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思考:餐厅什么是产品?

 天天美食研究所 2016-12-04

提到产品,常见的问题有很多,比如:

1、 起个什么样的名字更有利于销售?

2、 这个产品应该配上什么样的餐具?

3、 价格怎么定?以什么为参考合适?

4、 怎么让产品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

5、 如何设计对于消费者而言的卖点?

如果上面的几个问题在你内心有强烈的共鸣,那这篇文章或许会非常适合。

我们来一起思考下这个问题:

什么是产品?

对于经营者而言,有了定义,就有了边界。

在市场经济下,连政府的资源也有限,再牛的企业资源当然更有限。

具体表现为,不可能全天下的所有东西,都是自己的产品。

当明确了什么是产品,同时也就明确了什么不是产品。

因此,对于产品的定义越清晰,需要匹配的资源也就越清晰。

匹配的资源越清晰,资源的合力就越大,最终达成的结果离目标也会越接近。

通常产品有2种设计逻辑:

第1种,先定义产品,再定义客群。

第2种,先定义客群的需求/痛点,再定义产品。

第1种产品设计逻辑最常见。

凭自己的主观研发了一款产品,也不管消费者买不买账、为什么要买,一旦卖不动就是采购的问题、市场部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营运部的问题、执行的问题…

却从来没有从源头去思考:

这种思路出来的产品,究竟有什么问题?

这个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的价值在哪里?

一直在给产品找卖点,可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的买点是什么?

先定义产品,再定义客群的痛苦之处在于,需要不断地去寻找哪些人对这个产品感兴趣。

可能不太巧,惊出一身冷汗的你会发现,自己恰恰也是属于这种。

我们经常会发现,每一年都有几个品类在全国会火。

比如现在的小龙虾、肉蟹煲、潮汕火锅、蒸汽海鲜…

可然后呢?

在过去,一个品类红遍全国需要3-5年,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流通速度大大提升,往往都不用半年,全国各地都乌泱泱地出来了,然后就是死命的价格战,你100我80、你50我30…

再然后,又一次进入了把品牌消灭在品类之中、以我不活拼到你去死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也很清晰地解释了价格战的根本原因:

价格战,是同质化的唯一出路。

为什么同质化?

先定义产品,再定义客群,产品必然趋于同质化。

第2种产品设计逻辑很少见。

先定义客群的需求/痛点,再定义产品,自然能清晰地知道哪些人是自己的客群,哪些人不是自己的客群。

定义了客群之后,他们的共同的需求/痛点是什么?

根据这些需求/痛点,设计出来的产品,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价值。

比如:月子餐、儿童餐、老人餐…;

再具体一点的例子还有:

整体服务太差就有了海底捞,

想在好环境里吃平价的产品就有了外婆家,

想得到更健康的美食就有了天然派的西贝,

对价格不太敏感但时间非常有限于是就有了喜家德虾仁水饺,

家有小孩即使贵一点也愿意买一加一天然面粉…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产品的第一属性,并不是为了销售,而是为消费者提供了什么价值或者说解决了什么问题。

如果产品无法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自然无法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购买,或者即使产生偶然随机购买,也无法持续。

经营者会需要调用更多的资源,让消费者购买这些并非为了他们而创造出来的产品,并且从长远角度来看,每一次都比前一次要花更大的力气、资源和成本。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资源经营效率,哪一种效率更高?并且可持续?

先定义产品,就像小白兔带着胡萝卜去钓鱼,完全不考虑鱼儿对于胡萝卜的感觉,当然也没有考虑胡萝卜对于鱼儿的感觉,甚至还会陷入如何让鱼儿吃胡萝卜的古怪思维之中。

在现实情况是,很少有人愿意去面对“鱼儿根本不吃胡萝卜”的事实真相而已。

长江商学院朱睿教授分享的这句话值得读三遍:

大多数失败的原因并非产品不够好,而是没有足够大的消费客群。

之所以没有足够大的消费客群,是因为基于产品寻找消费客群,成本自然高、时间效率自然低;

而基于消费者的需求/痛点设计的产品,先天就有明确的客群,成本自然低、时间效率高很多。

先定义产品,再定义客群,消费者的需求、痛点会改变,如同骑马射移动靶,只有极少偶然的随机机会能够捕捉。

基于客群需求和痛点来研发产品,根据需求、痛点的变化,而不断优化产品,自然效率要高很多很多。

先定义客群的需求/痛点,再定义产品,这产品天然带着对于消费者而言的价值。

拖鞋是拖鞋,鼠标是鼠标,原本就是为了解决不一样的需求,根据不同需求而定义出来的不同产品,自然天生带着差异化。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

消费者的需求/痛点,是企业经营的向导。

2种产品设计逻辑原点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或者可以简单归纳为:

前一种是自嗨型,后一种是价值型。

所以写到这里,不妨大胆地定义一下:

对于消费者有价值,能够解决需求/痛点的商品,才是产品。

反之,如果是为了经营者的利益(含自嗨),但对于消费者就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也就不是产品。

德鲁克有句名言:企业的唯一目的,是创造顾客。

和任正非那句很像:顾客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

这两句合并一起理解很有意思:

深刻理解消费者的需求/痛点,将其产品化,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产品,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

把产品的定义搞明白,文章开头的几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产品的名字,就是以消费者的语音,将对其而言的价值的具象化表达。

什么样的餐具更能够突出产品的价值,就用什么样的餐具。

3、 价格怎么定?以什么为参考合适?

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解决的需求/痛点,决定了产品的价格。

产生生来就是不同的设计思路,自然和其他有所差异化。

基于消费者的需求/痛点而设计的产品,天然有消费者的买点,用消费者的语音表达出来。

产品,不是企业为自己设计的产品想着去卖给顾客,而是让顾客购买企业为他们而设计的产品。

如同商业的本质,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获得利润只是结果。

本文来源餐饮首轮投资 ,由餐饮界www.canyinj.com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www.canyinj.com',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投稿请加小编微信wuya0990或QQ1499596415,投稿内容可能会经餐饮界编辑修改或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