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唐代要考中进士,除了有真才实学,还要这样做才行!

 张洪忠雪溪 2016-12-06

儒家一派的开创者,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优则仕”。可以说,古代读书人没有几个是不想做官的。我这样说有人该不同意了,说那不是还有很多隐士吗?这话没错,可是历史上又能找到几个真的隐士呢。在古代,大抵做官是很多人们的梦想。可是做官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古代需要的官员可像现在这么多,选拔方式各个朝代也有很大不同。比如汉代通过举孝廉等,魏晋用九品中正制,但是大家知道的,不是豪门贵族是不可能得到推荐的,贫家子弟只能望洋兴叹!好在隋文帝时期破除弊端,开创科举,给天下寒门一条做官之路。可惜隋朝王命太短,二代而亡,但是这种开科举才的方式却固定了下来。到了唐代国家统一社会文化十分繁荣,读书人都想出来做官。读书人多,真才实学的人也多,为此官方还开通了明经进士科。这样一来是不是只要有才学就能高中呢?其实远不是这样,下面咱们看两个小故事就可以知道。

大家都很熟悉陈子昂吧,四川人,此人少年时就博通经史,很有才名,我们都知道它的一句诗“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就是这样,他满怀豪情壮志,穿三峡,北上长安赴试,却两次折羽。第二次落榜后,陈子昂并没有着急回去,而是在想有没有办法让达官贵人认识自己。一天,正巧碰到一个人在卖胡琴,但是索价极高,竟达百万钱,一时虽豪贵围观,但莫敢问津。这时,陈子昂挤进人群,“出千缗买之”(正是百万钱,那时候一斗米才四五个钱啊)。并于第二天在长安宣阳里宴请各方豪贵,抚琴感叹道:“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话完即就把这价值百万钱的好琴打碎,然后遍发自己的作品给与会者。在座的京兆司功王适读后,惊叹曰:“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一时名传京城,有了名声,又有了达官贵人的举荐,陈子昂第三次一举考中进士。对于陈子昂我只想说两个字:“有钱!”但是没有钱的读书人怎么办呢?

说起朱庆馀很多人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他的一句诗人们常常能够听到。他是怎样拉关系的呢?考试之前朱庆馀就把自己的诗文呈给当时的水部侍郎张籍阅览,张籍看后觉得不错就给他同僚中推荐。由于张籍的威望很高,一时间朱庆馀名声大噪。等到考试结束,朱心里任然忐忑不安,担心自己无法考中,又给张籍写了一首诗探寻自己考试结果。这首诗就是非常著名的《近试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在诗中,朱庆馀把自己比作刚进门的儿媳妇,“舅姑”代指主考官,把张籍比作夫婿,这在古代可是尊称的比喻,可以比长辈。翻译过来就是,昨天夜里洞房中点燃的红烛一夜没熄(忐忑不安),新媳妇等待天亮到堂前拜见自己的公婆(担心考试结果)。她梳妆打扮完后低声问丈夫:“我描画的眉毛,颜色深浅是否合宜?(探问结果)”这个比喻可谓是非常恰当,张籍看了大为赞赏,很快给他回复一首,即《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在这首诗中,张籍将朱庆馀比作越州一位采菱姑娘,不但相貌俊美,而且歌喉也好,人们怎么会不喜欢呢,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说,你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果然,发榜后朱庆馀高中进士。他们二人的唱和真是珠联璧合,问得好,答的也妙,被人广为传颂.

可以看出唐代的举荐在考试中的作用还是很巨大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