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情的过程,教会孩子明白自己的感受

 阿呆小周 2016-12-05

共情的过程,教会孩子明白自己的感受

文:汇智有方讲师 虫虫

今天台风,去接威威时下了好大雨,我骑不了自行车,只要走路去接他,然后走路回家。

走在路上,威威牵着我的手,表情很平静的说了句: “妈妈,我有点伤心。”

我蹲下来,问他:“为什么呢?”

“因为我在学校,你怎么一直也不来呀。”

我很惊喜,他对自己的感觉判断越来越准,连原因都说的很清晰。

“哦,你因为妈妈来接你有点晚了,所以伤心是吧。那妈妈告诉你来晚的原因吧,我刚出门的时候发现下了好大的雨,我不能骑自行车来接你了,只好走了过来,走路的时间有点长,所以就晚了。”

“哦,这样啊。”

我晕倒,这个回答也太像个大人了吧。

于是,我俩又手牵手向前走。

过了一会他又停住了,说:“妈妈,我还有点伤心。”

我再一次蹲下来,问:“这一次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走路回家,怎么一直走也走不到啊,怎么这么长啊。”

原来是走累了啊,我问他:“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你抱我走吧。”

“这么大雨,妈妈打着伞没办法抱你,这样吧,我亲亲你的脸给你点力量吧。”

“那好吧。”

我亲了亲他的脸,说:“现在有力量了吧,你是想拉着我的手走,还是我包包上的小猴子呢?”

“小猴子!”

又搞定一次。

接下来,他又找出来了好几个值得“伤心的理由”,包括“这里车太多啦”,“天桥怎么车上不去啊”,居然每个都不相同,他已经不需要我用共情帮他表达了,他对感觉词汇的运用,和原因的把握都好精确。

我每次都蹲下来,问他原因,然后听,接着继续往前走。

上天桥的时候,变成了他带着我走,一边跑一边说:“妈妈,现在我开心啦!”

威威现在只有三岁,他不仅可以清楚的找到自己的感觉,也能找到产生这个感觉的原因,而不是发生这些“值得伤心的理由”时,开始哭闹。

这一年多以来,我不断的用“共情”的方式去猜孩子的感受,去寻找并接受孩子的“Belief”。

以前并不是威威自己说:“妈妈,我觉得有点伤心。”而是我会说:“妈妈猜你现在是不是有点伤心,是因为妈妈今天来接你接完了,你等了很长时间也没见到妈妈。你是不是希望一放学就能看到妈妈在门口接你啊?”(共情)

这个不断共情的过程,也教会了威威自己明白自己的感受,进而找到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感觉的原因,然后学会了用语言,而不是哭闹的方式表达出来。

通过这样的沟通方式,我越来越了解孩子,孩子也越来越了解自己。

【正面管教体系】

“正面管教”体系基于“个体心理学”理论,四十年前创建于美国。正面管教为了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挑战而设计:能让身心疲惫的育儿过程,转化为家长和孩子都放松、享受的美好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