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一年,包豪斯的大师们集体对一张照片进行了隆重的解读

 zxw5587 2016-12-05


1924年,德国魏玛包豪斯的校长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生日时,收到了一份大礼。


在如今看来,这份大礼更像是艺术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因为,这份大礼是包豪斯大师们的一次集体作为,六位大师集体对报纸上的一张照片,用各自的艺术语言进行了解读。而当时便已声名显赫的包豪斯大师们,现如今,各个已从当时的先锋艺术明星,变成了艺术史上的恒星。

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诞生,当然是20世纪艺术、建筑、设计领域里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这所集建筑、工艺、设计于一体的学校,试图将设计与现代化工业技术调和,由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在1919年创建。它1926年迁往德绍,1932年迁往柏林,1933年被纳粹关闭。1933年以后,包豪斯的大师们分散往各地,其影响也随着大师们的“流离失所”而传到欧美各国。


而说到这个豪华阵容的生日礼物,得拉回1924年的一年前。


1923年,包豪斯校长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在无奈之下,换掉了之前的一个员工——包豪斯大师约翰·伊登(JohannesItten),而改由匈牙利艺术家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ászló Moholy-Nagy)接替伊登的位置。

说到这里,应该注上一笔。

因为,包豪斯的这次换血,某种程度上更改了它的走向,使其风格逐渐从表现主义,走向了理性主义与构成主义。

更明确地说,包豪斯的创建是企图把艺术家、工艺家和设计家的培养建立在一种理性的基础上而大师约翰·伊登的教学,与包豪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宗旨越来越偏离,走向了个人直觉、神秘主义,也让学生开始进入自我表现的神秘主义。加上当时荷兰风格派艺术家对包豪斯现状的批评,让校长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劝退了伊登,找来构成主义艺术家莫霍利·纳吉接替。

莫霍利·纳吉在教学上极为强调理性的思考以及设计的功能性,反对过分的个人表现,在教学上也重于对形式和色彩的理性认识,通过实践使学生客观分析空间的构成,让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是包豪斯转变为设计与产业结合模式的关键人物。

莫霍利·纳吉使包豪斯的重点发生了改变,使其从工艺作品,转向了工业设计。

无论是在视觉设计,还是在摄影领域,莫霍利·纳吉无疑是一位重要的先驱人物。也正是因为莫霍利·纳吉本人对摄影探索的偏爱,才有了1924年的一次集体生日礼物的重要艺术事件。

给校长集体送生日礼物的主义,


是由莫霍利·纳吉提出来的。


而送什么,


也是莫霍利·纳吉出的主义。


不得不说,这位新上任的主管包豪斯最著名的基础课的老师,对校长的诚意十足,用心良苦。


莫霍利·纳吉邀请六位包豪斯大师,对同一张照片进行各自的创作。

莫霍利·纳吉选择的照片,来源于一张报纸,照片背景是1924年政府广播右翼获选胜利的结果,内容是民众聚集在柏林街头收听现场广播的场景。而1924年的右翼党选举获胜后,地方议会减少了与其政治理念相左的包豪斯学校的财政支持,包豪斯开始出现生存危机。




这张照片从深层次上,表现了包豪斯当时面临的问题,也表达了艺术与政治,现代艺术与大众媒体的关系,以及新型通信技术被当权者用于社会强权的工具。

面对这张照片时,各大师怎么看呢?



利奥尼·费宁格

Lyonel Feininger (1871–1956)

将具象体抽象化




费宁格的解读,是六位中,跟原照片最为遥远的一张。他直接将广播,变成了一张在大海中喷着浓烟,义无反顾往一堵墙驶去的大船。而这其实表达了费宁格当时对校长换帅,包豪斯风格改变的不满意,偏离了费宁格加入包豪斯时的理想。


正是他当时建议格罗皮乌斯到魏玛接任设计学校,而他也是第一位接受格罗皮乌斯任命的包豪斯大师。


费宁格的木刻版画“教堂”,成了1919年包豪斯宣言的封面图片。




费宁格在20年代所讲究的严格形式是建立在将具象体抽象化的基础上,即把自然色彩进行转化。

生于纽约的费宁格,16岁时到了德国,成为德国表现主义和领导先驱,也成为包豪斯的大师。1930年代,纳粹对现代艺术的压迫,费宁格才回到阔别50年的纽约。他的抽象艺术和别具风格的作品,让他在美国的艺术圈大受欢迎。1944年,纽约的现代美术博物馆MoMA给费宁格做了大型个人回顾展。



瓦西里·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年)

分析符号,色彩和形式和谐




康定斯基的解读,保留了原来照片的基本轮廓,他用色彩和形状,将喇叭、人群和传播过程、效果进行了有意为之的诠释。从作品中看出,显然,传播的噪音和传达效果,并不会很好。


康定斯基主张色彩和形式的和谐,运用的每种形式都象数字般的精确但他从不虚构,即使几何图形也是用于表达内心冲动的形式为了更贴切的包容自然,必须放弃简单地将自然投影到画布上的画法。

色彩和形式的关系,是康定斯基理论思想的最中心和最重要的部分。包豪斯的基本视觉特征,就是康定斯基在包豪斯魏玛时期奠定出来的:红色方块、黄色三角形和蓝色的圆形。

鲍豪斯时期康定斯基曾写过一本名为《从点、线到面》的理论著作,探讨抽象绘画的表达方式,他批评其他抽象主义画家只关心形式。对他来说,形式只是实现目标的工具,是用来建立一个“新的精神世界”的工具。

康定斯基生于莫斯科,1896年放弃法律生涯去慕尼黑学画,是他是最早和最有影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

保罗·克利

Paul Klee

艺术并不是重复视觉,而是创造视觉。




保罗显然也对大众传播的效果提出了质疑,他注重对基本形式之间的张力关系的研究,以及如何将意图通过形式进行传达,还有如何将外观与内省相结合。

1920年,他关于艺术的理论的书中主张:“艺术并不是重复视觉,而是创造视觉”。保罗关于艺术的基本理论,基本上都是他在包豪斯期间发展出来的。保罗的风格相差迥异的一万件左右作品(以小型的水彩和纸上绘画为主)中,几乎有一半是在他在包豪斯的十年间完成的。

也是在包豪斯,保罗加入了由康定斯基和弗兰茨·马尔克在1911年成立的德国表现主义天团“蓝骑士”,保罗和康定斯基成了一生的挚友。1931年,保罗离开包豪斯,到杜塞尔多夫任艺术研究院院长。

保罗出生于1879年,是瑞士德国裔,在慕尼黑学艺术。1914年,保罗去了一趟突尼西亚,北非清澈的光线,让他对光线的意识苏醒,这让他彻底成为抽象主义。1920年,校长格罗皮乌斯邀请保罗去包豪斯。

奥斯卡·施莱默

Oskar Schlemmer(1888 - 1943)

整体艺术



1X1=1,显然,传播效率不高。


1921年,施莱默前往魏玛担任包豪斯石雕与壁画的造型设计教师,并在1923年接手了舞美工作室。他在自己的绘画中对从舞蹈中获得的空间体验进行了加工。

他也坚信整体艺术的观点。他是一名雕塑家,更是一名舞蹈家、导演、服装设计师和舞美设计师。所有这些领域的艺术思想都集中反映到带他的绘画上。

绘画、雕塑、平面设计、舞蹈和舞台设计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是包豪斯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大师之一。

他对德国表现派舞蹈的巨大贡献主要在于卓有成效地探索了绘画、雕塑与舞蹈之间多种的能动关系,最为著名的是1922年首演于斯图加特的《三元芭蕾》。

1920年代,由施莱默设计的服装,影响到了后来的服装设计,特别是,1973年David Bowie在的巡回演唱会中,由 Kansai Yamamoto山本宽斋设计的舞台服装,配合其闪电眼造型,也是David Bowie的经典形象。


写到这里,要再次感激、怀念刚刚过世的,带给这世界诸多先锋视觉形象的David Bowie






乔治·穆希

Georg Muche


这应该是所有作品中,转化最少,最接近原照片的一张了。


乔治·穆希接受推荐到包豪斯时,才25岁。

穆赫拒绝格罗皮乌斯提出的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他认为:艺术和技术并不能重新统一,因为在艺术价值方面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1927年,他表示:“我不想与康定斯基和克利在一起呆的太久,也同样不愿和莫霍利·纳吉在一起太久”。



拉兹洛·莫霍利·纳吉

LászlóMoholy-Nagy


通过光线更好地来理解空间



莫霍利·纳吉不断探索关于画面的空间理念,一直试图通过光线更好地来理解空间。试图拓展绘画艺术的边界,通过运用新技术手段来增加画面中光的强度,使其更接近自然光的强度。

德国包豪斯解散后,莫霍利·纳吉于1937年在美国芝加哥成立了“新包豪斯”,“新包豪斯”后来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Gropius(1983-1969)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919年

设计为功能服务

包豪斯无疑是革命性的,它的核心是设计为功能服务。包豪斯作为一种理念,企图把艺术从特定阶层、 权力垄断中解放出来,归还给社会大众。它通过降低艺术的生产成本、提高艺术的生产效率,使艺术全面而整体地介入人类现代生活。

作为现代设计学校先驱包豪斯的创办人,格罗皮乌斯在1919年至1928年间担任包豪斯校长。格罗皮乌斯1983年生于柏林,在柏林和慕尼黑学建筑,1919至1928年任包豪斯校长,1934年离德国去英,1938年抵美,任哈佛建筑学院院长至1952年。他既从事实际工作又教书,是欧美现代建筑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抵达美国的1938年,格罗皮乌斯在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举办的包豪斯展览中,便展出了他1924年收到的生日礼物——罕见的现代大师们对一张照片的集体创作。

现在,这一套作品,现在由柏林的包豪斯博物馆收藏世界闻名的包豪斯,博物馆其实小小一间,但俗话说,浓缩的,都是精品。的确,尽管小小一间,每一样展品,都在现代设计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都被一书再书。我在博物馆发现这几张大师集体对照片的创作时,它们整齐地摆在一个安静的小旁间里,但却耗上我好长的时间。


这几幅作品是包豪斯的常设展,无论何时,如果你去柏林的包豪斯博物馆,就会在展厅内,找到它们。



anyway, 如此手笔、阵容的生日礼物,也是让人终生难忘了。也难怪,格罗皮乌斯无论流亡到英国,还是之后再辗转到美国,也都把它们一直随身呵护着。






—————————————————

傅尔得

自由撰稿人,写碎稿也写专栏,对一切未知的未发生的事情抱持强烈的好奇心。相信美好的一天,可以从做一份元气早餐开始。

作为一个大龄女青年,在一个不三不四的年纪,生活像一艘即将撞上冰山又掉不了头的大船,仍要拒绝二手生活,拒绝被姿态俘虏,在等死前的绝地反击,就是来一场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傅尔得公众微信号:joopino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