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心理学

 快乐英平 2016-12-04

提供:心理学与读心术【整理转载:时英平】

关于人际交往中过分憨直可能会得罪人,过分顺从则让自己陷入困境。            
每个人从小就在讨好父母、同伴、老师、权威人物等关系中。体验着讨好的好处:被表扬、被重视、被奖励,不被指责、不被怪罪、不被惩罚……            


这是人在成长时的无奈,也是人成为社会人所需的。于是我们渐渐学会了接受,不去拒绝。                            

可是判断人社交中的心理成熟度,要看你能否自如地对别人说“不”,能否主动要求别人帮助自己,能否承受别人的拒绝。            

           
能够说“不”和能够接受被拒绝,都是需要自信和勇气的。不会拒绝也不能自如地提出要求,又怕被别人拒绝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上称为“被拒敏感”。            
这样的人其人际关系看起来挺好,他总是热心助人,口碑好,别人喜欢找他“麻烦”,可内心苦水只有自己吞。这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社交焦虑。            

讨好别人有双重含义:一是功利性的,即通过主动讨好别人而达到自己某种目的;二是防御性的,通过讨好别人而达成情感联盟,避免树立攻击对象,为自己取得宽松的生成环境。            

           
所以,讨好别人有着它的积极作用。过分“讨好”又会给人带来无穷烦恼。害怕说“不”的心理,是一种以自己主观为蓝本来看别人的心理投射。            

           
因为说“不”未必就能伤害到别人,本质上是自己内心受不了被人拒绝,所以认为(外投射)别人受不了拒绝而不敢拒绝别人。            

怕说“不”的内心情结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被拒创伤                                
怕说“不”的人,在他过去经历和人际环境中,一定存在“不许你”太多,个性里会渐渐形成对“不”的高度敏感。                                
他不得不服从权威,又厌恶和敌视权威的“不许你”,他心里体验着“不也不是,不是也不是”的种种焦虑。                                
2、厚重而脆弱的自尊                                
一些人由于个性懦弱、内心自卑而在一个讲究面子的文化环境里备受人际焦虑折磨。                                
这种人是活在别人的印象中,其个性决定了他在人际交往时,会高度关注他人的行为反应,包括他人的需求。                                
这种自我肯定来于别人肯定的人,是无法在他人面前给予否定的,即害怕说出不的                                
因为对别人否定,就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所以,他在对别人有求必应的“讨好”中,充分感到自我的存在和存在的价值。
                               
3、依赖情结                                
人都有依赖性或依赖情结,只是依赖的对象、性质和程度不同而已。如果你对某人某物过度依赖,必然伴有恐失去他(它)的焦虑。                                
这是害怕说“不”的心结之二,是人的依赖性和分离焦虑。                                

                               
因为在一个人的意识成长中,是很需要重要关系人物予以他人格方面的精神关注与肯定的。                                
如果他没有获得足够认可,在他心里会埋下被忽视的自卑,会产生寻求重视的渴望。                                
   
不会拒绝的人,虽然很想拒绝人,但潜意识仇视拒绝。因为拒绝和被拒绝对他而言都是一种伤痛,他不自觉地会远离拒绝。“讨好”便是远离被拒伤痛的最好补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