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白石晚年“自省”对大师的启示

 闲庭斋阁 2016-12-04

有一则故事院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带着一幅画登门拜访已经88岁 高龄的齐白石,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

艾青听后,赶紧收起画,笑着应道:“你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啊,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艾青走后,齐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儿子起来上厕所,发现父亲没在房间,正要四处寻找时,看到书房里的灯亮着,走近一看,原来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儿子不解,便问道:“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早就盛名于世,怎么突然想起描红了,而且还描这么初级的东西?”

齐白石摇了摇头,不紧不慢地答道:“现在我的身望高,很多人说我画得好,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飘飘然了,无形中放松了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到自己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惊醒——我不能,我不能再被外界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认真练习,自己管住自己啊。”

此后,即使年龄越来越大,齐白石还是坚持每天画画,从不懈怠……

齐白石的“自省”,为我们提供了两点启示:一是收藏家不要以为凡是出自名家之手就一定是名作——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名家之作也是分阶段,有变化的。就某一位艺术家来说,也许他早期的作品并不成熟,到了晚期才炉火纯青;也许相反,他早期的作品达到高峰,到了晚期有所衰退。这都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所以说名家之作并不一定都是名作,名家劣作的现象确有存在。如果收藏家见名人就收藏,那只能说是收藏名家,而不是收藏名作。花高价收藏名家的劣作,不仅不能保值增值,而且还可能亏本。所以说做一名收藏家,不仅要有财力,更要有鉴赏力,否则只能当“冤大头”。

二是艺术家不要以为戴了一顶“大师”的帽子,成了大名人,就可以忘乎所以,不思进取。也确实有这样一些艺术家,认为自己名声大震,大笔一挥就来钱,胡乱涂抹也卖钱,只顾多画,不顾质量,自己画不赢,就让学生、徒弟来代手,自己签个名就是要要这种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之作虽然可以借名卖钱,但久而久之,将会毁掉自己的声誉。

俗话说得好“艺无止境”。即使成了大名的艺术家,也要向齐白石那样,严格要求自己,时时检点自己,警醒自己,发现自己有所不足,有所衰退,就加倍努力,刻苦磨练,迎头赶上。只有这样,才不辜负自己的名人声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