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胡同的缩影,据说“买前门楼子”的主儿就住这一带……

 geros 2018-03-28

说起北京标志性的景点,前门绝对算是一个。


这里有古老的城门、有数十家知名的老字号,集历史与文化于一体,是游人来京的必达之地。


然而回到最初的北京城,这里更是人们生活起居的地方,一条条胡同、一座座院子,蕴藏着老北京人对家的满满回忆。


例如,咱们今天要说的草厂地区。


草厂九条 京报网 张宁/摄



古河道上的胡同群



今天的北京城,成片的胡同群已经为数不多了,较为知名的,除了东四、西四,就数草厂了。


它位于前门附近,一共有十条胡同。从地图上看,这十条胡同整体地排列在一起,这也是北京城唯一一片南北向排列的胡同群。


草厂地区


据资料记载,元朝时这里是堆放芦苇的地方。当时大都城墙是土城,夏季城墙需要用芦席、蓑草覆盖防雨,于是在此设立了草厂(场),集中收储芦苇,以备汛期护城之用,因此有了今天的芦草园、草厂等地名。


而之所以形成这样排列有序的形状,则是因为明朝时的河道所致,当时这里有一条“三里河”。


今日的前门三里河 京报网 张宁/摄


北京历史上有两条三里河,都曾是京城的泄水河道,一条在阜成门外,因地处京城西部,俗称西三里河;另一条就是这里,形成于1437年的明朝时期,因距正阳门三里而得名,俗称前门三里河。


河水从金水桥流出,然后到护城河,护城河在前门东分成两支,其一顺着东南方向一直到流到鲜鱼口(“鲜鱼口”的得名也是因为这里曾是打鱼、卖鱼的地方);另一条沿着今天草厂九条的方向奔向金鱼池、龙须沟。


不过到了清朝中晚期,前门三里河不再作为泄洪通道使用,加之人口增加需要盖房子,河道就被填埋,人们沿着古河道的南北走势修起了一条条道路,逐渐形成草厂地区的胡同样貌。


前门三里河旁的桃花初绽 京报网 张宁/摄


今天在这里看到的河流,是2016年重新改造的,河水从珠市口东大街流经打磨厂、长巷头条西,穿芦草园、北桥湾、南桥湾、金鱼池、红桥,最后流入左安门护城河。


蜿蜒的河道两旁种着各种树木,周围的人们来这里散步、遛鸟,也是重现几百年前“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景致了。


清早遛鸟的老北京在亭子里闲谈 京报网 张宁/摄



辉煌一时的老会馆



绕过前门三里河,走进草厂的胡同,这里还保留了一些老宅院,细细探寻,能发现不少讲究之处。


过去咱们说到,正阳门、宣武门、崇文门一带,有四五百个不同名目的会馆夹杂在胡同中,这是进京赶考的外地考生,以及生意人在北京的落脚地。


今天的草厂头条还保留着麻城会馆,草厂五条有宝庆会馆。


湖北麻城会馆 从院子的宽度能想象到这里昔日的阔气 京报网 张宁/摄


资料记载,麻城会馆当年占地面积达124.44平方丈,相当于今天的1380平方米,拥有大小房屋40多间,大小院落十余个。


湖南宝庆会馆 高高的台阶、宽敞的大门显示出它的气派 京报网 张宁/摄


而这宝庆会馆(宝庆,是湖南邵阳的旧称),最初是乾隆五十九年,有老乡花30两银子在草厂五条买的一小块地,盖了几间房子,供进京的同乡栖身。


到了咸丰、同治年间,因为湘军战功赫赫,一大批老乡发达了,宝庆会馆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


当时的宝庆会馆占据了草厂五条、六条三个大院落,占地近1000平方米。


两座院落都是规模庞大,十分气派,只是随着时代的更迭,这里逐渐变成了百姓居住的大杂院,今天只能通过门牌和史料,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院落曾有的辉煌。



有钱买前门楼子去



除了会馆,草厂地区还能看到一些极具特色的民宅,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芦草园胡同的一处院子。


中芦草园胡同23号院落 京报网 张宁/摄


咱老北京有个著名的段子,说你们家有钱吗?有钱买前门楼子去!别以为这就是句玩笑话,据说那位买过前门楼子的主儿,就曾住在这座院子里。


尽管看上去已经十分陈旧,但从院落的大小和门上的装饰,还是能感觉到这座院子昔日的气派。


古朴的门墩 京报网 张宁/摄


门楣上精致的雕刻 京报网 张宁/摄


大门是老北京常见的如意门,门楣上有精致的雕刻。过去如意门里的住户一般是政治上地位不高,但却非常殷实富裕的市民阶层。


透过窗子看到的院中一景 京报网 张宁/摄


透过窗户看到的院子,最少也有三进深,老话说“庭院深深”,这样大的宅院,更说明了主人的财富积蓄不一般。


据附近的居民讲,从中芦草园到北芦草园的距离,就是这座院子的径深,东西有三个院子,每个院子又有两进,还有花园等景观。


院深示意图


当年长春堂的创始人孙振兰买下这座院子,随着生意的红火,院子也越来越气派。


长春堂是北京的老字号,药店于1795年开张,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以“避瘟散”最为出名,30年代的老北京还流传着“暑热天您别慌,快买暑药长春堂,抹进鼻孔通心腑,消暑祛火保安康”的顺口溜。


前门大街的长春堂


有一种说法是,民国年间,长春堂的掌柜张子余花钱在前门楼子“打了一次广告”,正月十五通过放烟花的方式宣传长春堂,因此人们就传言“长春堂把前门楼子买了。”


还有一种说法,民国时期,日本人敲诈长春堂,就把前门楼子拍卖给了张子余。


究竟如何,今天也无法得知了。不过这座院子的规模确实令人震惊,我们也能从中感知到,当年的这里一定有着另一番景象。



老北京胡同的缩影



今天走进草厂一带,还能见到很多原汁原味的胡同民居,虽然略显沧桑,但样子是人们熟悉的感觉。


高高的台阶,是过去的人们为了防水而建;


草厂五条 京报网 张宁/摄


陈旧的门墩,有些已经风化腐蚀了,还依然摆在门前,象征着主人的地位;


草厂地区各式各样的门墩 京报网 张宁/摄


大门上的对联,是老北京胡同的经典标志,红漆黑字,用字雕的方式刻在门上,表现了主人的信仰或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门上雕刻的对联,如今也不多见了 京报网 张宁/摄


不同的院落,有着不同的布置,远远望去错落有致,却有着一种和谐的美感。


草厂地区的一些胡同还保留着老北京的味道 京报网 张宁/摄


“前门楼子九丈九,九条胡同九棵柳”,有人说,前门草厂地区,就是老北京胡同的缩影,大概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前些年,这里是不少剧组拍摄胡同生活的最佳之选。


《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等反应北京生活的影视剧,都曾在这里取景,甚至就是选择一户老四合院进行拍摄。


门上的守门神贴画颇具年代感 京报网 张宁/摄


附近的兴隆街也保留着一些原来的建筑 京报网 张宁/摄


如今这样的地方不常见了。


不过比较新奇的是,来这里也能有一些意外收获。


有的院子别看只有一扇小门,推开进去却是别有洞天。


门牌上标着“两广书院”的一处宅子,归私人所有 京报网 张宁/摄

花草树木栽满了院子,倒有几分“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的感觉,住在这里想必是十分惬意的。



前门草厂一带,可能提起来很多人不甚了解,但它在历史上却是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为北京留下了数千户的人家,也造就了富有特色的旧城风貌。


胡同里的“汪汪~” 京报网 张宁/摄


它就像是一副老北京的画像,一砖一瓦,一街一巷,都饱含故事,将这座城市本来的样子跟您娓娓道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