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窑的一种,石湾陶艺与制作讲究、做工精细,为皇宫贵族、文人雅士专享的官窑相比,自是少了几分锐气与狂傲。然如今,它迈向了高大上的拍场,这又能否为其脱离偏安一隅、走出去赢得有利筹码?2015年,一场中国嘉德与自得堂联合举办的《自得堂藏陶——原作掇英》展览将22件来自石湾陶艺术家不同题材的陶塑原作搬上了拍场。说起石湾陶艺的拍场盛况,印象最深的当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创作的《紫气东来》,于2013年北京保利拍卖会以360万元高价拍出,打破了长久以来的尴尬窘境。 “以前,石湾陶艺都是守株待兔,小农经济,只在广东省一带发展,没有跨过长江,一直以来,对它的双重推动都不够。”佛山市石湾陶艺收藏家协会会长陈月华表示,此次中国嘉德与自得堂联合举办的展览与拍卖,是对石湾陶艺市场的一次提升和检验,通过拍卖可以让更多人见识石湾陶艺的大千世界。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黄志伟也坦言,石湾陶艺虽然很早就夹杂在拍卖中出现,但极少拍出高价,更无法与宜兴紫砂、景德镇陶瓷相比,然而,如果不进行拍卖,就不能将它推广得更远,拍卖可以说是一条打开石湾陶艺高端市场的有效途径。“石湾陶艺作品进入高端拍卖市场应该是实至名归的。”广东省艺术与日用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杰曾长期在佛山从事陶瓷的相关工作,在他看来,石湾陶艺家的作品虽然进入拍场,但其价值长期被低估,主要还是受人们传统思维意识的影响。传统意识中陶瓷有民窑和官窑之分,虽然在当今时代已无严格意义的民窑和官窑,但这种思维确实还潜移默化影响着陶瓷艺术品的价值。“国家认可的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个人称号就相当于官窑,而被民间广泛认可的陶艺家的作品就相当于民窑,但不管官窑还是民窑,都有优秀作品,它们进入拍卖市场是理所当然的,也是迟早要来的。” 石湾陶艺,俗称“石湾公仔”,有评论称它能与意大利、法国等雕塑比拟。在国内还完全意识不到这个区域特色品种的时候,东南亚及美国的商人已经开始收藏它们,所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湾陶艺目前在市场上很难见到。“石湾陶艺起初是‘门外香’,早期的时候,精品都出口,在国外的知名度比国内要高。到后来国内的经济转好,很多过去出口的东西才有回流的现象。”陈月华谈道。 其实,海外收藏石湾陶艺的商人之所以很多,是有历史渊源的。晚清时期,东南亚和美国早期的华侨大都来自于广东。刘杰在美国旧金山考察时,一个开的士车的上海司机跟他说,在旧金山只要会说粤语,就不愁没活干。“这从侧面反映出广东的华侨为传播中国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随着国家的富强,华人地位和优越感越来越强,再加上广东华侨热爱家乡和传统文化,而石湾陶艺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国外率先开启购藏热潮也是很正常的。而在国内,近年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遭到了严重破坏,西化严重,石湾陶艺虽然多取材于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但是创新力度不够,再加上年青一代缺少传统文化熏陶,熟悉传统题材的受众越来越少,这是国内遇冷、特别是国人对艺术品崇洋媚外的集中反映。”作为民窑的一种,从河宕文化算起,石湾陶艺已有五千年历史。但与集能工巧匠、大师云集,制作讲究、做工精细,为皇宫贵族、文人雅士专享的官窑相比,自是少了几分锐气与狂傲。 “因是民窑生产,它的制作方式不受约束,构思上不拘一格,题材广泛,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更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有较强的人文性。”刘杰认为,石湾陶艺是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在创作手法上充分吸收国画写意笔法的精髓,重神似,造型生动传神,釉彩浑厚朴实。 “目前,石湾陶艺的创作水平与发展阶段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黄志伟表示,石湾陶艺历史悠久,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更迭,慢慢地从碗、日用品发展到艺术陶瓷,还广泛吸取了其他厂区陶瓷釉色、手法、题材、造型等特点,现今的石湾陶艺正在慢慢地创新乃至超越。 一般来说,石湾陶艺收藏可以分为三个取向,一是收藏老一辈国家级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原作或者限量精品;二是收藏有潜力、年轻作者创作的作品,买他们的“未来”;三是收集十二生肖文化题材、“文革”时期作品等专项类。 从收藏的角度出发,黄志伟认为有意向者应该侧重石湾陶艺的原作和精品,可以先入手精品,等慢慢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再去收藏原作。因为原作无疑更具收藏潜力,价格更贵。原作是作者以泥为材料直接用双手制作出来的,没有模具,完全根据作者构思、构图将其放大,包括造型、泥塑、拉坯、修坯、施釉、题款签名等创作过程。它分为孤品级原作和一般原作。孤品级原作没有翻模,不再复制,仅此一件;一般原作则可以重复做几件,亦可以用模具做成限量版等。精品则是从原作翻模具,根据模具复制出来之后,再经过作者的细微修改和加工,它有一定的数量,也有手工的痕迹,亦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收藏者不要为收藏而收藏。应该从认识入手,了解作品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制作方法,研读文献,使收藏更多地带有‘文化味’,进而获得‘收藏价值’。也应研究作者,只有收藏到他们的成功之作,收藏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实现。此外,独特题材、成系列品收藏也能降低风险。”刘杰谈道。 然而,石湾陶艺的渠道推广相当狭窄,尤其北方对其认知严重不足。陈月华强调,石湾陶艺的区域性很强,它没有经过十分专业的炒作,市场才刚刚起步,还处于一个价值洼地。另外,它的题材来自于民间,创作出的作品又在民间销售,一直与“王公贵族”绝缘。 “艺术是不分国界,不分区域的。之所以北方市场对其不够了解,还是缺乏优异的作品。”刘杰表示,一是作为艺术品的石湾陶艺都是艺术家手工创作,不可能大批量生产,其作品在本区域已供不应求,作品很难到达北方,所以认识度跟作品的量直接有关。而大批量生产的是陶瓷工艺品,不是艺术品,进入北方市场后,粗制滥造影响了石湾陶艺本身的价格。二是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景德镇陶瓷的知名度由来已久,但部分工艺大师的作品粗制滥造也不容忽视,相比之下,石湾陶艺的收藏潜力更大,“物以稀为贵”,其实艺术是国际的,石湾也有很多国际知名的陶瓷雕塑家入驻,每年也有很多国际知名的陶艺家来佛山交流学习,相信石湾陶艺的投资前景,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不管怎样,与宜兴紫砂、景德镇陶瓷等其他门类的收藏品比起来,石湾陶艺的市场影响力似乎不够广泛。在黄志伟看来,一方面是因石湾陶艺本身在佛山的国民收入和政府税收等方面不占据主要经济地位,它不过是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一种非遗工艺。而且,石湾陶艺在历史上的定位属民窑,收藏的人不是很多,很多方面都影响着其知名度。刘杰则认为石湾陶艺的市场影响力与广东人的务实低调、“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做人做事风格有直接关联,“广东人会做少说,从艺术价值上看,很多优秀的作品与其他产区的陶瓷艺术品不相上下,价格也应不相上下,但现实中,同级别的艺术家创作的石湾陶艺的价格却要低很多。众所周知,仅广东的佛山地区就有全国最多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还有一批从海外回国的国际级雕塑大师。同样的国字号大师,同样大小或工艺的作品,在江苏和江西,人家的作品价格可能要高出广东十余倍甚至数十倍。”在他看来,内敛的性格往往造成了市场的劣势,尤其是现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国内其他地方的艺术家性格外放型的多一些,这也是艺术风格的不同。另外,走出去的不多,宣传造势方面的力度也不够。 至于未来石湾陶艺的推广应该做出哪些努力,刘杰认为,艺术家应该多进行展览和艺术交流,多观察体悟生活,多读书思考,包括举办个人展览,只有创作更多的精品,才能开拓更好的市场。石湾陶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亦应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创造公平的平台,为民间艺术的推广普及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刘泽棉的作品拍出高价为石湾陶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开端,近年来,广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陶艺家,一些年轻的陶艺家也崭露头角。”刘杰现在也正在积极配合制定《陶艺优秀作品评价通则》地方标准,探索陶艺品的评价机制,他相信石湾陶艺在将来的拍场上肯定会占有较高地位。陈月华也表示,现在石湾陶艺有很多慈善、专场拍卖在北京保利、中国嘉德试水,它在拍场不再是空白,随着认知度的提升,将来会占有一定的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