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期复极综合征

 冰风冷漠 2016-12-05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ERS)又称“提早复极综合征”,是心电复极异常疾病的一种,为生理性心电图变异,多数情况下为良性临床过程,但由于其心电图改变的机制与病理性Brugadar综合征、预料不到的猝死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及急性心肌缺血有相似之处,故对其良性的一面有新的认识。同时其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改变,极易误诊为其他器质心脏疾病,故其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早期复极综合征

  • 英文名: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ERS

  • 别名:提早复极综合征

  • 临床表现:J点抬高,ST段斜型抬高,T波高耸,胸前导

  • 就诊科室:内科

疾病概述

早期复极综合征早期复极综合征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ERS)是一种较常见的正常心电图变异。多数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占优势的表现,常感头晕、心悸、易疲劳、心前区不适,刺痛或挤压痛,有时可放射至左肩、臂。心前区痛与体力应激无关,服硝酸甘油类不能缓解。主要表现为以胸痛、胸闷、心悸为主,心电图上ST段抬高,酷似变异型心绞痛、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急性心包炎等图形易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

ERS是一种良性的先天性心脏传导或电生理异常,并非器质性心脏病征象,多数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ERS患者长期随访X线胸片、冠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和各种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ERS是良性心电图变异,一般不需特殊治疗。若合并神经循环异常,可给予对症处理,胸痛可给予止痛剂,严重时可给予硝酸甘油制剂,若出现心律失常可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预后:ERS只是正常心电图变异,预后良好,ST段抬高随年龄增长,可减轻或恢复正常.ERS是心电图上常见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ST段抬高,临床上无症状,属正常心电图的变异。

疾病病因

早期复极综合征--心肌早期复极综合征--心肌

1936年Shipley和Hallarua首先注意到在部分受检心电图患者中,ST段有特征性的抬高,而这部分患者临床又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根据近些年,随着心电图的广泛应用S的检出率不断提高认为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强有关这种改变应属于正常变异。

ERS的发生机制迄今尚未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心电复极的变异有人认为ERS系因心内膜下部分心肌在整个心室除极尚未结束提早复极的结果多见于前壁心外膜下心肌故ST段移位以V2~V4为显著因而称之为早期复极综合征。

2.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ERS多见于健康青壮年运动员,绝大多数有心动过缓睡眠时ST段升高更为明显。但用阿托品并不能使ERS的特征性心电图消失而运动或体力应激时随心率增快ST段可降至正常甚至全部ERS的特征消失,故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迷走神经的影响减弱有关。

3.可能与附加的房束道有关有些研究者认为,ERS可能存在房束道是预激综合征(WPW)的一个亚型因为部分ERS可见P-R(Q)间期略短,>0.12s,<O.14s,常伴有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时ERS消失。但至今尚无组织学的发现加以证实。

4.与心外膜机械刺激有关AбoKyMoB报道71例ERS病人中有15例存在着膈疝、食管憩室或左侧膈肌顶部松弛故15人的ERS产生可能与心外膜受刺激所致。

5.国内有报道一家兄弟7人均有家族性早期复极综合征故不排除ERS有先天性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

疾病表现

X线胸片X线胸片

ERS是一种良性的先天性心脏传导或电生理异常并非器质性心脏病征象,多数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占优势的表现常感头晕、心悸易疲劳、心前区不适,刺痛或挤压痛有时可放射至左肩、臂。心前区痛与体力应激无关,服硝酸甘油类不能缓解ERS患者长期随访X线胸片、冠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和各种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1.J点抬高,J波明显QRS波群终点与ST段连接处的J点抬高,可见明显的J波。J波在V2-5或II、III、AVF导联上最为明显。有时V1、V2导联出现J波,使QRS波群呈rSr型,而类似右束支阻滞的改变,但v4-v6导联S波振幅明显降低或消失。
2.ST段斜型抬高
(1)出现导联:通常在V2-V5导联和II、III、AVF导联明显。V3、V4多见,其次分别为I导联、V2和V5。AVR导联绝对不抬高。胸前导联ST段抬高可单独出现,而肢体导联抬高则一定伴有胸前导联抬高。
(2)形态及幅度:ST段呈凹面向上及弓背向下抬高。从J点处抬高0.10-0.60mV,最高可达1.0mV以上。V3导联抬高最明显,但V6导联很少超过0.2mV,肢体导联很少超过0.2mV。
(3)ST段抬高不伴有对应导联ST段压低。
(4)演变情况:ST段抬高可以持续数年,每次检查抬高的程度可以变化较大。随年龄的增大,ST段抬高的程度可以逐渐下降。
3.T波高耸:在ST段抬高的导联上可以出现T波的高耸,两支不对称,上升支缓慢,下降支陡直回到基线。
4.胸前导联:R波增高,S波变浅或消失。
5.基本节律:多为窦性心动过缓,也可以为窦律,少数为房颤或房扑。
6.心电图改变
(1)早期复极综合征图形可以持续存在,但运动、过度换气及心率加快时,ST段可以暂时回到基线。
(2)合并冠心病时,在心绞痛发作时,抬高的ST段可以暂时回到基线,在症状缓解后恢复原状。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抬高的ST段可以进一步抬高,T波也更加高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