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油机性能你懂多少?全方面科普!

 昵称38729697 2016-12-05


前言
对于看完这篇推文的朋友,希望以下几点大家都能做到!共勉!

①准确掌握柴油机结构、性能的基本概念
②熟练应用2-3种柴油机相关的分析软件
③随时搜集积累柴油机的各类重要参数数据
④积极思考结构、性能改进的创新措施

柴油机性能发展回顾及现状
性能发展史简要回顾
柴油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1925年,MAN公司等将废气涡轮增压首次应用于船用柴油机,随后增压技术在船用机获得广泛应用。中冷器的出现即中冷增压技术,使柴油机功率、性能进一步提高。
上世纪70-80年代,是柴油机增压技术跨越式蓬勃发展的年代,增压器的转换效率运行范围大幅提高,同时推出各类改善提高柴油机性能的特殊增压系统。
上世纪70年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始进入柴油机领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伴随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柴油机性能、工作过程与系统匹配的大型仿真计算分析程序的出现与发展。目前已从单一的性能仿真计算到虚拟设计与数字化样机。

2)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首先在燃油喷射系统的应用(历经三代发展):
-位置控制(电子调速器)
-时间控制(电控泵喷嘴)
 -压力与时间的柔性控制(电控共轨系统)
在解决排放方面几乎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欧3标准以上)。目前已发展为整机电子管理系统,并朝智能化方向发展。

船用大中功率柴油机主要性能指标
低速机(二冲程)
缸径:            500-980 mm
转速:            150-60 r/min
活塞平均速度:    8.0 m/s
平均有效压力:    1.7-1.8 MPa
气缸最大爆发压力:14-15.5MPa
单缸功率:        1200kW-6000kW
燃油消耗率:       170 g/kWh

代表机型主要集中在3家:
德国的MAN-B&W公司的MC系列:
K90MC,K80MC-C,L60MC,S60MC等
芬兰的Wartsila-Sulzer的RTA系列:RTA96C,RT-flex60C
日本的UE系列(少量)。 
中速机(四冲程)
缸径:             210-480 mm
转速:             1150-500 r/min
活塞平均速度:     9.0 – 12 m/s
平均有效压力:     2.4-3.0 MPa
气缸最大爆发压力: 16-23 MPa
单缸功率:         200kW-1200kW
燃油消耗率:        175-195 g/kWh

代表机型:
MAN-B&W公司L21/31, L27/38, 48/60B, RK280等
Caterpillar AK系列:M25,M32,M43等
Wartsila公司: W26,W32,W38, W46
日本 Niigada的V26FX,6L32FX,
韩国的HUNDAI H21/32, H25/33
法国Pielstick的PC2-5及PA6
德国MTU20V8000等 
高速机(四冲程)
缸径:            160-210 mm
转速:            2100-1650 r/min
活塞平均速度:    11.5 – 13.3 m/s
平均有效压力:    2.3-3.0 MPa
气缸最大爆发压力:17-20 MPa
单缸功率:        120kW-250kW
燃油消耗率:       195-215 g/kWh
 
代表机型:
MTU16V4000M90,
MTU20V595TE90,
MAN-B&W 18VP185, 
DeutzTBD620V16, 
Wartsila 16V170,20V200,
 Niigata 16V20FX等。 
我国已引进的几种典型舰船柴油机
的主要技术参数
我国船用机现状:低速机全部引进,高速机基本引进,自行开发部分中速机,强化指标与与油耗均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船用柴油机主要性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单级高增压+二级中冷+ 特殊可控增压系统
目的:提高功率密度,改善低工况性能

高效等压燃烧技术
目的:控制气缸燃烧压力、提高燃烧效率、改善排放

电控电喷技术
目的:柔性控制,全工况性能优化,降低排放
等压高效燃烧示意图↑
气缸爆压的发展历程↑
燃油耗与Nox排放的发展历程↑

柴油机性能主要研究内容
工作原理
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循环原理图

二冲程柴油机工作循环原理图

六缸增压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循环原理图

性能分类
按使用特性:
 推进特性(船用主机,螺旋桨特性)
 负荷特性(发电机组,等转速特性)
 扭矩特性(车用机,外特性)

主要性能参数及影响因素
燃油消耗率be 
主要影响因素:燃油喷射规律,油、气、室匹配,压缩比,空燃比及机械效率等

气缸爆压Pz
主要影响因素:压缩比、供油提前角、进气压力、燃烧持续角等

排气温度Tb
主要影响因素:空燃比、供油提前角、燃烧持续期、扫气系数、压缩比等

排放性能
如NOx排放,主要与气缸最高燃烧温度相关。
烟度、颗粒或HC排放,主要与油气混合物浓度及分布、燃烧速率等相关。

动力性与低工况性能:
与增压系统、燃油系统、调速机构的选型有关。其中对增压柴油机而言,增压系统部件的选型设计对上述两项性能的影响较为重要。

主要性能工作内容 
增压系统选型设计分析
增压系统型式、增压器、中冷器选型匹配计算,主要参数包括:增压器压比、流量、效率,中冷器进出口温度等。 

燃油系统选型设计分析
循环供油量、喷射压力、持续期、燃油凸轮、喷油泵、嘴主要规格参数

燃烧系统选型分析设计
燃烧方式,燃烧室型线与喷油孔径、孔数、夹角、喷射率、进气涡流、气量等的匹配设计分析。
喷油器与燃烧室的匹配

油束喷雾与燃烧室的匹配

计算与实测示功图的比较

性能分析常用曲线图
柴油机主要性能参数曲线
主要包括:油耗、功率、排温、气缸爆压、增压压力等,综合性能曲线图。

压气机特性图匹配运行线
以增压比、空气流量分别为在纵横坐标,分析柴油机与增压器的匹配情况

万有特性或限制边界特性图
分析该型柴油机的整体工作范围及各个工况下的主要性能,分别以功率、转速为纵横坐标,绘制等油耗、等扭矩(Pe)、等烟度曲线等,以及不同转速下的功率(扭矩)限制边界。

柴油机性能发展回顾及现状
柴油机综合性能曲线

常规增压推进特性运行线

相继增压推进特性运行线

增压柴油机运行限制边界

MTU20V8000工作范围及油耗性能

性能研究主要方法、手段及流程
统计分析
①内燃机性能设计与参数选择在相当程度上倚赖于实际经验与统计及试验数据的积累,特别在初步设计阶段。

需对国内外同类或相似机型的相关设计数据进行统计、归类、比较。
了解国内与性能相关的主要元器件所能达到的实际水平,及其与国外的差距。

②通过调研、统计、分析-才能提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初步性能设计方案。其中:
性能指标:油耗、爆压、排温等;
几何参数:压缩比、配气相位,凸轮型线, 燃烧室型线等。
阀盘直径和缸径关系

气阀升程和缸径关系
模拟计算分析
物理模型及计算方法的改进发展情况
以内燃机中气体流动为基础,从零维至三维模型:
-  零维容积法(充排法)
- 一维非定常流动特征线法
- FEV-TED有限容积法

对进排气系统的数值模拟内容:
物理模型的建立
数值方法的选择
边界条件的正确处理。
目的:小的质量流量误差和高的压力波模拟精度。
物理模型
1)零维模型
容积法(Filling and Emptying method)采用能量、质量守恒和气体状态方程。流量误差可避免,但压力波与实际差别较大。

2)   一维模型
控制方程为一价偏微分方程,考虑排气管系内压力波轴向传递的影响。

3)多维模型(考虑管接头处明显三维流动特性)
美国LOS ALMOS国家实验室开发的KIVA,英国的PHOENICS。多维流动数值模拟,程序复杂,计算量巨大,边界条件难以准确确定,尚未完全实用 。
一维非定常流计算模型的数值方法
1)  特征线法(MOC)
早期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开始。压力波模拟较准,经不断改进,流量误差减少至1-2%,目前应用减少,边界处理复杂,不便计算EGR等多种混合成分的流动计算。

2)  有限差分法(FDM)
差分格式,计算速度与精度一般优于特征线法。

3) 有限容积法(FVM)
FVM是近来广泛应用的一种计算模拟内燃机进排气系统的方法,而TVD格式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总残差减少(Total Variation Diminution)格式,在计算激波方面取得很好效果,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随着各种TVD格式的相继构造,被认为是近20年CFD领域重大突破之一。

有限容积法比有限差分法计算速度快,流量误差小,物理意义明确,在进排气管系计算节点与边界条件的处理上相对简单,为国外大型程序如Boost、GT-POWER等应用,国内交大开发的FVM-TVD程序用于模拟计算MIXPC取得良好效果。 
当前国外大型性能模拟分析软件特点介绍
模拟计算内容:
内燃机工作循环与性能参数
内燃机进排气系统的气体流动
内燃机瞬态工况、动态特性
内燃机电控过程
内燃机燃烧的排放、噪音

代表软件:
 AVL-BOOST, FIRE, HYDSIM
 GT-POWER, STAR-CD, GT-FUEL




1维与3维发动机CFD计算界面 

发动机动态控制仿真计算界面

MTU相继增压发动机过渡工况瞬态特性仿真

试验研究分析
常规性能试验
测试参数:燃油耗,排温,增压压力,进气温度,气缸爆压,空气流量,烟度等
性能试验曲线
专项性能项目测试
 缸内燃烧放热规律
燃烧分析仪(AVL,Kistler-Devwtran,FEV,小野等)

 高压燃油喷射规律

 排放(物)性能
排放分析仪(Horiba,AVL,FEV)

 瞬态特性,动态工况 
高速数据采集仪 ( NI,凌华) 
专用单缸试验台
单缸,油气室匹配及气缸工作过程试验研究
活塞、连杆、缸套等关键零部件测试研究

提高、改善性能的部分方法措施
工作过程组织方面
常规设计优化:
根据总体制定的总的技术指标,进行工作过程相关参数的设计、配机计算与优化。

主要参数、型线(计算选取确定)包括:
压缩比、增压比、配气相位、供油提前角、压力升高比、凸轮型线、燃烧室型线、燃油系统、增压系统的匹配参数等。

特殊设计:
可变进排气正时
可变压缩比
可变供油提前角
米勒系统
顾氏系统等

增压系统方面
常规增压系统改进及参数优化
(增压器、中冷器,进排气管系,如MIXPC等)
 
可控特殊增压系统
(带有可控可调节元件的增压系统)
  
根据拟达到的主要目的,进行具体选用:
相继增压- 非常优良的低工况性能,主要适于V型高Pe机

进排气或废气旁通-部分改善低工况性能,实施简单,中速直列机选用较多

可调喷嘴-适于宽广工作范围及低速大扭矩,结构较复杂,所见车用机较多  

进气加湿,喷水-可满足较为苛刻的排放要求,高性能民用机型。
MIXPC系统的一种连接方式

MPC系统的一种改进型
16V20FX 
Pe= 2.5MPa           N= 1650 rpm  
Pmax= 18 MPa      be= 211g/kwh

燃油系统方面
常规燃油系统
(改进及参数优化)
高压油泵-柱塞直径,出油方式、旋槽型线

喷油器- 油孔参数、流量系数、针阀升程、弹簧刚度等

燃油凸轮-凸轮型线,接触强度等

高压油管-刚度,接头密封性等
可控特殊燃油系统
可调供油提前角部分改善低工况性能,结构较简单

电控泵喷嘴对原机燃油系统改动小,适于老机型改造,或原来采用泵喷嘴的机型

高压共轨- 大幅改善低工况及满足高的排放要求,适于新开发机型

油气室匹配方面
常规油气室系统改进及参数优化
-喷油嘴孔径、孔数、夹角、安装位置,喷射速率、提前角等

-过量空气系数,进气涡流等

-燃烧室构造、型线

可控进气涡流- 改进低工况燃烧,弥补增压柴油机中低转速下进气不够,以涡流改善油气混合质量,促进燃烧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