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就是:一半创造,一半泯灭

 金樽清影 2016-12-04

历史就是:一半创造,一半泯灭
正定古称常山,三国常胜将军赵云故里。

古城正定地处要冲,河朔重镇,已有1600多年历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号称“九楼四塔八大寺”,有“古建筑宝库”的美誉。这些古迹值得游览观瞻,但还有一处寂寞的国宝也不应忽视,那就是正定的古城墙。你来了,一定要抽出两袋烟的功夫触摸一下古城墙,那就是触摸历史,唐宋元明清的遗痕都在这儿了。

古城墙是雄镇的标识之一,他孤零寂寥地处在天地之间,任凭风雨冰霜在他的肌体上肆意蹂躏,却昂然地眺望着未来……

正定城垣最早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公元352年,前燕大将慕容恪攻克常山,在滹沱河北岸建了一座军事城堡,起名安乐垒,这是今天正定城的前身。北魏天兴元年(398年),魏王拓跋珪占领常山郡城(今东古城),登城垣北望安乐垒,“嘉其美名”,遂将郡城迁到此地,从此安乐垒成为常山郡的政治、军事中心。

唐宝应元年(762年),滹沱河水灌城,原石城坍塌。李宝臣将原城墙拆除,“以土筑城,原城所用之石筑门”。扩建之后的城墙平面呈“凹”形,周长20华里。

北宋雍熙四年(987年)河北路分为东西两路,真定为河北西路的首府,城池得到了进一步修整。宋代学者吕颐浩在《燕魏杂记》中记载:真定“府城周围三十里,居民繁庶,佛宫禅刹掩映于花竹流水之间,世云塞北江南。”

历史就是:一半创造,一半泯灭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扩建成周长24里,高3.2丈,上宽2丈的土城。明隆庆五年(1571年)真定知县顾授始将土城改为砖城,后任知县周应中申动府库银六万余两,征用真定府辖各县民夫,分段兴工,于万历四年(1576年)竣工。正定城墙成了砖墙。

现在我们看到的城墙为明代遗存,残存8106米。其平面呈“官帽”形,西北饱满,东南稍缺,取“天满西北,地缺东南”之意。据说,这种风水极好,有“为官长久,贵人多处”之意。

历史苍茫,城墙作为历史遗物,已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正定古城墙的衰败过程是一段令人心酸的历史。

到了清代康熙、乾隆时期,伴随着冷兵器时代的一去不返,就已经把长城视作'但以雄关存旧迹、但留形胜河山'的历史遗物来保存了。伴随着国力的衰败、战争的摧残以及人们对古建筑的人为破坏,正定古城墙频频遭到了非战争因素的摧毁,逐渐失去了昔日的雄姿。

冯骥才说:“历史的过程一半是创造,一半是泯灭。”

正定古城墙,这座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完美融合的古城垣,从近代战争炮火的无情摧折中挣扎着爬出来,又遭到了后人更加绝情抽筋扒皮般的毁坏,成了现在的千疮百孔。

正定古城墙2013年5月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多久了,古城墙如一位饱经风雨沧桑的暮年老人,在向着雾霾笼罩的阴沉沉的地平线缓缓沉没……

历史就是:一半创造,一半泯灭
忘记历史那就是背叛。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请输入图片描述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正定正在热火朝天大刀阔斧的修缮古城墙,在不远的几年后,这满是创伤满是苍夷的古城墙,必会焕然一新,迎来新的曙光。

还有一个好消息,继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路也开始启动了。'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名单除南京、西安、荆州等8个城市外,宣化、正定、开封等5地也将加入其中,使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工作形成'8+5'捆绑模式。这对城墙的保护工作无疑起到积极促进。

古城墙一点也不远,就在我们的隔壁,历史也不远,就在我们的手指中。

古城墙将正定揽入怀中,总有一些眷他的人来叩问他,喃喃自语地说几句话。我们不需要知道说了些啥,只要总有人记着古城墙就是最好的答案。

正定的午后天空中笼罩着阴霾,太被遮住了脸庞,这样的天空不能让人爽朗。

古城墙上,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在崎岖的小径上向上攀爬,这让我们感动。人类需要传承,历史也需要传承,今天走过的路,以后总有回头看的时候,人类还是多珍惜身边的历史,自己书写的历史吧。

父亲带着小女儿从城墙上下来,女孩拾到了一株蒲公英,满是欢心的样子。但愿她能慢慢知晓些古城墙的故事,那也是民族的未来。历史就是:一半创造,一半泯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