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教你如何致良知

 阳光雨小 2016-12-06

【1】

 

在王阳明的思想中,我们与生俱来的良知是个超级法宝,它能成天成地,成鬼成神,能把良知致的完完全全,就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

1519年,王阳明用了不到50天的时间,彻底平定拥有精锐20万的宁王朱宸濠。这就是致良知的结果,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击败强敌,这就是良知的威力。

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在这一功业面前,恐怕只是小儿科。

事后,他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如此说道:“致良知,就是对境应感……”

所谓对境应感,就是突然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与境合一,便能得出最佳应对的方法。

王阳明说,在突发状态下,最容易体现良知的宏大价值。平时不遇急事,从容不迫,有充足的时间考虑。但战场上,呼吸存亡只在一念间,必须全神贯注,刹那之间,念头顿生,抓住这个念头,以良知判定,良知一判,立即行动,绝不容转念和思考。在这刹那之间,不欺良知,不忘良知,即能天人合一,情境合一,知行合一。

 

【2】

 

不要不相信这种论调。

良知就是个巨大的能量源,一旦爆发,能改变宇宙。很多人之所以在面临突发危机时,无法处理好。原因只有一个:良知被遮蔽,无法发挥威力。而遮蔽良知的,就是利害毁誉,确切的说,就是得失之心。

人一旦有得失之心,就会瞻前顾后,前思后想,结局就是没有抓住那个刹那之念,万事成空。

这就是致良知的法门,是万无一失的功夫。但有了得失心,抓不住那个念头,就成了“一失”,一失,就万无。

王阳明平定朱宸濠时,理所应当有得失之心,平定不了,朱宸濠早饭成功,必会反噬,王阳明三族就会灰飞烟灭。纵然可以平定,因为违抗圣旨,所以仍有后患。

用王阳明的说法,当时真有一点心思考虑这些,之后的功业就是笑谈。

然而,在致良知的情况下,这一切都无足挂齿了。

 

【3】

 

这还不是致良知的最高境界,王阳明的弟子王畿说,死天下事容易,成天下大难;成天下事容易,不居其功大难;不居其功容易,能忘其功尤其大难。

王阳明说,致良知的最高境界就是,虽然创建了不世之功,但只不过是一时良知的应迹,过眼便为浮云,马上忘了。

良知还有很多事情要指引他的主人,过去的绝对不会留存在心,良知绝不会躺在功劳薄上美滋滋睡大觉,也不会陷在过去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它很冷酷,来一件事就解决一件事,解决完毕,马上忘怀。

人生就应该如此,这就是致良知的最高境。

 

【4】

 

致良知,只一个字即可概括:诚。真诚的对待自己的良知,不欺良知,按此方法,去一件一件事上练。其所提倡的“事上练”,本意即在此。磨练到最后,真诚无欺成为你的本能,不必考虑,不必运筹,面临情境,立即发动,这就是真正的致良知了。

我们必须要经历一些大利害、大毁誉过来,才能真正体悟良知的妙用,才能真正做到致良知。

大利害、大毁誉,并非一定非要和江山社稷挂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大利害、大毁誉到处都是,针对某些人而言,无足挂齿的事情,对你而言恐怕就是比天还大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上,努力致良知,形成惯性,这就是我们人生最好的道路。

恐怕没有其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