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古瓷鉴定

 自华居 2016-12-07

唐宋古瓷鉴定

忆古众筹博物馆2016-06-29阅读原文

第二章唐宋古瓷鉴定

一、宋代的十大窑口

中国古陶器历史悠久,窑口多,涉及地域广阔,陶瓷应用材料也具有多样性,不但主要胎釉的成分有区别,在微量元素上也有一定区别。材料精细度的不同,加工工艺的不同,又加上窑口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模仿,造成了各窑口、各种产品的区别问题、年代问题、鉴别特征问题,其中正宗产地与窑系产品的鉴别是问题最多的。(注宋代地缘相近的瓷窑间相互学习,产生了很多互仿的产品,这样比较接近的窑口制品,常被称为。窑系产品。。

在这里例举宋代着名的十个窑口瓷,对前人的经验进行科学的历史的分析,厘青十个较大的有影响的窑口的鉴定特点,采用抛砖引玉的办法,供收藏与研究人士参考,提升古代知名窑口研究工作的关注度。

1

汝窑

宋代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一带。宝丰县在宋代隶属汝州,所以称为。汝窑。。其窑址的寻找历时多年,从2o世纪5o年代开始,直至80年代才在河南省宝丰县发现。汝窑作为北宋晚期的宫廷窑址被发现,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大成绩。汝窑在北宋晚期的元祐到崇宁年间(11oo-1127),为宫廷烧制了御用青色瓷器,这些瓷器烧制精良,以单色微青蓝色彩为色釉,从目前标本、窑地挖

掘出土及传世器来看,大多数以盘、碟、洗、尊、碗、瓶、盏、水仙盆为多,盘、碗、碟、洗的足外撇,满釉裹足,支钉烧制,多有细开片,并显线边沿上翘。真正的宋代汝窑瓷器的社会存量极少,所以民间收藏家即使有一件明清时期的汝窑仿品也感到庆幸。继宝丰县发现汝窑窑址后,又在临汝地区发现同类产品,从近来考古

发现来看,进一步论证临汝系汝窑生产约150多年以后的产品,又将临汝定为民汝,这意味着汝瓷的社会存量可能会扩大,未来对汝窑瓷的认识也会增进。

汝窑瓷的鉴定

器型小件多,香灰胎,口薄胎薄,足、口皆外撇,有釉,裹足,不露胎,都是重要鉴定特征。也有雕花、贴花,拉坯多为口沿薄而挡手,也有些因流釉而将撇足的弯部填平,看起来不弯不撇,其实是撇足。

釉色青蓝而淡,有细开片。开片有上翘的特征,这与烧制工艺有很大的关系。

在釉层及胎之间有气泡,但少而稀,古人称。寥若辰星。,可见没有熔化的蓝色颗粒,有白色僚翡翠中苏绵的釉,是熔融后的绵态物。

有”以扣之声如木的器件多为真”的说法。但也有不是木声的,如明清时期仿汝瓷生产的多泛蓝,无木声。

底部为满釉裹足,有似如芝麻形的小支钉痕迹,痕迹有灰、白及透明釉,产生支钉部位硅化的各种不同类型,也有足无釉裹于底的器件。

假的多数在重量、色度、开片、气泡上出现问题,而清代仿制的多数泛蓝,较重或太轻,声音及气泡也有很大差别。

汝窑撇口又撇足,口薄胎发本多如

泡如晨星芝麻钉,开片有沁百圾俗

釉料没化有色点,小小料点雾绵如

更新中....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