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得热则行,一棵桑树四味药1

 钟家台 2016-12-06

血得热则行,一棵桑树四味药1

桑椹

桑椹营养丰富,鲜美可口,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抗衰老的佳果。通过测定抗氧化活性,对三十种常见水果进行抗衰老作用排行,结果桑椹在三十种水果中列第五位,仅次于山楂、冬枣、番石榴、猕猴桃,而远胜于苹果、香蕉、杏、梨、西瓜等。

对于药用最早的记载重桑白皮而轻桑椹,清朝张璐《本经逢原》对此有所论述:《本经》桑根白皮所主,皆言桑椹之功,而宗奭云《本经》言桑甚详,独遗其椹。即濒湖之博识,尚不加察,但以其功误列根皮之下,所以世鲜采用,惟万寿酒用之。

万寿酒方不详,但以之浸酒却是可推测的,如酿制果酒,当以发挥其滋补肝肾的功效为主。古代文献,在明朝《普济方》中有先煮楮皮和桑椹,再以糯米酿制的药酒,专治水肿,惜无方名。桑椹单方食用为主,用药方便,更是体现了其药食两用的特点,举例如下:

其一,治瘰疬结核。文武膏:用文武实(即桑椹子)二斗,黑熟者,以布取汁,银、石器熬成薄膏,每白汤调服一匙,日三服。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其二,治阴证腹痛:桑椹绢包风干,过伏天,为末。每服三钱,热酒下,取汗。出自李时珍《濒湖集简方》。

其三,治心肾衰弱不寐,或习惯性便秘:鲜桑椹一至二两。水适量煎服。出自《闽南民间草药》。

、桑叶

1、止汗

药用桑叶为桑的干燥老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尤以长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桑区为多。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临床上习惯认为经霜者质佳,称霜桑叶冬桑叶,饮片名称桑叶、蜜炙桑叶。

《夷坚志》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杭州古时有一严州山寺,那儿住有一游方僧人,形体瘦弱,饮食很少,只要晚上一入睡就遍身汗出,到第二天早上衣服全都湿透了。这种情况已经二十年了,却无药能治。

监寺僧告诉了他一种绝妙的验方,这位僧人只试用了三天,老毛病就被治好了。那方法简单的不得了:只不过单用一味鲜桑叶,乘露水采摘后,焙干为末,每日用两钱煮粥,空腹服用。

桑叶治汗出,由来已久。但又因为误读,而在一段时期不被人熟悉,这成为桑叶的一个特殊功效。

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将桑叶列为中品,附于桑白皮项下,并记载有(桑)叶主除寒热出汗。

由于古代文献不加标点,所以历史上有人误认为桑叶能发汗,即理解为除寒热,出汗,这在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上也曾如此注引过。

对此混淆之处,历史上专门有人予以澄清过,如清·张志聪《本草崇原》中说:《本经》盖谓桑叶主治能除寒热,并除出汗也。清·陈士铎《辨证奇闻》也有桑叶……引经止汗。

被称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医朱震亨(丹溪翁)在《丹溪心法》一书中记载:经霜桑叶研末,米饮服,止盗汗。

中医所谓的盗汗,是指入睡后不自觉的出汗,醒后即停止。《本草纲目》中有附方:经霜桑叶,除寒热盗汗,末服。《得配本草》也记载,桑叶甘,寒。入手足阳明经。清西方之燥,泻东方之实。去风热,利关节,疏肝,止汗。可见,单用桑叶研末服用,可治出汗。

上海著名中医颜德馨教授,根据《医学入门》中思虑过度,以致……有汗出者……青霜第二番叶,带霜采阴干,或焙为末,米饮调服的记载,临床进行了验证:

治疗一盗汗两年余的60岁老妇,别无所苦,饮食如常,惟觉精神疲惫,用霜桑叶研末,米饮调服9g,早晚各服用一次,结果半月而愈,终未复发。该老妇在用桑叶治疗之前,曾始用益气固表,后改滋阴降火等法治疗均无效。

原以为久治不愈的顽疾,仅桑叶一味竟收全功。对桑叶止汗,颜老还说:师秦伯未先生,亦喜用此味治头面出汗(俗称蒸笼头),确有渊源。著名中医路志正在治疗盗汗、自汗时也常单用桑叶,多用915g水煎服,或69g研末服。

《陕西中医函授》1984年第2期曾报道用桑叶治疗小儿头汗的验案,取效迅速:王家的一位23个月的男孩,两个月来睡觉时头汗出,热气蒸腾,睡醒后则渐止。平时此儿活动、饮食均好,无其他异常。小儿的这种现象老百姓俗称为蒸笼头。治宜采用辛凉法,药用炙桑叶(取大米汤汁与桑叶同炒,汤汁收干即可)15g,水煎服,早晚各一次,两日内服完。一剂而治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