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周金文摹釋總集》簡介

 RK588 2016-12-06


《商周金文摹釋總集》是華南師範大學商周金文研究中心的代表成果之一,也是金文中心的第一本著作。該書由主編張桂光教授,副主編秦曉華教授負責全面編寫工作,下設摹寫與釋文兩個小組,編纂工作從2006年底開始,歷時三年時間,於20099月定稿,並於20103月由中華書局出版。

本書是一部資料完備的商周金文大型工具書,每篇銅器銘文均列編號、器名、時代、摹本及釋文,書後附補遺著錄表。書中摹本對各色金文字形、結體有準確的把握,能夠體現金文原銘的氣息神韻,這種著錄方式為專業研究者和書法學者利用金文資料提供了方便。


一、編纂緣起

出土文獻是近年來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商周銅器銘文作為出土文獻最重要的構成部分之一,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目前,已出土的商周有銘銅器約一萬六千件,銘文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地理、曆法等多個方面,記言記事均較傳世文獻真實可靠,時間跨度又較甲骨文長,是研究商周語言和歷史的重要而可貴的材料。

系統地整理資料,是研究青銅器銘文的基礎。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務院古委會就提出過兩個古文字專案的立項,一是“甲骨文摹釋總集”與“甲骨刻辭類纂”的編纂,一是“金文摹釋總集”與“金文文辭類纂”的編纂,這兩個任務也被列為國家古籍整理的兩大項目。《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與《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兩書由吉林大學姚孝遂先生帶領的團隊編纂而成,先後於19881989年由中華書局出版。但金文項目卻因故被擱置了下來。

鑒於金文研究者和有意利用金文資料進行各自領域研究的其他學科工作者對這類書籍的需求,中華書局決定重啟金文項目。經一段時間的考察之後,決定把這個涉及一萬六千件銅器銘文的摹寫、釋定以及辭例分類纂輯等內容的《商周金文摹釋總集》和《商周金文辭類纂》的編纂任務,交由張桂光教授及其團隊負責。

本書的編寫,由主編張桂光教授,副主編秦曉華教授負責全面工作,下設摹寫與釋文兩個小組,裘錫圭先生、曾憲通先生和趙誠先生擔任本書顧問。

二、主要內容

顧名思義,《商周金文摹釋總集》就是對商周青銅器銘文的摹本和釋文的匯總和集錄。對青銅器銘文資料的系統整理,近二十年來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殷周金文集成》、《近出殷周金文集錄》、《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的相繼出版,加上不斷升級的電子版《商周金文資料通鑒》,商周金文的原始資料大致已經完備。但稍嫌不足的是,四者合觀,不僅規模龐大、內容交錯,而且著錄方式不一,僅就《集成》、《近出》、《新收》三書而言,在開本、版式、著錄的風格與內容等方面,就有諸多差異,再加上部分拓本之模糊難辨等因素,這些都會給讀者帶來不便。而未見於三書的商周金文摹本,亦有待補充。

大多數商周青銅器銘文都經諸多學者考釋,即有各家釋文。單就上述三書一鑒作系統釋文的,就有《集成》釋文、《集成引得》釋文、《近出》釋文、《新收》釋文、《金文引得》釋文和《通鑒》釋文等多家。《通鑒》採用嚴式,與其餘寬式的幾家自有明顯區別;就是同屬寬式的《集成》釋文與《集成引得》釋文,由於寬嚴度的把握不同,也有許多差異。

因此,整合各書銘文,去重補缺,統一編排,節省篇幅,讓銘文易於辨識,並釆諸家之所長,做一個寬嚴適中、大眾接受的釋文,正是《商周金文摹釋總集》的重要任務與追求。

全書共分為4部分32卷,所收錄之器,共16166器。前十八卷為《殷周金文集成》摹本,共11983器;第十九卷至二十二卷為《近出殷周金文集錄》摹本,共1258器;第二十三卷為《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共2005器。其中與《近出》重出者976器,實際增收1029器;第二十四至三十二卷為“補遺”,共1896器。“補遺”部分收錄未見於上述三書的商周金文摹本凡一千餘件,以樂器、食器、酒器、水器、兵器、其他為次,各為一卷。該書每錄一器,輒列編號、器名、時代、銘文摹本和釋文,書後又附器目索引,頗便檢索。

三、學術價值

《商周金文摹釋總集》的學術價值主要有三:

第一,對商周金文摹本的匯總集錄。由於銘文拓本除少數極清晰者外,大部分都難以閱讀,至於器銘殘缺者,印刷欠精者,更顯繁難。採用摹本著錄形式,讓銘文易於辨識,可以減輕讀者、尤其是非專門從事金文研究的其他學科學者及書法愛好者利用金文資料的困難,這就是摹釋的首要意義所在。

摹本和拓本存在互補關係,兩者不可偏廢。對同一拓本,內行人會比外行人取得更多的信息,摹本可以理解為外行人借助內行人的手、眼、腦去從拓本獲取更多信息的樣品,而我們有責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將最好的拓本提供給讀者。若配以打破原來行款,每篇銘文都按全書統一的行款格式字字接排的方式編排,我們就能夠將不僅眉目清楚、便於通讀,而且篇幅大大簡省的材料呈現在讀者面前了。

本書系統整理了《殷周金文集成》、《近出殷周金文集錄》、《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三部近年來商周金文資料整理的代表著作中的銘文資料,去重補缺,去粗存精,以便於專業古文字研究者與書法學者對金文資料加以利用,為商周金文研究與書法研究等領域提供了堅實的資料基礎。

第二,對商周金文釋文的選擇整理。商周青銅器銘文通讀不易,因此準確簡明的釋文,無論對專業學者還是非專業學者,其價值都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大部分銘文都經過多家考釋,在考釋的寬嚴問題方面,各家標準亦不一。如何對已有資料進行取捨整理,做出能被大眾接受,寬嚴標準適中之釋文,尤為重要。

《總集》一書中,釋文多採自先賢時哲之成說,去取較為矜慎,頗便於文史學者和書法家參閱。釋文體例一般徑寫通行字,對於結構特殊的字則先按偏旁構成寫定,而後括注出通行字。凡屬通假情況,則先按銘文原字寫出,再括注通假為某字,使讀者對商周金文的構形及用法有更為直觀的了解。

第三,對古文字書法的意義。本書採取摹本的形式,在古文字書法領域的價值亦頗為可觀。商周金文是公元前十六世紀到公元前三世紀千余年間的古文,並非一時一地所制,其字體受時間、地域、書手等因素的影響,故形態上有扁有長、有肥有瘦、有正有奇;章法有疏朗、有茂密、有整飭、有錯列;風格方面,或質樸雄渾、或典雅凝重、或欹斜恣肆、或盤曲婀娜、或狹長勁健……正如康有為先生所言,“隨取一家,皆足成體,盡合諸家,則為具美”。然非治古文字學者,欲廣為收羅商周金文,絕非易事。而置一《總集》於案前,則可綜觀金文書法之全豹。書中摹本經編者反復校改,于各色金文均能有比較準確的把握,雖不能無瑕,然亦可據此想見古人筆法,習金文書法者倘能取摹本與拓本勤相參照,細心體會,必獲益匪淺。

 

附:圖一:慶祝《商周金文摹釋總集》出版暨古文字學學術研討會會議照片




附:圖二:張桂光教授書法作品:《商周金文摹釋總集》編成感賦

 

參考資料:

1.《商周金文摹釋總集》序

2.田煒:《〈商周金文摹釋總集〉出版》

3.中華書局:《〈商周金文摹釋總集〉(全八冊)出版》


 



 

    文案、編輯   |   林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