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事雕琢的宋瓷单色釉瓷器之美

 自华居 2016-12-04

  没有青花瓷蓝白分明的色彩,没有彩瓷华丽纹饰的装扮,单色釉瓷器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她仅以质地迥异的胎体和美不胜收的釉色,在众多瓷器名品中获得一席之地,静静地绽放!

  宋瓷单色纯净的不事雕琢之美,乃是陶瓷史上的一段永不落幕的传奇,为后世所仰慕,其中龙泉窑“粉青”如和阗青玉般苍翠温润,成为一代典范。雍正皇帝对宋瓷的推崇和理解超越前人,他在位仅十三年,却于摹古宋瓷方面成就显赫。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纪事》明确记载:“一仿龙泉釉,有浅、深二种。一仿东青釉,有浅、深二种”,“粉青色宋釉,其款式色泽同米色宋釉一外觅得”,“仿龙泉釉宝烧,本朝新制”。按唐英所说,当时的青釉应有浅龙泉、深龙泉、浅冬青、深冬青之分,但传世品似乎很难如此细分。现在一般将呈色深且浓者称为“豆青”;色泽稍淡、青中略泛绿或蓝者称为“冬青”;色泽更淡,青中泛粉白者,称为“粉青”。清雍正粉青釉观音瓶即为这样一件雍正朝的粉青釉作品。


  观音瓶撇口束颈、丰肩敛足,线条比例之和谐如观音玉立,令人有不能妄加增减一分一毫之感。瓶身通施粉青釉,釉面匀净光泽,釉质细腻,隽逸俊秀。整体器形隽雅高贵,釉面素洁温润,于穆穆之中透出一股尊贵典雅之气。设计甚得天然意趣,线条舒展柔美,富有韵律感,与粉青一色结合宛如天成。工艺精湛细致而无造作之痕,为雍正时期内府花器的上品。查阅已知资料,未能查到器形、釉色相同者,与本品造型相同,但装饰技法采用青花装饰的清雍正青花缠枝莲八宝纹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可为参考,与本品均可称之为雍正观音瓶翘楚。另有同样施青釉,与本品造型相近者,可参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清雍正豆青釉菊瓣纹瓶,尺寸大于本品。


  雍正帝尤为钟情花事,所摹造之颜色釉瓷器当中,多是前人至为推崇的花器。瓶花是文人士大夫的怡情雅事之一,此类撇口长颈,上丰下敛腹式观音瓶,最为宋明士大夫所推崇。明人高濂《遵生八牋 瓶花三说》中论及瓶花的摆放原则和观赏效果时,特意提到:“大率插花须要花与瓶称……瓶高二尺,肚大下实者,花出瓶口二尺六七寸,须折斜冗花枝铺撒左右,覆瓶两傍之半则雅若。”此种“瓶高二尺、肚大下实”的观音瓶,在清代持续出现。如晚晴时期吴璋所画《百事如意轴》中,硕腹的青瓷瓶内梅枝斜冗,白色茶花呈不等边三角型高低错落插置,水仙花叶衬底盘。周边放置柿子、百合、如意,谐音“事事如意”。

  除了青翠的青釉,天蓝釉也是单色釉中可遇不可求的釉色,以其宛若天空的淡雅之色而获得世人的喜爱。天蓝釉是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窑创烧的颜色釉名品,色调淡雅匀净。乾隆时期的天蓝釉如天空一样纯净,色彩明朗,因其釉色调制及温度控制均难度较大,因此成品极少,甚为珍惜。

  清乾隆天蓝釉倭角花盆便是一件乾隆时期天蓝釉瓷器的经典之作,也是一件难得的花器。花盆呈长方倭角形,圆唇内折,弧壁缓收。花盆底部呈壸门造型,四角承卷云形足,造型优美别致。通身施天蓝釉,釉色清淡肥润,釉光匀净,厚润似玉,润泽晶莹。整体造型简洁端庄。通体施釉,色调清新雅致,釉层肥厚平滑,釉面柔美润泽,淡雅娇嫩。


  提到单色釉,就一定会谈到宫廷御用的颜色——黄色。《通典》注:“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明代弘治黄釉是明代最著名的官窑品种之一,成品所呈黄色娇嫩如鸡油,人称“鸡油黄”;又因制作时采“浇釉”之法:先由高温烧成素瓷,然后以浇釉方法将釉施在素瓷上面,再经过低温烘烤而成,因称“浇黄”、“娇黄”。


  娇嫩淡雅的黄釉为皇室定烧,秘不示人,而滋润恬静的白釉也犹如玉兰一样静谧开放。清雍正白釉暗刻缠枝莲托八宝纹高足碗,器形敦实,侈口深腹,高圈足,足壁起一道凸棱为饰,此种造型首见于雍正朝。碗壁暗刻折枝莲托八宝纹。年希尧于雍正四年正月出任内务府造办处总管,监理景德镇窑务,世称“年窑”。据《景德镇陶录》记载年窑:“选料奉造,极其精雅……’琢器多卵色,圆器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其于此。”由此可见雍正皇帝对制瓷的钻研及严谨的要求,此器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红色在中国人的心中自古就有着吉祥寓意。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祭红釉,在创烧之初,就有大量需求,无论文房类,亦或陈设器。红釉瓷广泛地运用在宫廷生活中,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原状陈列中清代贴黄小立柜中便可看到与本次专场中相近的祭红釉梅瓶。清乾隆祭红釉梅瓶小口圆唇,丰肩,线条起伏优美。外壁通体施祭红釉,色泽深沉凝重,与线条优雅的造型结合得天衣无缝,显示出乾隆官窑瓷器造型规矩且不失优雅的风格。

  梅瓶是北宋时期创烧的一种器型,因口小仅能容梅枝而得名。又因瓶体修长,称之为“经瓶”。宋代磁州窑瓷器上有书“清沽美酒”等文字,可知其为酒具,但辽墓壁画中所见用来插花,可见又系陈设瓷。


  祭红釉为明初创烧的一种高温釉,以明代永宣时期最著名,故也名“宣烧”,或名“霁红”,取其雨过天晴霞霁之色。由于烧制技术要求高,加之烧制材料告缺,宣德以后便日渐衰落,直至清康熙重新烧制成功,雍乾时又重达高峰,以后历朝均有继续烧制,但品质终达不到前代水准,故清代雍、乾两朝之祭红釉当属极品。本品釉色沉着稳定,光泽莹润,器型端庄规整,胎体洁白细腻,为清乾隆时祭红釉瓷器的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