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之刀,因刀而生,保安腰刀

 奇花一朵朵 2016-12-06

“什样锦的把子的钢刀子,银子(啦)包下的刀鞘;青铜打下的尕镊子,带上是格外的样子。”富有诗意、婉转悠扬的花儿不仅是保安人生活的写照,这首花儿唱的就是保安腰刀。

民族之刀,因刀而生,保安腰刀

在中国传统的十八般兵器里,排名第一的就是刀,刀是人类最早也是最普遍使用的冷兵器之一。历史上,刀带给人类的,绝大多数都是流血和杀戮,但在中国的甘肃,有一个民族,却是因为刀而得以繁衍生息,发展壮大。这就是著名的腰刀民族——保安族。保安腰刀与维吾尔族英吉沙刀、阿昌族户撒刀并称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保安腰刀制作工艺是保安族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安腰刀造型优美,线条明快,装潢考究,工艺精湛。它不仅是生活用具,也是别致的装饰品和馈亲赠友的上乘礼品。因此,深受西北各族人民的欢迎,在阿拉伯国家也颇有名气。

对于生活在西北荒草滩上的保安族人,腰刀与花儿一样重要,是保安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保安族,因刀而得以繁衍生息,发展壮大。保安腰刀承载着保安族人发展的历史文化,保安腰刀传承了勤劳勇敢的保安族人世世代代生产生活的优秀品质。

民族之刀,因刀而生,保安腰刀

一般认为保安族是元朝以来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色目人,在青海同仁地区戍边屯垦,同当地蒙、藏等各族长期交往,自然融合,逐步形成的一个民族。保安族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据1954年语言调查认定为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民族之刀,因刀而生,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比较著名的腰刀有:“什样锦”、“什样锦双刀”、“雅王其”、“波日季”、“一刀线”、“双落”、“满把”、“扁鞘”、“蒙古刀”、“哈萨克刀”、“鱼刀”等等。刀面上,分别镌刻着手、龙、梅花等各种图案,这是区别腰刀的不同风格、不同式样的主要标志。其中,最漂亮的还数“什样锦”。这种腰刀造型优美,线条明快,装璜考究,工艺精湛。

民族之刀,因刀而生,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近二十个系列产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算“折花刀”,折花刀 这种刀因工艺复杂,刀体刚柔相济,弹性好不易折断,刀体纹理奇特,刀刃锋利而著称。这种工艺自20世纪50年代失传,2006年甘河滩的马生福、马自正、马志俊三位工匠经过潜心研究,反复试验全面恢复了失传半个世纪的工艺。这种工艺与元代西域的“米昔刀”相似。元末诗人张宪在诗中写道:

唐人宝刀夸大食, 于今利器称米昔。

十年土涮松纹生, 戎王造时当月蚀。

民族之刀,因刀而生,保安腰刀

2006年,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是给保安腰刀贴上了又一个闪亮的标签,腰刀文化将被赋予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环境。

随着保安腰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腰刀畅销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有的还远销港澳、日本、西欧、印度、沙特、尼泊尔,从积石山下走向了世界。

民族之刀,因刀而生,保安腰刀

民族之刀,因刀而生,保安腰刀

民族之刀,因刀而生,保安腰刀

民族之刀,因刀而生,保安腰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