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千字长文探讨】如何看待孩子玩游戏:“堵”还是“疏”?

 坐看云起时828 2016-12-05
【温馨提醒】文章极长,预计阅读时间区间:10min至正无穷大,关闭键在左上角?

今天我要聊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那就是——玩游戏。这个话题,真得是一个超级敏感的话题。很多家庭关系就是因为这个问题,变得非常非常僵。


首先,我要说一个残酷、残忍、残暴的事实:就跟大禹治水一样,堵是堵不住的

 

很多家长对游戏深恶痛绝,各种堵,最后发现还是没治。家长一直没想明白,为什么就是堵不住呢?


很简单——现在的游戏,它跟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已经不一样了。



你想啊,我们小时候用的是那种家用插卡游戏机,现在很多都是手机游戏,玩游戏越来越具有隐蔽性



你有没有和小伙伴们聊过小时候我们是怎么偷偷打游戏(或者偷偷看电视)的?哇,那说出来,一个比一个招数高。

家长们内心OS:

这功夫要是用在学习上?

就像我一直提倡的,我们一定要假设孩子的智商比我们高(事实也的确如此),千万不要去斗智斗勇。斗智斗勇的结果往往是双输。这就是为什么“堵是一定堵不住的”。

 

然而,更残酷的是:如果我们不善疏导的话,这个矛盾会越积越深,最后演变成家庭的矛盾,甚至父母双方对这个问题看法不一致,结果家中三派鼎立。再加上家里的老人,演变成四派乱斗、五王争霸也不是没可能。

这就是残酷的事实,和更残酷的事实!

 

甚至,没有孩子的家庭也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


帅哥喜欢打游戏,妹子就不开心了:你是不是不爱我了?我是不是还没你的游戏重要?(无数情侣躺枪……)



正戏来了,

吃瓜群众们请先不要嗑瓜子了!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因为我们给打游戏这件事打了一个标签,说它是错的。


大家琢磨一下。同样一个小时,如果孩子是在学习,那么家长就会觉得,孩子好自觉;他出去打球锻炼了一个小时,我们觉得没什么问题;他读了一个小时课外书,我们也觉得没什么;他跟同学出去玩了一个小时,我们也还能接受。但是,如果他打了一个小时游戏,我们觉得这个就接受不了了!

 

事实上,打游戏这事我们不能用“二元论”去评价它,你没法说它是对的,也没法说它是错的。

 

打游戏这个事,就像我们前台某美女(别问我要微信号,谢谢)的偶像科比·布莱恩特一样,有多少人喜欢他,就有多少人恨他。我们可以找到一百条理由说它是错的。



同样,也可以找到一百条理由说它可以全方面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


最直接的证据:游戏打得好的都是学霸。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学霸的环境里你就很容易发现这一点。



暂停一下


请允许我推荐一款学生安利的益智小游戏:Euclidea,一款关于尺规作图的数学小游戏。大概这样:
某些学生还很喜欢教我怎么通关(丢脸,智商被学生碾压……)

有人说:不对啊,我们班打游戏的都是渣渣,成绩好的都不玩。那一定是你见的人还不够多。到了大学,你就会明白我为何这样说。



言归正传


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的就不是一个“对”或“错”的事情。换句话说,对于打游戏这件事,我们不对它做道德上的判断。请大家牢记这点,这是我们能够坐下来谈“打游戏”这件事的前提。如果家长说打游戏一定是错的,我要跟你谈谈,那不好意思,这个事没得谈。


但如果你把对打游戏的道德判断先搁在一旁,我们理性分析问题,那么我觉得这件事每一个家庭最后都能谈得来,一定能找到解决方案,达成共识。很多家庭里关于打游戏的案例,都说明了这一点。


一旦家长首先否定“打游戏”的正当性和合理性,那么这个事情基本上就僵了。这就是很多家庭里这个事解决不了的核心所在。

 

为什么我这个事不能做二元判断,家长们不妨先做一下我给的这些自测题:

家长说,我都快烦死了我还陪你玩,这就是你无法和孩子沟通的原因,这些问题你完全都不了解。孩子因为玩游戏而和你不能调和,那么首先要反思的就是家长自己了。因为你在根本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做了一个二元判断:它是错的,它影响学习了,它怎么怎么样了。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了解了,也是这个结论。那还真不一定。

我们继续往下说。


我的学生中,很多孩子特别愿意跟我聊玩游戏这个话题,甚至经常安利游戏给我。如果他们说到了一个我不知道的游戏,我会先去了解一下这个游戏,再跟他聊。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刺激自己求知欲的基本手段。其实我不太喜欢玩游戏,也不太会玩(智商是硬伤……)。如果那个孩子正好跟我玩的游戏一样,那么我们就会有很多共同语言。并且从很多游戏里确实是可以获得知识的。


经过了漫长的开场白,下面让我们进入正题。


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孩子玩游戏的三种情况。请大家对号入座,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

情况一:上瘾

说到这就有家长坐不住了:对对对,我家孩子就是玩游戏上瘾。


这位家长你别激动,先坐下!


这话可不能乱说,因为“上瘾”是一种病!!!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此处无任何黑百度的意思。)


看到了吧,“上瘾”是指无论做什么都无法集中注意力,是一种无法控制的情况。什么叫无法控制呢?大概就是:正上着课呢就控制不住了,溜出教室翻过围墙去网吧了。到这个程度可能就是“上瘾”。


再比如:家长和孩子约好了下午五点到六点可以玩游戏,但是从三点钟开始,身体已经不由自主地开始颤抖了。不一定会有这么严重,但是“上瘾”的标准是非常严格的,所以大家千万不要随意定义自己孩子“上瘾”。


“上瘾”我们可以认为是一种精神疾病,所以请一定选择正规医院,不要相信任何网瘾治疗中心,我可以明确地说,全是忽悠和骗子。没有任何一家网瘾治疗中心是合法的。前段时间恶魔杨永信的事大家应该也看了。网瘾中心都是强制治疗,它不是戒毒所,就算是戒毒所也比网瘾中心好得多。网瘾治疗中心都是以摧毁年轻人的意志、精神为自己的使命的。希望大家看完这个帖子以后,都不会再考虑网瘾治疗中心这种东西。不信你去网上搜搜,这个东西跟卖假药是一样的性质。


有病治病,相信正规医院。有人说,啊,医院还管这个事啊。如果说它真的是一种病,那医院肯定是管的。这是一种精神类疾病,跟吸毒一样,他无法控制自己。大部分的孩子,一百个里面可能都没有一个能达到这个程度的。这种情况出现得非常少,请大家不要随意地给自己的孩子贴“上瘾”的标签。


那一天玩几个小时才叫上瘾?


其实,一天玩十几个小时都不一定叫上瘾,关键是看在生理上、在精神层面上他能不能控制住。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办法也非常简单,没收他所有电子设备,不要纠结,不要犹豫。千万不要纠结说我要不要把送他去什么网瘾治疗中心,你送他去戒毒所都比这个好。

情况二:纯消磨时间


第一种情况太少了,大部分都是第二种情况:纯消磨时间。就算成年人,大家想一下,有没有这种情况,坐在那儿收个菜什么的。典型游戏有:消消乐、植物大战僵尸、贪吃蛇啦。这些游戏的特点就是:关卡简单、重复。


请!注!意!不是说你设置复杂了,就不是纯消磨时间了。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把游戏作为消磨时间来玩。

可以这么理解,如果他不是第一种,也不是过会要说的第三种(第三种有明确的判断标准),那么通通归到情况二就对了。


其实很多成年人玩游戏也是纯消磨时间,地铁上拿出手机打两局消消乐什么的。

那这种情况咋办捏?

 

各位,由于没有“生理性需求”,so最优解是“约定”。

反正打游戏是消磨时间,不打游戏也是,都是为了让大脑放空一下,这种情况就可以约定。比如每周打两个小时游戏,或者每天打二十分钟游戏。这个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约定。

 

关于约定的这个时间,我要提醒所有的孩子们,但凡你和家长约定了时间,你必须按时开始,提前结束。你只要超时一分钟,都是对这个约定的破坏,这可是人品问题。这就不是游戏的问题了,已经上升到另外一个层面了。所以每次约定一小时,你每次都想赖十分钟,那么下次约定是半个小时,我一点儿都不同情你(NO ZUO NO DIE)。甚至我会说要不你就别玩了,就这样的想法还玩什么游戏,没资格玩。


所以约定好了的时间,各位同学一定要遵守,约定好了每周两小时,那么一小时五十八分钟就主动关了,千万不要超一分钟。超一分钟这个事情就没办法了,就到第二步了。

 

那我们可以约定什么呢?

在约定无法达成的情况下,就需要去说服,毕竟家长对孩子是有控制力的,而且这个事是没有“生理性需求”的。


如果说服也无效,那就只能强制。每一个家庭一定有能够强制的方法。

 

有家长可能会说,强制不了,孩子根本不听我的。那一定不是打游戏的问题,那是整个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的问题。强制,也是对家庭成员的共同约定。比如说大家玩游戏都到客厅玩,父母玩手机也到客厅玩,玩够二十分钟大家都回去干自己的事。这些在后面的家庭文化的帖子里我们会慢慢分享。


我相信,只要你和孩子合理耐心地谈,大部分孩子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孩子们的心理底线是“家长彻底不让我玩”。如果你不让我玩,那我只能偷偷玩,大家知道,偷偷玩成本很高的。所以如果你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不是用“对”与“错”来界定,就可以约定。


【备用方案】


甚至也可这样解决,孩子打游戏、出去玩、体育运动等等活动共享一个时间。如果你想跟出去玩,就少打一会游戏;如果你想打游戏,就少出去打会球。这个时候孩子就很开心,虽然他没有打游戏,但是他跟同学出去打球了,他依然很开心,也达到了消磨时间的目的。

所以如果我们把这个事定义为纯消磨时间,那么要做的就是:约定、说服、强制。



情况三:在游戏中获得成就


孩子达到这一境界,说教一定没用,所有的约定也通通没用,因为他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大概超越了家长十个层次。如果你不去了解,是没办法和孩子沟通的。很多家长就吓坏了,那应该怎么办啊。


各位,首先能达到这个境界的孩子,坦率地讲,少之又少。

 

我们先谈一下玩游戏可以玩到什么程度,有一个游戏社区叫NeoTV社区,里面可以看到很多原创的帖子,讲解战术分析和理解,你能清晰地感受到他是真得在下功夫研究这个东西。


大家感受一下:

某些小伙伴可能玩过一款游戏叫星际争霸。在两年前,有一个研究小组写了一篇研究文章,这个游戏里有三个种族,他们研究了一个神族打虫族的指南。这个PDF文件有128页,你敢信吗???这篇文章的质量,可以说比很多硕士研究生写毕业论文下的功夫都多得多。


so,当孩子达到这个境界时,他是能从游戏里获得成就感的。如果你对这个游戏都不了解,你怎么跟他对话。

 

但是,各位家长,不要慌张。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达到这个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有非常明确的判断标准(见下图)。而能达到这个境界的孩子,通常成绩也不会差。

如果你不小心碰上了一个这样的孩子,那么恭喜你,特别恭喜你。真的,有这样的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


如果你的孩子真是这种,恭喜你,这件事就太好解决了:


确认→找圈子→一起玩。


首先,你得确认他是这种,看他有没有达到刚才的标准,他是否真得对游戏达到了研究的境界;


然后,找到他的圈子;任何一个游戏都是有圈子的。


当然,最高境界就是你和他一起玩。(好像有人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陪伴!)

 

如果你真能跟他一起玩,和他一起享受这个乐趣,会发现它和下棋、练书法、运动其实是一样的。


当然,会有人说,玩什么样的游戏能玩到这个境界?玩任何游戏都能玩到这个境界,甚至消消乐!包括那种音乐类游戏,你看那些高手的表现,双手速度堪比马克西姆,简直能吓死你。

 

但是,大部分孩子其实是装成这个样子!咋判断呢?最简单的标准:写攻略!

【案例1】

有孩子来找我:老师我就是这种,我以后要打职业的。


我说好,你写个攻略!每周写一篇,在你QQ空间发表。你连攻略都写不出来,以后还当什么职业玩家,你怎么好意思说你是高手。如果你真能达到这一点,那么我100%肯定,玩游戏一定能成为正面因素。尤其是你要把一个团队游戏玩好,这里涉及到的综合素质、团队协作等,和你要把一个公司做好需要的素质是完全一样的。


如果孩子是真的猛士,他就敢于直面。


【案例2】

有家长反映:孩子跟我说他得玩一天才能写出攻略。


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


任何一个游戏,每周玩上两三个小时,足以写出攻略,又不用你去写那种高亮加精贴。你每周坚持写一篇就行。


这一条可以说屡试不爽。想玩可以,但是记着把攻略写了,写完拿去发表,看看有多少人点赞分享。很容易就区分出来哪些孩子是真厉害,哪些孩子是装成这样。


但是!


如果真做到这一点,每周写攻略,那玩游戏一定会成为孩子的正面因素。


但是!


我非常肯定,99%的孩子,号称自己极其热爱游戏,都是装的。所以家长们大胆用这条。

 

想玩?可以,写攻略!写攻略!写攻略!


如果孩子真的写了,那你就去帮孩子找游戏圈子吧。


相信我,这类游戏在清华北大等各高校都有大量的高手。当然,清北并不代表中国电子竞技游戏的最高水平,北科大、北航、北理工都很不错。包括西安电子竞技大学,啊,不,对不起,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非常厉害。


我在学而思就能感受到这一点,几百号老师,各种985、211各种牛逼专业,任何一个游戏拿到这儿来,基本上都能找到高手,高得吓人的那种。可以说,学霸们,他们天然就有一种把游戏玩好的属性。也可以说,能把游戏玩好的人,一定是学霸或有此潜质,只要他想学,肯投入时间,就一定能学好。

 

那有家长又担心了,我孩子以后真的打职业的了怎么办啊。这个嘛,如果你有这种担心,那你就单独来找我吧。窃以为,99%的家长根本没资格担心这件事,因为你的孩子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人。他可能就是装一下,你看我多么热爱这个游戏啊,其实就是消磨时间。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来。


所以啊,各位孩子们,要是你选择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游戏玩家,真正地去思考,我保证:

它比你听一节数学课要累很多!!!

它提升起来比你提升数学成绩要困难很多!!!

想要做好这一点,比你好好学习要更加困难!!!


很多人并不是不能成为游戏高手,而是最后他发现,他还不如好好学习呢。


真要玩好游戏,你需要的是:身体协调性、逻辑性的思考、总结、推理、反思,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反复刷题,不对,是反复实践练习。


所以,要么成为真正的游戏高手,去挑战这一条比学习难得多得多的路,要么就接受现实。如果你只是一个消磨游戏的玩家,你为什么要argue玩两个小时还是三个小时,这件事的决定权,就交给家长。这就相当于你的一个bonus吧。

 

SO,对于家长来说:

· 该强制就强制,你纠结啥!

· 在游戏上成功,比学习上更加困难,装,是装不过的

· 家长得知道网上有什么,拥抱变化。Children See Children Do

 

尤其是第三个,不管孩子是哪种,家长都得知道网上有什么,拥抱变化。我鼓励每个家长都了解一下孩子玩的游戏是什么。我觉得这是你在打破了“对”与“错”以后要干的第一件事。你得知道它是什么,才能体会到他玩游戏的感受,才有交流的可能,否则还是会回到最开始,一上来你就打了个标签,这个对话根本就不可能再继续。对话无法进行,那我今天讲的这些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家长和孩子之间能实现友好对话,那问题一定可以解决。


【备注】该贴是在好未来教育集团李睿老师的《科学家长观》讲座的基础上整理编辑编写。特此向李睿老师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