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句欣赏】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江山携手 2016-12-04

【名句】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全诗】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2)!

锦江春色来天地(3),玉垒浮云变古今(4)。

北极朝廷终不改(5),西山寇盗莫相侵(6)!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8)。

 

【注释】

(1)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此年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川,准备出峡。二月,闻严武再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于是决定重返成都。此诗即初回成都时作。

(2)万方多难:言时局不稳。广德元年十月,吐蕃入长安,立广武王为帝,改元,置百官,留十五日而退。代宗逃至陕州,十二月始还朝复位。此时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救,于是剑南西山诸州亦入吐蕃。(见《通鉴》)

(3)锦江:见《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注(1)。

(4)玉垒:玉垒山。在今四川理县东南新保关。奇石千尺,屹立城表,地处蜀中通吐蕃要道。

(5)北极朝廷:指唐王朝。北极,北极星,喻皇室。终不改:指代宗还朝复位,吐蕃所立广武王承宏逃匿草野,社稷光复。

(6)西山:指岷山山脉。西山寇盗,指吐蕃。详注(2)。

(7)后主:指蜀汉后主刘禅,亡国之君。此或有讽代宗一度失国意。祠庙:后主祠在成都锦官门外先主祠之东,西为诸葛武侯祠。句中“祠庙”名词作动词,意谓后主亡国‘之君不该享受祭祀。

(8)梁甫吟:汉乐府歌曲名,属挽歌一类。诸葛亮早年躬耕隆中时常好吟之。

 

【赏析】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当此万方多难之际,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是繁花触目,却叫人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颔联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象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登楼所想。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去岁吐蕃陷京、代宗旋即复辟一事而来,明言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申说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于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忽忽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喻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者,当今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危楼落日,忧端难掇,聊吟诗以自遣,如斯而已!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读来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首句的“伤”,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人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终”,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更值得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这两个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寄居巩县(今河南省巩县)。祖父杜审言,著名诗人。杜甫曾应进士举,不第。天宝中。客长安近十年(曾住杜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郁郁不得意。安史乱起,流离兵乱中。肃宗朝,官左拾遗,因直言极谏,改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入蜀。严武再任西川节度使时,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後携家出蜀,病死江湘途中。後世称为杜工部。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后世称为“诗史”。有《杜少陵集》二十五卷,收诗一千四百馀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