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里出来,街上的雪已经溶化了。
我乘公交车到虎坊桥下车,原计划在果子巷下车,但在车上我就看到果子巷往南的胡同已经没有了,外边围上了一道道蓝色的工程用围墙,让我吃惊的是,刚刚不到半年,果子巷那条南北方向的街已经没有了。所以我只好改变路线从虎坊桥下来,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的左侧,有一条东西向的胡同儿福州馆街。 福州馆街,一条东西向的小巷。
穿过这条胡同,就看见了南北向的粉房琉璃街,这条街的拆迁已经开始了
街两边的许多门楼和院落已经被扒掉,变成了一片瓦砾。
虎坊桥这一带的民居,和内四城一带具有皇城色彩的四合院相比,在建筑式样和风格上有所不同,这里的院落大都是清末民初时期,由外省进京的商人修建,门楼样式和院落的设计很多带有广东、江浙、安徽一带等外省商人本土的地方建筑风格。 那时的门楼设计很讲究,砖雕、木雕艺术非常精湛,这些建筑距今大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可是这些曾经辉煌过上百年的历史建筑,马上就要变成一片废墟,将永久的消失了。 这家门楼的外墙上画着大大的白色拆字,还没来得及拆的门框、大门都还在,只是漆的颜色已经脱落,门墩上的石狮子已早被砸掉。早年它刚建好时会是多么的漂亮和壮观, 继续往南,两边的院落已经基本拆没了 废墟上被盖上了一条条绿色的防尘网
潘家胡同和贾家胡同儿已经没有了,潘家胡同的口上一段围墙垛子上面有两块牌子,一块写着潘家胡同21号,另一块牌子写着南横东街59号。 往西穿过菜市口南边的大马路就是南横西街。烂漫胡同是这一带很大的胡同,早年间从北往南驻有湖南会馆、汉中会馆、湘江会馆、东莞会馆、常熟会馆等。
又一条狭窄的南北向小胡同,叫七井胡同,这条胡同比较起来还算干净,胡同中间还保留着老式的如意门楼,看上去还算比较完整。
穿过西砖胡同,往北是莲花胡同,一条曲里拐弯儿的小胡同。
再穿出来就是法源寺后街了,这条胡同眼下也是破旧不堪,看样子估计也呆不了多久了。
我在后街那座门楼对面找了个位置,掏出速写本,画了一会儿门楼,天气很冷,一会儿手就冻僵了,实在画不下去了,于是我只好收起了画具。
穿出教子胡同,就是牛街了。累了,买块儿羊肉,回去吃涮锅子吧! 南城的这一片胡同,我已经来过很多次。前几年,果子巷、粉房琉璃街及这两条街里的胡同都还存在,有幸的是,我在那时拍摄了许多胡同照片,如今许多照片已经成为了绝版。短短几年,眼看着这两条街上几十条大大小小的胡同从我的视线里永久的消失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心里有一种欲说不能的酸楚...... 看来今后再想看看这里的胡同,也只能是在梦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