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北京歷代帝王廟【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2-05

        历代帝王庙俗称帝王庙,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明嘉靖十年(1531年)始建,其原址为保安寺。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是明清两代皇帝崇祀历代开业帝王和历代开国功臣的场所,乾隆几经调整,最后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乾隆更是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历代帝王庙,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座历代帝王庙

       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其政治地位与太庙和孔庙相齐,合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封建统治者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先的习惯,三皇一直被视为中国人的祖先,为历代帝王所景仰;而先代帝王,则是后代借鉴和效法的榜样,所以也要祭祀。最初,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确定祭祀的帝王是18位,清朝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定为25位。康、雍、乾三代皇帝对历代帝王庙都非常重视。康熙曾经留下谕旨:除了因无道被杀和亡国之君外,所有曾经在位的历代皇帝,庙中均应为其立牌位。乾隆皇帝更是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把庙中没有涉及的朝代,也选出皇帝入祀。乾隆几经调整,最后才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从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年间,在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

       景德崇圣殿处于布局的中心位置。该殿是重檐庑殿式建筑,和故宫的
太和殿是一个级别。大殿高21米,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标志“九五之尊”的帝王礼制。这里铺设的是专门为皇家烧制的地砖,也就是俗称的“金砖”。金砖给人光润如玉、踩上去不滑不涩的感觉,其颗粒细腻、质地密实。这次修缮用的“金砖”是在当年苏州的“御窑”定制的,其选料、烧制、加工均有严格的工序,铺设前还要经过桐油浸泡、表面打磨等处理。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历代帝王庙最南侧有一影壁,东西宽32.4米,南北厚1.35米,高约5.6米,与山门隔街相望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壁心镶嵌莲花卷草

       大殿中共分七龛供奉了188位中国历代帝王的牌位,位居正中一龛的是伏羲、黄帝、炎帝的牌位,左右分列的六龛中,供奉了五帝和夏商两周、强汉盛唐、五代十国、金宋元明等历朝历代的185位帝王牌位。景德崇圣殿东西两侧的配殿中,还祭祀着
伯夷姜尚萧何诸葛亮房玄龄范仲淹岳飞文天祥等79位历代贤相名将的牌位。其中,关羽单独建庙,成为奇特的庙中庙。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历代帝王庙山门

        景德崇圣殿、景德门、
东西配殿的主要构件都是明代遗留下来的,而壁画、琉璃瓦等多是清代乾隆时期的。故宫、颐和园、天坛、孔庙等建筑虽然都是始建于明代,但留存的明代构件不多,像历代帝王庙这样保留了大量明代原构件的极为少见。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历代帝王庙主体大殿“景德崇圣殿”,重檐黄琉璃,金丝楠木柱,金砖墁地,障显帝王“九五之尊”的皇家礼制。
        明朝迁都北京后,对历代帝王的祭祀或在南京进行,或在北京郊区和故宫文华殿进行,嘉靖皇帝于嘉靖九年(1530)兴建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人物沿袭南京旧制,但只设牌位不塑像。嘉靖二十四年(1545),撤消了元世祖忽必烈和穆呼哩等5位元代君臣牌位。之后,南京旧庙废弃。北京历代帝王庙成为全国唯一的历代帝王祭祀场所。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御碑亭,亭内立乾隆五十年《祭历代帝王庙礼成记》碑

        东配殿内的历史沿革展主要介绍了明太祖朱元璋、明嘉靖帝朱厚熜、清顺治帝福临、清康熙帝玄烨、清雍正帝胤禛、清乾隆帝弘历明清六位皇帝在创建、充实、发展历代帝王庙的祭祀文化方面所作的努力。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雄厚苍劲的赑屃

        配殿的主要祭祀人物展,展出主要人物三十八位。展览中介绍的人物既有开国帝王,也有守业帝王,既有华夏-汉民族为主体的帝王人物,也有多民族帝王人物,体现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一脉相承的历史特点;此外,还介绍了众多的历代文臣武将,其中不乏著名历史人物。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绿琉璃燎炉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绿琉璃翘檐上的“仙人”与“垂兽”  垂兽又称角兽,是汉族古建筑上垂脊上的兽件,是兽头形状,位于蹲兽之后,内有铁钉,作用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加固屋脊相交位置的结合部
       进景德门向北,是历代帝王庙里最大的一个院落。院落正中,是历代帝王庙的主体建筑景德崇圣殿。据《大清会典图》附图,景德崇圣殿,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栋梁五彩,崇基石栏。南三出陛,中十有三级,左右各十有一级;东西一出陛,均十有二级。景德殿与御碑亭覆瓦原为绿琉璃,乾隆二十九年改为黄琉璃。大殿面宽九间约51米,进深五间约27米,标志“九五之尊”的帝王礼制。殿高21米,立有60根楠木柱子。高大的柱子和巨大的梁架共同支撑着巍峨的殿顶。大殿内天花是旋子彩画,外檐用金龙和玺彩画,格外显出富丽堂皇。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精美的蕃莲纹砖雕
 
        大殿座落在高大的台基上,殿前有宽敞的月台,石栏板,有雕刻云山纹的御路。历代功臣名将的神位按“文东武西”的布置,供奉在东西配殿中从祀。东西配殿为宽七间的黑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建筑。大殿两侧的4座御碑亭,都是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建筑。碑亭内刻有海水江崖图案。雍正和乾隆帝的御碑高大雄浑,雕刻精湛。碑首硕大的圆雕龙头凸现,居高临下,异常威严,为全国同类御碑中的极品。碑下龟趺也异常巨大,古朴雄浑。
        庙的东南部建有神厨、神库、宰牲亭、井亭等一批建筑,另有钟楼一座。庙门庄严气派,门前两座下马碑和巨大的红影壁。下马碑上有汉、蒙、满等文字刻有“官员人等在此下马”,显示着历代帝王庙的威严和尊贵。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历代帝王庙景德门
 
       步入历代帝王庙第一道大门之后,就能见到景德崇圣门。景德崇圣门原本叫景德门,“崇圣”二字是乾隆皇帝后加上去的,用以表明他不忘祖业、尊崇先代帝王的圣德。
       景德崇圣门按照朝廷的礼制,平常必须紧锁,唯有当朝皇帝来帝王庙亲祭历代帝王时才能打开,它是专供皇帝出入的。
       因为规格如此之高,所以景德崇圣门的建筑面阔五间,通宽26.6米,通进深14.8米,面积近400平方米,单檐、黑琉璃筒瓦绿剪边顶歇山调大脊,平身科为单昂三踩斗拱,绘有旋子彩画。修缮后的景德门特意留下一间明雍正年间的天花,天花上的彩画是三朵莲花,象征天皇、地皇、人皇。因年代久远,前人在天花掉落时,曾捡起来重新安装上去,由于不懂得天花的安置方向,把天花放乱了。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1930年拍摄的历代帝王庙前“景德街”西牌楼东面阜成门大街西向,远处可见阜成门城楼。“景德街”牌楼在民国时未被改造成水泥柱,为保持稳固,戗柱一直保留着。
       由于景德崇圣门是专供皇帝进出的,所以它的台基是“崇基石栏”,即在高台基上建有汉白玉石护栏。台基高1米多,石栏杆高1.5米。崇基石栏是中国古建筑的突出特点之一,它可以使建筑物显得更加高大雄伟。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1953年,历代帝王庙前“景德街”西牌楼西北向。当年入冬后牌楼就被拆除了
 
         “崇基”建筑源自原始社会。先民们原先过着穴居、半穴居的生活,因地面潮湿、危害健康,遂发明把房基加高夯实,既减少湿度,又可防涝。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高台崇基颇为流行,并普遍用于宫殿、宗庙上。陕西富平县城几乎全部建筑在高大的土台上。后来随着木构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楼阁式建筑逐渐取代了高台。但皇家仍然留恋高台,像明清紫禁城三大殿、天坛祈年殿都应用崇基石栏。
        景德崇圣门南北两面都有三出陛,两侧为垂带踏步,中间为御路。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原立于北京历代帝王庙门前的“景德街牌楼”,现收藏于新首都博物馆大厅。景德街牌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31年),1953年因女三中门前交通紊乱,圧死个女学生,拓宽道路而将牌楼拆除。建筑学家梁思成认为此牌楼是京城最为精美完整的孤品,四处奔走呼吁保留,拆除时逐一测绘、照相,保留了大部基本主体构件。但后来几经沧桑与动荡,几乎遗失殆尽。五十年后,奥运会前在设计新首都博物馆时,法方设计APEP公司提出在大厅修建一座牌楼来展现古都北京的艺术特色,文物管理、保护专家们才想起景德街牌楼,终于这座牌楼修复后在新首都博物馆重放光彩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东西配殿各7间,内顶为井口天花,系从祀历代功臣之所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满汉蒙三种文字的官员下马碑   庙门两侧的下马碑,立于清代,碑上分别用满、汉、蒙、回、藏、托忒六种文字镌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以示对历代帝王的尊敬。1999年复建。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全部是雍正年间的壁画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历代帝王庙的歌谣:“有桥没有水,有碑没有驮,有钟没有鼓,有庙没有佛。”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单檐黑琉璃筒瓦绿剪边歇山顶式的庙门,庙门两侧为八字墙,中间为云山纹御路。1994年曾对庙门进行挑顶大修,发现庙门建筑均为明代遗物,清代修缮时未作更新,实属难得。门前原有汉白玉石桥三座,桥南有护栏、夹墙,左右各有上下马石碑各一。现石桥、夹墙均拆除,“文革”期间,下马碑曾被砸断,埋于地下。1999年10月,两块下马碑被有关部门掘出,之后按原貌恢复。但树立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朱栅外移至门廊前。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景德门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景德门上修旧如旧的彩画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景德崇圣殿—该殿是重檐庑殿式建筑,和故宫的太和殿是一个级别。大殿高21米,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标志“九五之尊”的帝王礼制。大殿中共分七龛供奉了188位中国历代帝王的牌位,位居正中一龛的是伏羲、黄帝、炎帝的牌位,左右分列的六龛中,供奉了五帝和夏商两周、强汉盛唐、五代十国、金宋元明等历朝历代的185位帝王牌位。景德崇圣殿东西两侧的配殿中,还祭祀着伯夷、姜尚、萧何、诸葛亮、房玄龄、范仲淹、岳飞、文天祥等79位历代贤相名将的牌位。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南三出陛,中十有三级,左右各十有一级;东西一出陛,均十有二级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大殿旁边的四座碑亭
 
       正东碑亭:建于乾隆年间,重檐歇山顶,海水江崖石雕地面。亭内立乾隆五十年(1785)《祭历代帝王庙礼成记》碑,通高7.54米,满汉合文。  
       正西碑亭: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6),重檐歇山顶,海水江崖石雕地面。亭内立无字碑,通高7.83米。西南碑亭:建于乾隆年间,重檐歇山顶,海水江崖石雕地面。亭内立乾隆29年御制碑。
       东南碑亭:建于清雍正年间,重檐歇山顶,海水江崖石雕地面。亭内立父子碑,通高7.53米。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东西燎炉  东燎炉始建于明嘉靖九年,为绿色琉璃燎炉,用于焚烧祭祀历代帝王的祝文、神帛等。2004年复建。  西燎炉始建于明嘉靖九年,为灰瓦顶燎炉,用于焚烧祭祀历代文臣武将的祝文、神帛。2004年复建。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神厨—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祭祀供品制作场所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井亭—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专用于清洗牺牲和调制祭祀羹汤。屋面为盝顶,中心露空,与井口相对,为天地一气之意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宰牲亭—始建于明嘉靖九年,重檐歇山顶。是宰杀牺牲场所,也称打牲亭。内有石槽,为洗涤祭品之用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西路  乐舞执事房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关羽单独建庙,成为奇特的庙中庙。为关帝庙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北京 <wbr>历代帝王庙(明、清.国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