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最顶级的学习模式,居然是绝大部分人都不以为然的

 联合参谋学院 2016-12-06

Oct.

19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学手艺也好,学语言也罢,只有懂得全息接收,我们才能加速知识在我们身体和思维中的掌握速度。


作者 | 安替

来源丨开智学堂(ID:openmindclub)


如今,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如火如荼,我们都在教机器怎么学习。


但其实,机器的学习过程,反过来可以启发我们人类怎么更好地学习。



机器学习的原理,就是先找到一堆好数据,并接收所有数据模块。比如说,它已经知道这些都是猫,然后它就全部记住,提炼猫的特征和算法。


当囫囵吞枣地模仿到达一定量级之后,机器就能正确地认识猫了——这就是所谓的“Copycat”。



我们学习也要Copycat


在古代,技艺往往基于经验。而这种经验能延续千年,靠的就是师徒制。


实际上,我们也并没有那么多机械天才、纺织天才或木工天才,但为什么一代代普通人也能够完整接收这些模糊经验,并向后世原样地传承呢?


原因在于:学徒通过近距离跟随导师工作和生活,将内隐知识伴随工作技艺一同内化,并代代传承。


古代是怎么选学徒的呢?选最聪明最有能力的?


不是,师傅选的往往是最对他style的人。而所谓的“最对他style”,其实就是“Copycat”。




在这一点上,很多人的想法和我不一样。他们觉得,你要向一位老师学习,就要批判、创新地学习——但这实际上并没有作用。


相反,我认为,最好的学习应该由这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找到这个行业最好的人;


第二就是“Copycat”,模仿他,并一定要模仿到像机器学习那个地步。


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在踏入新闻行业的最初,我完全拷贝了一个人,他叫莫之许。在一个网友聚会里,他说:安替你现在这样不行,为什么不来媒体写评论?于是我就放弃了上海的新工作,转到了媒体行业。


但莫之许原来在《战略与管理》当编辑,而我只是个网友,非新闻科班出身,什么行业规矩也不懂,怎么办?


我就当他的学徒。


跟他学什么呢?就学他说话——他聊天,我就学他语句的顺序、表达的语气、说话的方式。


最后我学到什么程度呢?在他还没开口说话时我就能模仿他,甚至他会在哪里停顿,我都能估计得一清二楚。




这就像古代师徒制的学习——我想学唐伯虎,首先要能完全模仿出他的笔划,这是重要的一步。


有人也许会奇怪:你只学背后的原理不就行了?为什么一笔一划都模仿呢?


我想说,任何一个行业的领袖,他的每一个优点和缺点都是有理由的。他的优秀往往不是在一个点上,而是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应对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也就是作为一个 “Package”(包装、打包)的优秀。


如果只是学老师的优秀而忽略其他的东西,那就学不到最本质的核心。


比如,我很想学导师在写作上的思考和判断,但他的文章又没什么文采,那我能不能只学判断逻辑和思考方法,不学枯燥说辞?


答案是:不能。


因为你必须足够抽象,才能做出最准确的结构分析和认知判断——抽象主义往往是细节的敌人——少了细节,自然就没了文采。


一个人要成功,一定是一个优缺点捆绑在一起的“Package”。



学习老师的模式而不是知识点


本质上的学习,要求你彻底像一个机器那样去学老师所有的一切——包括他说话的方式、对问题的看法、甚至是他的喜好。


比如,莫之许提到的书我每一本都会看。


比如,在学王小波时,我连说话的味道都是他的——王小波学计算机、写文章,我也学计算机、写文章。甚至,我还模仿过王小波对女朋友的态度。


机器学习的程序算法就是这么干的,只有这样,你才能正确地学到这个“Package”。


在学习和模仿中会有一个快速的乘数影响效应。


比如,我可能学导师的逻辑学得不快,而学他的枯燥文风倒挺快的。但是,枯燥会帮我沉浸下来,慢慢形成简单而清晰的逻辑。


所以,那些“看起来不好”的缺点其实也会帮助你,这像化学一样,各种因素会互相作用。




有人会担心:如果我和师傅的性格不一样,甚至是完全相反,那怎么办?


很简单——你就改变自我。


如果你真的要学,那在学习期间,师傅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这些学到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和你自己的本源打架。打完后,它们就会慢慢融合,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你要相信,人的自主性很强大,不管你怎么压制,它以后都会起来的。


而且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你“Copycat”得越快就会越无痕,出师也就越快。但你越抵抗,就越容易失败。


举个例子,我自己对时间是有预期感的,但我的朋友阳志平同时也说,像我这种人一定也会恐高。


由于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是一连串的,所以你要是想学习我对时间的预期感,到最后你大概也会慢慢变恐高了。


机器学习不是靠一个一个知识点来应对新事物,而是采用一整套认知模式。


同样的,我们学习就应该像人工智能一样,不需要分辨哪些是关键知识,而是马上在自己内心建立一个新的认知模式——我们把老师的认知模式全部学过来,并用这个认知模式来处理新事物。




如果我跟老师学的是知识点,那我只能学习他对德国的判断、对美国这届或上届大选的判断,其他的事我就不知道了。


但如果我学的是模式和方法,那在举一反三之后我就完全知道怎么思考、怎么做事了。


所以,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习模式。


那你会问:以后完全变成师傅怎么办?我可不想变成另一个人的复制版。


不用怕,学习他之后,你还可以学习第二家——这样,你的人格中就会有几个小的人格。


比如像郭靖,在模仿了众多高手之后,他就自成一套了。


古代师徒制不像现在的大学作业,只要背几个知识点、考到60分就行,而是整个模式的学习。




学到了师傅的思维模式,你就会预测到他的想法。我对我师父学习最彻底的地方就是,我完全可以模仿他所有的文章。


这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学手艺也好,学语言也罢,只有懂得全息接收,我们才能加速知识在我们身体和思维中的掌握速度。


总之,掌握知识点是不够的,我们要掌握一个“Pattern”(模式)。



欧美最厉害的教学方法


除了古代师徒制,美国的教学也值得我们学习。


比如说哈佛,它有三种课:


一是Lecture。这种模式也叫知识教学,感觉跟网上课程差不多。


其中,最著名的课是桑德斯教授的《正义》,你在1500人的大礼堂里听课。




这样能学到什么呢?其实跟你在网上看公开课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学校里会多交点作业而已。


二是Seminar。它的课堂一般是十个人到二十个人之间,规模非常小。


三是Review。其实就是互相讨论,是一种更深入的互动学习。


在这三种课中,Seminar是哈佛最为重要的教学模式。


你会发现,哈佛的老师们在Seminar上不再教具体知识了,而是用苏格拉底的方式——老师提问,学生讨论。


当然,知识点还是学的。只是你可以自觉地在家阅读材料、上网检索等等——学习途径很多,不必期望老师会在Seminar上教你们。因此,一般中国学生会很不适应Seminar。


但我想说,这种苏格拉底式教学才最厉害。




如果你不用学习模式的方法去上Seminar,你根本不知道这门课教了什么。因为它没有知识教,而是一个学生在回答老师或其他学生的问题,而老师的全部工作是提问和指导学生互答。


这,才是精华所在——


不是教知识,而是教看问题的方法,教“Pattern”(模式)。


这种高段位的学习,恰恰是互联网教育、大学公开课解决不了的。无论后两者再怎么先进,也应对不了苏格拉底式教学,解决不了一对一的因材施教问题。


我想,古代师徒制的模仿就是Pattern式教学,而这也是效率最快的学习方法。



—THE END—


来源「开智学堂」(ID:openmindclub)。「开智学堂」聚集亲近未来的人,构建创造者学习社区。原文标题:《安替:学习需要对师傅全方位盲从》。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