情况,容易受骗招的影响,在搏击中追手,无异于自寻死路。

因此,“追面朝形”这一理论应运而生。

在搏击之中,无论对方如何进攻,总归要通过中线来打击我方,然而你的手,正是在你的中线之前,因此,防守并不需要离开你的中线,

 

这是一个俯视图,红黑双方为对抗双方。其中本方为黑方。(画工不好请见谅)

 

在图中绿色区域为搏击过程中的有效区域,大家可以看到,敌我之间,被中线(绿色)中的一个点所阻隔, 而那个点,正是我们的双手。

黄色填涂区域为有效区域中的不必要防守区域,因为大家可以看到,假如对方通过侧面击打攻击我方(经过黄色区域),在击中当我方之前(黑圈),势必会接触到我们的中线防守区域(蓝色填涂区),我们在那时进行截击,可以达到最小的动作幅度以及最好的效果。

假如我们在截击的时候,双手超出了蓝色区域,到达黄色区域进行防守,我们可以想象,这对我们的中线防御来说是一个灾难。而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追手”。

 

不要追手,但要追形,拳谚有云,截根不截梢,躯干是对方的根本,我们的一切目的,便是为了进攻对方的躯干,躯干对于我们而言,便是象棋里的“将帅”。我们的一切进攻,必须围绕着对方的躯干打出。

 

这便是“追面朝形”最简单的解释。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