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经历爆红、资金链断裂、告别信……的创始人终于发声:我不想再做餐饮!

 资源分享大叔 2016-12-04


点  击  上  面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1129


微信朋友圈曾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你去中关村创业大街,从二楼扔下一块砖,砸中的10个人中,有5个人正在创业、2个人创业失败、3个人正准备创业,而拾起这块砖头的保洁阿姨,也准备赶场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


所以,当潮水退去,有人调侃“创业公司集体办葬礼”,揶揄“这届创业者和投资人都不行”。


但比起调侃和揶揄,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对后来者或许更有价值。


前不久,内参君与大师之味创始人范新红有了一次面对面的交谈。他的餐饮创业项目一出生就活在聚光灯下,但仅维持了一年,就以一封震惊业内的告别信宣告失败。此后,再无音讯。(历史阅读:大师之味说再见


沉寂大半年,范新红首次面对媒体,坦诚剖析自己的创业心路历程。

餐饮老板内参|纪爱玲   发于北京


阵亡者档案


品牌:大师之味

生平:2015.5~2016.4

品类:外卖

slogan:谁都不必取悦,除了自己。

特点:由国内顶尖美食大师研发出品的精品外卖,要“重新定义外卖午餐标杆”。

事迹:苹果、奔驰、特斯拉、一些知名明星、导演等都曾是其用户,甲骨文、各大金融机构等大型的会议都曾主动找其订购团餐。

阵亡原因:“时间和资金没有站在我们这边”(创始人语)



 1  


从纸上谈兵到真枪实干,

中间隔了十万八千里



内参君与范新红见面的地方,是位于北京建国门附近的一家costa。


“我最近经常在这里和朋友谈事。”说话的时候,他言语平和,面容平静。回顾往过,似乎在讲别人的故事。


时间倒回到2015年4月,范新红开始筹备大师之味。一个月后,项目上线。


由于此前是一名资深媒体人,凭借在宣传推广、社群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大师之味很快吸引关注,用户量快速增长,获得了投资。


然而,仅仅过去一年,今年4月29日,范新红发布了一封告别信,宣布项目失败。




告别信引发了餐饮圈和创业圈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例如他在告别信中提到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物业小哥的问题,工程部人员的问题……有人评价说:他唯独没有提到自己的问题!


他始终没有任何辩解。告别信发出后就从公众视野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朋友圈没有任何更新。


此次在与内参君的对话中,范新红坦言:“告别信写的都只是一些表面原因,最根本还是自己本身的原因。



 2  


媒体人创业做餐饮,容易眼高手低


创办大师之味之前,范新红曾在媒体供职多年。大师之味是他进军实业领域的一次积极尝试。



大师之味创始人:范新红


在他看来:工作中接触过很多烹饪大师和美食家,积累了足够多的人脉,餐饮不过是做饭而已,应该没什么难度。


于是,定位由国内顶尖美食大师研发出品的精品美食外卖——大师之味应运而生。


但项目真正运行后,范新红无奈地发现,自己“很傻很天真”:不了解食材,不熟悉烹饪工艺和价格,更不知怎样整合供应链……


范新红介绍,大师之味当时的定位是跟大厨合作研发,再到中央工厂去生产,他们只做品牌营销,用户运营和研发管理。“但是关键的问题,我们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太浅了,我根本走不通。”


例如,现实中,很多厨师很保守,不愿参与共享研发;很多工厂不接外部订单,偶尔有愿意接订单的工厂,也要求每天至少5000单以上,而且要求必须遵循工厂的流程……这些现实成为创业企业最大的困扰。


“人们对精品外卖有需求,但我搞不定。如今想来,我觉得自己当初做这个决策,其实就是妄念。”他说。



 3  


专业人员缺失,带来重大失误


 

知道自己在餐饮方面的经验不足,范新红找了一个懂餐饮的合伙人——一位烹饪大师。




“事实上,这个人最后起到的作用很小。”范新红说,这位传统的餐饮人与大师之味互联网出身的团队很难磨合。


更要命的是,这位大厨根本不懂经营。“我自己不懂经营,以为他会懂,其实他也不懂。”


例如,大师之味订单增多,产能不够时,范新红原本想找一家中央厨房合作。但这位烹饪大师一直极力说服他建一个中央厨房,而这让他掉进了一个大坑。(相关阅读:从日本回来,我为什么拦着你别跳中央厨房这个坑?


“当时他给我说的感觉是,建中央厨房很简单。我们建好后可以作为过渡自己用,将来不需要了还可以做成一个餐馆,也能赚钱。”范新红说。经不住大厨的反复劝说,这位烹饪大师表示把握十足,于是就做了。


结果却发现,这位大厨对中央厨房根本不懂,执意建中央厨房只是因为内心有一个开餐馆的情结。


如此看来,大师之味其实是败在人上


原零号线股东、隐食纪创始人孙娥在外卖领域做了较多探索,在她看来,范新红本人有着极强的能力和个人魅力,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团队或者合伙人需要懂餐饮,懂供应链和厨房管理。


很多餐饮项目复盘后会发现,最大问题往往是基本的经营管理问题。



 4  


一次创业失败,带来人生成长


“我就是在休息,在反思。”他说,“消失”这段时间,除了陪伴女儿,期间也跟朋友去新疆旅行了一趟。


当初的告别信发出后,不断有投资人找到范新红,希望给他投资,让他再做一个餐饮品牌。


无一例外,他都回绝了。


1.“知道短板比知道长处更重要”


“我本身对餐饮没有那么热爱,所以对自己进行了评估,觉得再去学习各种食材,各种加工工艺,成本太高。”他说。


在范新红看来,此前创业做大师之味,属于没有认清自己,妄念作祟。“其实我想说,找到自己的局限可能比知道擅长什么更重要。”


现在很多创业类的媒体,每天报道国内外各种新的模式,各种融资案例,看似机会很多,但其实你要想想是不是你的,这个更重要。


2.“有些坑是跳不过去的,只能绕过去”




创业路上有太多坑了,如果有绕过坑的能力,那你的成功概率是最高的。不过,说句实话,所有的坑都意味着成本,时间的成本,资金的成本,运气好的创业者会有非常好的运气、有充足的资金,但是大多数没有。


创业中,无数个坑,你只要比对手少栽两个坑,你可能就火了。


“很多人以为,创业只要有激情,往前冲,所有的困难都可以克服。这其实是扯淡!我认为大家都走了一个错误的方向,都说要找到自己的擅长,发挥自己的擅长,认为发展中遇到坑可以搭桥跨过去。其实有一些坑是过不去的,有一些坑必须要绕过去。这些跳坑的能力可能是别人花20年才积累的,你有那样的时间吗?”


3.“创业最大的收获是自我成长”


认清了自己的短板,范新红接下来将回到自己擅长的领域,继续做内容,做流量,做用户。


在他看来,很多人选择创业,说是换一种活法,其实是在平行转换,深度没有增加,没有任何自我成长。“说白了,你瓶子还是这么大,只是今天你装的是红色的水,明天装蓝色的水,而不是你这个瓶子越来越深了。”



 5  


坚信大师之味模式可行,只是生不逢时?


对于大师之味项目的失败,范新红说,如果要全面深入分析原因的话,大概能写几万字。


不过,他仍然认为,大师之味的商业模式没有问题。


大师之味的思路就是通过众包做研发,然后工厂化加工,再外送的模式。“这个模式,一是对资金的需求量超过预估,二是把厨师研发完的东西交到工厂再做二次研发,对研发的要求比较高。“范新红说。


虽然项目失败,但即使到今天,他依然没有舍得注销公司,大师之味品牌依然保留。


“你看,我们的VIP用户群里,现在还很活跃。”他打开手机微信展示给内参君。



“虽然我不擅长做餐饮,但如果有合适的机缘,能有擅长的人合作,还是希望能把这份心血延续下去。  ”他说。  


不过,宅食送CEO穆杨表示,如果让他操盘大师之味,会对模式进行调整,例如:通过线下店进行一些尝试,比如建外卖站,用第三方配送,而不是代加工和第三方预定。“吃快餐要预定其实是反用户的做法。”他说。


孙娥则认为,大师之味倒掉还可能跟当时所处的时机相关。“市场的刚需依然在,只不过大师之味出现在餐饮O2O最乱世之时,别的行业可以乱世出英雄,而餐饮O2O成就在后端,成就品牌显然需要时间。不断地试错,不断地积累,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



·END· 




统筹丨张琳娟

编辑|王艳艳   视觉|尚冉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