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一篇解决孩子玩游戏的文章!附实操攻略!

 长沙7喜 2016-12-17


边边说

关于游戏的问题,想必家长都会因此而头疼过,想尽了各种方法不让孩子玩游戏,与孩子斗智斗勇,但结果往往是双输。甚至还会因为游戏,产生了家庭矛盾,这已经不是孩子教育的问题了。



文 | 睿大师

好未来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01


我们习惯于给某一个东西贴标签——打游戏是坏的,是浪费时间的,是影响学习的。因为社会上出现了好多新闻,某孩子因为打游戏离家出走;某孩子因为长期迷恋游戏,把现实当虚拟从桥上坠落;某孩子长时间在网吧玩游戏猝死...



所以同样是一个小时,如果孩子用来学习,你会觉得这个孩子好懂事,好自觉;如果孩子用来运动,你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如果孩子用来看课外书,你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如果孩子跟别人出去玩,你还可以接受;如果孩子打了一个小时游戏,我们就难以接受。


对于游戏的对与错,你有100条理由说打游戏是好的,我也有100条理由说打游戏是坏的。所以我们不能对打游戏做道德上的判断,这是我们能坐下来跟孩子交流的前提,这是我们解决不了孩子打游戏问题的核心。就比如我喜欢打游戏,如果你跟我说,“打游戏是错的,我要跟你谈一谈”,我是决不会跟你聊的。孩子也是一样的,只有我们抛开游戏上的道德评价,才能跟孩子关于游戏问题聊下去,并且找到解决办法。




家长们可以做一下下面这几道自测题:


  • 你知道孩子在玩的游戏的名字是什么吗?

  • 你知道这是一款什么类型的游戏吗?

  • 你知道这个游戏中的一些“黑话”或者“土话”吗?

  • 你和孩子一起玩过这个游戏吗?

  • 除了玩游戏,你知道上网能帮助孩子做什么吗?


这些问题如果我们都不知道答案,那么我们跟孩子关于打游戏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实就有原因了。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孩子在玩什么,在我们不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就对孩子玩游戏做出了“它是错的”这样的判断,是没有道理的。


02


孩子玩游戏有这样三种状态,接下来跟大家一一探讨下。


1.上瘾


可能有的家长看到这个情况会说,对对对,我家孩子就是打游戏上瘾。但“上瘾”这个词可不能乱用,因为上瘾是一种病。


上瘾指的是,无论做什么都无法集中注意力,是一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况。大概情况就是孩子上课的时候忍受不住诱惑,然后悄悄溜出教室去网吧玩游戏了,或者更严重产生生理上的反应。


可以看出上瘾的定义是非常严格的,所以不要轻易把自己孩子玩游戏定义为上瘾。如果孩子真的到了这种地步,请到正规医院,不要相信网瘾治疗中心,都是忽悠。这种情况的解决方式是强制治疗,离开一切电子设备环境。这种情况是极其少的。




2.纯消磨时间


最有代表性的是简单、重复类游戏,收菜类游戏。比如开心消消乐,植物大战僵尸,以及手机上各种泡菜类游戏,基本上都是纯消磨时间的游戏的。主要特点就是关卡简单重复,当然其他的游戏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也是纯消磨时间,如果孩子不是我们刚才讲到的第一种,也不是等会咱们要说的第三种,那游戏对孩子来说就是纯消磨时间。我们大人有的时候也会用游戏来消磨时间,比如地铁上,公交上,我们会打几局消消乐来消磨时间。



纯消磨时间的游戏,最好的方式是约定时间,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跟孩子约定每天或者每周打游戏的时间长度。但凡家长跟孩子约定了时间,孩子就需要按照约定时间提前结束。如果孩子没有遵守规定,非要赖十几分钟,那这就是人品的问题。家长们需要采取强制措施,下次少十几分钟甚至不玩都是可以的。所以孩子们一定记得,最好的方式是按约定时间提前结束,千万不要超一分钟。如果妈妈跟咱们约定时间是两小时,那么一小时58分钟就要结束游戏了。


如果约定不管用,那么咱们可以试着去说服孩子,如果说服也无效,我们就必须采取强制措施了。每一个家庭都会有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如果咱们连强制孩子都做不了的话,那一定不是玩游戏的问题,肯定是这个家庭的教育发生了什么问题。


大家也可以把孩子玩游戏的时间,运动的时间,出去玩的时间共享一个时间,也就是说他想玩游戏,就会少打会儿球,跟同学玩的时间就会相对减少。打球的话,就少玩会游戏。


执行方法——

· 约定上课的时候不许玩游戏,下课后玩(尤其是网课)

· 约定每周玩游戏的时间

· 平时使用非智能手机,手机的目的是联系沟通

· 适度强制是有意义的,也是积极的

· 学习优先级高于游戏,通过对话和沟通解决问题

· 引导非游戏的爱好,找到有共同语言的朋友(比如一起运动,下期等)


3.在游戏中获得成就


一旦孩子真正到达了这个境界,那么咱们之前所有的说教和约定都是没用的,但是达到这种境界的孩子少之又少,基本上200个中才会有1个。那这种境界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

 

·能够熟练的说出这个游戏的基本逻辑

·对战类游戏能够清晰说明战略战术,甚至知道游戏中的细节数据

·愿意和其他人争论游戏中的问题,且争论有意义有价值的

·经常观看攻略,甚至自己写攻略

·能够对游戏的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常只玩1-2款游戏,且在游戏本身的评价中达到前30%或更高




03


绝大多数的孩子会装成第三种孩子,那咱们应该怎么辨别呢?


最简单的一个检验标准就是写攻略。很多孩子说自己就是第三种孩子,那么我会让他写这款游戏的攻略,每周一篇,坚持三个月,发表到你的空间,论坛,贴吧。如果你连这个游戏的攻略都写不出来,你也没资格说自己是这个游戏的高手。如果孩子能坚持下来写攻略的话,我们就可以判定玩游戏会成为孩子的正面因素。有些孩子会说,我得玩一天才能写出攻略。这是无稽之谈,任何一款游戏你每周花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写出攻略,又不要求你写出多尖端的出来。所以建议家长采取这个方式,基本上99%的孩子,号称自己热爱游戏的孩子,都是装出来的,遇到写攻略这种事情,基本上就怂来了。


而实际上写攻略的难度比你学好数学难得要多,所以要么成为一名优秀的游戏玩家,真正的去思考,要么接受现实,在父母管控下玩游戏。一定要相信——

· 成绩好,只要想打游戏,一定打的好;

· 打游戏打的好,只要想学习,一定成绩好;

·如果你成绩不好,只能在管控下打游戏;

· 这是社会规则


但是对于家长来说,到底该如何去做呢?总结下来,就是以下几点:

· 该强制的就强制,不要纠结!

· 在游戏上成功,比学习上更加困难,装,是装不出来的。

· 家长得知道网上有什么,拥抱变化,children see,children do


我们要想跟孩子心与心的交流,就必须拥抱变化,去了解孩子正在接受的一切,抛开对错,与孩子理性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