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密码的破译《经脉医学》(1)

 johnney908 2016-12-04

  据《病候》原文及释文,得知病邪所客于人体的部位凡有头、目、目际、鼻、耳、唇、口、齿、齿龈、喉、面、颐下、颈、肩、腋下、背、掌中、身、胃脘、肺、心、肠、生殖器、乳房、会阴、小腿、踝、足下与身内等近三十个部位。所涉及的疾病或征候为67个。
  二、两种《十一脉灸经》的特点与循行图
  (一)《足臂十一脉灸经》的特点与循行图
  脉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只有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单独一种抄本。在此书中,先描述各脉的走行路线,绝不涉及穴位,只取“脉口”为施加刺激的“俞”,即后世的“脉口穴”;然后讲外邪客于此脉时所应该出现的疾病,称为“其病”;最后以“诸病此物者,皆灸此脉”为结束语。 
  前已述及,古人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外邪入客有关,居于某脉则可引致循该脉所经过部位的各种疾病。因而,在这里,《病候》中按从头到足的各部位而分类的疾病又被按经脉的路线分布而重新作了分类。
  诸病此物的“物”字虽有物类的意思,但在此处更有对病邪的贬意称呼,包含有“形色品式”的意思,指病邪入客所造成的恶果。
  此书原分为两篇,各有“足”与“臂”作标题,可称为“足脉篇”与“臂脉篇”。足脉篇七节六脉,衍出的一节已被马继兴指出,所载为“死与不死候”。臂脉篇五节五脉,缺少“臂厥阴脉”的脉名。书末有“上足脉六,手脉五”的概括性结束语。
  《足臂十一脉灸经》可以略称为《足臂脉灸经》;也可以称为“脉书足臂经”或略称为“脉书足臂”或“足臂脉”。此书中的脉字均写作“洫”字上方加有一个“目”字。这里发表有依据大古人形的轮廓而新绘的《足臂十一脉循行图》(图2—08)。  
  足臂脉灸经只采用灸法治疗,并没有使用针刺。足臂脉只称“臂”不称“手”,说明施灸的位置在腕部的脉口,“皆灸××脉”应理解为“皆灸××脉之脉口”,脉口即后世的“脉口穴”。脉书足臂的所有十一条脉的走行方向都是“出”自四肢的远端,自下而上地呈向心性的走行。“出”字表示感觉循行的始发处。
  脉书足臂的“其病”在各脉上的分布数目不一,与脉的走行路线的长度及经过部位的多寡有关,均自下而上循经脉依顺序分布。此“循经脉病候”或“循脉病候”的数目约为77个。
  足臂脉的各脉与脏腑的关系,还没有一定的规范。足臂脉的各脉在走行途中有“其直者”与“支之”的区分。
  (二)《阴阳十一脉灸经》的特点与循行图
  《阴阳十一脉灸经》中所描述的各脉走行均无支脉。在各脉的命名上还残留有肩脉(臂太阳脉)、耳脉(臂少阳脉)与齿脉(臂阳明脉)等原始称呼。另外,在相关疾病中更分为“是动则病”与“其所产病”两类。
  《阴阳十一脉灸经》按先阳脉,后阴脉的顺序书写,所以应该分为两篇,即阳脉篇与阴脉篇。此书的阳脉篇,凡有足手阳脉六。此书的阴脉篇,凡有足手阴脉五,缺少“臂厥阴脉”的脉名。此书的篇末也有概括性的结束语:“凡阳脉十二,阴脉十,大凡二十二脉,七十七病。”这七十七病都是各脉为外邪所客而产生的,即“所产病”或“所生病”。 
  但是,臂钜阴脉的“其所产病”,在它的丙种抄本中却写作“其所之病”,这就告诉给我们一个秘密,即所产病或所生病的原始称呼可能是“所之病”。“之”者,出也,往也。表示着其病与循行性感觉的趋病走行即气至病所有关。
  在此脉书阴阳经中,足脉,只称钜阳、少阳、阳明、大阴、厥阴与少阴,略去“足”字。这说明,臂脉的“臂”字不可略。太阳称“钜阳”,太阴称“大阴”、“泰阴”或“钜阴”。各脉的始发点,也有少数始自手次指与大指(齿脉手阳明)或足大指(足厥阴脉)的;多数还是始自腕踝部的脉口处。诸脉的始发点,不称“出”,而多数称“起”。
  此书中的脉字均写成“目”字旁,或是“月”字旁加上“巛”(川)字。 
  《阴阳十一脉灸经》略称为《阴阳脉灸经》,也可以称为“脉书阴阳经”或略称为“脉书阴阳”或“阴阳脉”。 这里发表有依据大古人形的轮廓而新绘的《阴阳十一脉循行图》(图2—09)。
  在脉的循行方向上,阴阳脉同足臂脉一样,自然反映着施刺激于四肢远端腕踝处的“脉口”而循感是向心性走行的规律与特点。但是,其肩脉手太阳却“起于耳后”,终于“乘手背”;其胃脉足太阴却“被胃”,终于“出内踝”,被描写为远心性走行。
  此《阴阳十一脉灸经》的成书年代,应在扁鹊从事于医疗活动(公元前517—前513年)与黄帝学派出现之前,即春秋末年至战国中期之间。其成书可能较《足臂十一脉灸经》为晚。
 三、独缺手厥阴脉的探秘与“是动病”
  (一)有手厥阴脉却称之为手少阴脉
  在足臂脉与阴阳脉两种脉灸经中,只有十一条脉的名称,均缺“手厥阴脉”的脉名。然而,我们看到,在名为“手少阴脉”的脉名下,所描述的却正是手厥阴脉的走行路线。
  对此,我们还可以找到一条确凿的证据,那就是《灵枢·本输》所载也只有十一条脉,也缺手厥阴脉,但是,其对手少阴脉的描述(依原文整理)却是如下:
出于中指之端(中冲),溜于掌中(劳宫),注于两骨两筋之间(大陵、间使),入于肘内廉(曲泽),手少阴也。
  以上有穴位为证,确实是手厥阴脉无疑,但却呼之为“手少阴也”。这是为什么呢?
  《灵枢·邪客》说:“手少阴之脉独无俞。少阴,心脉也,邪弗能容,故诸邪皆在心主之脉也,故独无俞焉。”邪弗能容,也就是禁灸、禁刺。因而,以手厥阴脉代之。依据禁咒的原则,施灸刺于手厥阴脉时却必须高呼:“汝!手少阴!”所以,在十一脉灸经中呼为手少阴者,其实乃是手厥阴。
  以此可见,两种十一脉灸经并不是什么“十一脉系统”,而是十二脉系统讳去一脉,对于手厥阴脉来讲,不是“无此脉”,而是“张冠李戴”。
  (二)“是动病”不属于脉灸经应该移走
  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新增加了“是动则病”,即“是动病”这个新门类。关于“是动病”,历代争论不止。根据以下理由:
  1、《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并没有“是动病”,只有“其病”,相当于“所产病”或“所生病”。
  2、十一脉的各条文字中均以“为若干病”为结尾,并不包括“是动病”。
  3、总括性结束语“大凡二十二脉,七十七病”也不包括“是动病”。
  4、“是动病”为一个独立的发作性综合征,列入“脉灸经”中不合规范。
是动病具有发作性特征,被称为“厥”(seizure),认为是靠切诊血脉于脉口处而得以判断的,应该称为“血脉病候”。因而认为,“是动病”乃是某一学派撰者的文字编排行为,应该将之剔出另行安置。本书已经把它剔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