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hjmhjmhjmm 2016-12-07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 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梦幻,又何必斤斤计较于成败得失,还是放眼大江,举酒赏月吧。

 【出典】 北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注:


  1、《念奴娇》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惊涛拍岸:有版本为:惊涛裂岸。

    雪:比喻浪花。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

    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有版本作樽。通“樽”,酒杯。

    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3、译文1: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历史)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西边的旧营垒,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译文2: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幻,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译文3:

  滚滚长江向东而去,有多少英雄人物淹没于滔滔巨浪。昔日战争时构筑的营垒两边,人们都说是当年周瑜曹操赤壁大战的战场。奇形怪状的巨石直插云天,惊天动地的浪潮拍打着江岸。卷起千万堆霜雪般的巨浪。美丽的江山啊,就像一幅图画,一时涌现出多少英雄好汉!

   回忆起遥远的周瑜当年,刚刚与美丽的小乔结婚,英姿勃发,雄心昂扬。头戴纶巾,手摇羽扇,谈笑镇定,顷刻之间,曹操那如云的战船就化成烟灭消亡。今日神游于三国的古战场,想必人们会笑我多情善感,头上已经华发斑斑,人生啊,就像一场繁华美梦,对着江天明月祭奠英杰,把酒浇洒江上。

   译文4:

   长江滚滚向东而去,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也像这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西边是古战场遗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战场。这一片地方乱石高耸入云,江水汹涌,波浪拍击着石岸,击起雪白的浪花。这美丽如画的江山,历史上曾孕育、造就了多少英雄豪杰啊!

   回想当年,周瑜与小乔姑娘新婚燕尔,显得那么英俊潇洒。他穿着漂亮的衣服,手摇着鹅毛扇,谈笑之间,就把曹操的大军火烧净尽。我在这古战场上神游千古,真是应该笑话我自己,这么多愁善感,什么事业还没做成呢,头上就已生出了白发。人生真是像梦一样,即使是英雄豪杰也难免要被大浪淘尽,我又何必自寻烦恼呢?还是斟上美酒,邀请江中的明月共饮一杯才是!

   译文5:

   长江滚滚朝东而去,千百年来,那些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这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常说,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层层雪似的浪花。俊美的江山啊,那时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正是姿态雄俊。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便在浓烟烈火中烧成了灰烬。神往于三国的古战场,不禁笑我太过多愁善感,以至于早早生出了白发。人生就像一场梦,还是把这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译文6:

   滔滔的长江奔流不歇,千古风流人物被惊涛洗绝。人们都说,旧垒西边的赤壁,三国周瑜曾建伟业。峭壁直插云霄,怒涛拍击江岸,浪冲岸阻卷如潮,涌起千堆皑皑雪。锦绣河山美如画,当时涌现多少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初娶小乔年正少,雄姿英发展才略,言论见解更高超。持羽扇,戴纶巾,运筹帷幄,谈笑间,敌船灰飞烟灭。神游故国,世人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人生如梦,还须洒酒祭奠江月。


 4、 苏轼(1037~1101,出生于公元1036年12月19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xīn)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造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苏东坡传(林语堂著))


   5、苏东坡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气势磅礴,雄浑豪放,大开大阖,场面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并开创后世豪放派的先河。我很喜欢这首词,反复阅读欣赏,越欣赏越有味道,无怪乎被世人誉为“千古绝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作者挥舞如橼巨笔,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紧密联系起来,描绘勾勒出一个极为广阔而悠远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联想到风流人物的卓越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长河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读起来气势恢宏,大气磅礴。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点名该词的主题,赤壁怀古,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一句集中描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惊涛骇浪猛烈地抨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作者从不同角度,又诉诸于不同感觉,浓墨重彩地进行了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宋词风格,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万马奔腾、电闪雷鸣、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总束上文自然景观,带起下片的历史人物,联想顺理成章,过度自然流畅。前文为我们描绘的精彩画卷不由不使人发出“江山如画”的赞叹,锦绣河山,地杰人灵,如画江山必将产生光耀千古的英雄豪杰。三国时候正是英雄云涌,奇才辈出的年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

   上片立足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

   “遥想公瑾当年……灰飞烟灭”:

   在三国这个历史舞台上,英雄人物风云际会,而最令东坡向往的当推周瑜周公瑾。词中以“遥想”领起五句,集中写青年帅才周公瑾,既然是作者的向往,必然要挑选最能表现人物的素材。史载,建安三年,孙策亲迎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建威中郎将”的官职,并同他一起攻取皖城。周瑜取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这一细节,以美人烘托陪衬英雄,增加了许多情趣。接下来从容貌仪态上写周瑜儒将风流姿态,大敌当前,谈笑自若,指挥镇定,强敌瞬间瓦解。

   “故国神游……华发”:

   这里边有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同黑暗的政治现实和横遭贬谪的坎坷处境大相抵牾,思绪深沉,感慨顿生,仕途坎坷,壮怀莫酬,词人自感苍老,同年方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恰成鲜明对照。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历史现实交相震撼,词人于天地之中顿生达悟,感慨万端,既然人生如梦,何不放怀一笑,驰骋于山林、江河、清风、明月之中,洒脱情怀于此略见一斑。

    这首词雄浑壮丽之至,大起大落,横绝今古。既认知人生如梦,又极写人生之辉煌,使人难辨其究竟消极还是积极,人生功业虽辉煌而终归于梦,但纵使人生如梦毕竟曾经辉煌,也许如梦的辉煌人生更值得珍惜,更惹人向往。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在雄长豪宕壮丽恢弘之中,隐然一种低徊婉转深隐幽微的情思绵绵不尽。

   【艺术特色】

    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词的典型代表作品,也是苏东坡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大江东去歌就其基本构思上看,巧妙独特,新颖别致。本文以大江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从大江落笔,由江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人,由古到今,最后由人及江。想象丰富驰骋,画面波澜壮阔,人物贯通古今,起于大江波涛汹涌,收于大江静谧映月,首尾相顾,结构紧凑,大起大落,大开大合。但是,景物与人物,历史与当下,描写与抒情,紧密衔接,浑然一体。

    大江歌就其节奏与旋律上看,高亢与低佪互相辉映,相得益彰,激情高昂,荡气回肠。词的开始就放声高歌,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旋律高昂激荡,场面恢宏壮阔。接下来深沉厚重地低吟慢唱,“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继而写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缓缓抒情,表达了作者赞美江山,怀念古人的思想感情。尤其是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高起低收,首尾想照,丝丝入扣。这首词,读起来音乐感非常强,高低结合,错落有致,旋律优美,余音袅袅。

   大江歌精致描写很有特色。

   上片以写景为主,主要描写赤壁的景色,同时兼怀古人,仿佛是由远景、近景、特写等一组不同的镜头组成的画面组合。首三句,仿佛是远景扫描,长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亘古不变的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铺陈其事,是近景的定格,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人道是”三字,表明作者也不知道此处是不是真正的赤壁古战场,只是借“赤壁”之名咏写古事,抒发感叹。上片最后两句,是整个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引起了下片对周瑜的追怀。

    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这个主要的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想当年,年轻的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他是那样的英俊潇洒、倜傥风流;他又是那样的富有谋略,谈笑之间,曹军便被打得落花流水。周瑜少年有为,在年轻的时候便建立了世人瞩目的赫赫功绩,而自己现在已鬓染霜华,却一事无成,一腔报国之志无处施展。这是让诗人无限感伤的原因所在。“多情应笑我”始,自我伤感之意由此可见。华发早生,功业无成,失望之余,词人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因而结尾二句归结为词人深沉而又颇多消极的慨叹。人生如梦,世事沧桑,面对滔滔东流的江水,词人只有举杯对月,自浇心中愁绪。这首词在吊古的基础上伤今,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

    此词在今人王兆鹏、郁玉英、郭红欣的著作《宋词排行榜》排名第1名。该排行榜以“历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唱和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互联网链接次数”五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历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1,历代评点次数排名第8名,唱和次数排名第1,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排名第1,互联网链接次数排名第11名。


   6、考查苏轼的诗词与文集可知,他的关于“人生如梦”的思想观念,最初发轫并形成于知徐州时期,而定型于黄州时期。欲知其“人生如梦”观的定型,先必溯源其“人生如梦”观念,明其“人生如梦”观念的基本内涵。


   苏轼“人生如梦”观念的理论成因得力于佛教。正如孙昌武先生所说,“‘如梦’是(佛教)大乘十喻之一,是佛家人生观的表现”,“人生如梦”是一个佛教概念。中国本土虽然也有庄周梦蝶、蕉叶覆鹿、南柯春梦等寓言,但把梦与宇宙人生明确而紧紧联系起来,并予以最为深入论述的,却是佛教。大乘佛教无论是般若系还是唯识系的各种经论,无不连篇累牍地提到以梦为诸法本质的譬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最着名者,如《大般若经》卷一、《大智度论》卷六等以十种譬喻说明诸法空相: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等,此即所谓“般若十喻”,其中即有“如梦”一喻。又如《维摩经?方便品》表示“人身无常”之十喻,也举出梦喻。至于《金刚经》结尾的“六如偈”,更是最广为人知的偈子。其实,佛教“人生如梦”应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人生是一场迷梦,盲目而缺乏方向,缺乏自觉性,并且无法把握自已的命运,就好像人在做梦时无法掌控自己的潜意识心理活动一样。二是指人意识到人生、世事的虚幻性、不实性,人生是一场梦幻。

   因为梦的虚幻、无常性质是最能为人所理解的,以梦喻诸法、人生也是最为恰当不过的。苏轼这一时期经由自己静坐和读经的实际体会,而对佛经中“人生如梦”观念有了深刻的肯认,自然在其文学创作中表露出来了: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西江月?黄州中秋》)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醉蓬莱?重九上君猷》)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中年忝闻道,梦幻讲已详。(《去岁九月二十七日在黄州生子名遁小名干儿颀然颖异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于金陵作二诗哭之》)


    这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有三,上录最后一句为苏轼元丰七年离黄州后丧儿之痛中所吟,含蓄地透露了他这一观念的佛学思想来源;“世事一场大梦”是元丰三年八月初到黄州后所作《西江月》的开首一句,简直可看作是苏轼此时对人生的定调;而“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则是元丰五年七月所作《念奴娇》的结句,又可看作他对人生本质认识的基本结论。


  综上所述,苏轼的“人生如梦”的观念是源于佛教中关于“诸法如梦”、“如幻三昧”、


   “一切譬喻中,梦喻最胜”的思想,而其“人生如梦”观的成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知徐州时开始萌动、形成,至黄州后才基本定型、成熟。

    对于苏轼来说,仅仅体验和肯认这一观念是不够的——即便体验到“人生如梦”又如何!难道真的要沉沦、消极下去?当然不是!那么接下来,有无可能打破或超越这一层观念而进入更高的境界?这才是苏轼——一个自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以积极进取为人生主色调的文人的深层思索。从资料中可以发现,苏轼的“人生如梦”既不是一般文人在政治坎坷时期的自我排遣,也不仅仅停留在陶渊明式的片面理解上,而是在大乘佛经的影响之下,通过多年持续不断对“梦”理的深入探究,在参究“如幻三昧”中梦觉平等不二含义的基础上,力图捏合儒家与佛家、入世与出世、进取与旷达而为一,并化入其人生实践中,直至生命终结,显示了他积极进取、创新的主体意识和人生精神。

   

    不仅人生的一切如梦,人死亦如梦。这种彻底的如梦观在他回朝做翰林时已明确地表达出来。在讨论古人的前生后世轮回转生时,他说“前梦后梦真是一,此幻彼幻非有二”(《王晋卿前生图偈》),前世是梦,后世也是梦,生是梦,死也是梦。既然连“死”也是梦,那么就杜绝了存有“死”方能解脱一切之念,不再以为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这种居于梦觉平等观念的如梦观,正是对人生如梦的悲观消极倾向的反动,从而能够重新定义人生价值。


   到了苏轼生命的最后阶段,即在他从岭南北归后,饱经迁谪、别离、病患甚至死亡经验的苏轼,似连“人生如梦”这一观念本身也不再执着,在用到这一概念时语气都是淡定平静的,似乎是顺理成章,无须再加论证的——“无足道者”:


    某年六十五矣,……已前皆梦,已后独非梦乎?置之不足道也。(《与李之仪五首》)(论苏轼的“人生如梦” 郑群辉)


   7、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伟大的人都免不了多灾多难,恐怕苏轼也难得幸免。自古文人多情愁,源于才华,也终于才华。苏轼的才华为他的一生做出了选择。若不是他才高八斗,又怎可入朝为官?若不是他才倾九丈,又怎会遭逢“乌台诗案”?若不是他才略贯天,又怎会流放远方、客死他乡?若不是他才称天地,又怎么能被一千多年以后的我们所熟知所钦佩?才华造就了他文学史上辉煌的一生,也孕育了他政坛名利场上屡战屡败、遭人暗算的结局。自古英雄多磨难,我们这位书香世家出身的文坛大家,也该列入其名了吧!

每当你去亲近大自然,难道你就不感到你的心弦随着那青山碧草的轻快流动、随着那奇峋怪石的锋峦迭起而震颤吗?难道你就不想到,也许你苦苦寻觅的未来就隐藏在某一株小草的身后吗?不管你有没有体会,对于苏轼来说,他总能从大自然的细微之处寻觅到他内心深处所呐喊所企盼的东西。更何况是曾经留下了千古豪杰泪,万代英雄愁的古战场赤壁呢!

我们可以想到,这样一位文人,每每来到这留下了太多太多遗憾和感情的地方,怎么能抑制住内心即将喷薄的郁愤,又怎么能不把他的热情,他的理想,他的牢骚不平完全释放出来,不管这里有没有承载他的席位。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否体会得出一位47岁的中年人在此那时那地,所要表达,所要吐露的是对当今“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对曾经也同样屹立在这片土地上的无数英雄豪杰、风流人物的无限感怀。他们,都已随着岁月的尘封,化作了历史车轮下的一屡屡印痕,但是这印痕,却恰似印在了苏轼的心田之上。古人尚可拚出一生搏一回,而当今的他,或许连个印痕也算不上了吧……

他惟一可以念想的,只有“大江东去”,只有“灰飞烟灭”了。

我要说:虽然人生就像梦一般虚幻迷离,我们却依然要向江中的明月洒一杯酒水,以表达我的敬意与深思!

   

   8、一个不谙世事的多情女子,时常于梦中与您相会。“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哪怕只能成为您的红颜知己,一个匆匆过客,我也愿意。


   让时光溯至九百多年前,我想我是您的第二个爱妾,与您相处的时间远超过侍妾朝云的二十三年。陪您寒窗苦读,与您同舟共济,哪怕生活多么困窘,我也不会有任何怨言。因为我爱您,在您身边,我体会到另一种人生。


   从小您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着惊世之才。您懂诗、词、赋、散文,还有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奇才。您满腹经纶,由进士考至制科头等,为北宋王朝效力,却“一肚子不合时宜”。您口直心快,让我爱恨交加。何以这样说?还记得您因一句“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因一句“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在湖州被捕入狱吗?王荆公说您以诗文攻击新法、讥讽朝政、指责皇帝,而我明白那是因为您忘记了父亲给您起名“轼”的目的,是劝诫您要稳健做人,而不是毕露锋芒。您那时刚步入社会,年少轻狂。


   您还记得陈公弼和您给他写的《凌虚台记》吗?过后您不是已经醒悟过来了吗?为什么还如此桀骜不驯,以致一错再错,管不住自己手中的笔杆?“乌台诗案”后,因为在朝廷与程颐的一句玩笑话“此乃鏖糟陂里,叔孙通所制礼也”,您卷入了多年的“洛蜀党争”。此事难道不该责备您那总爱炫耀才华、好发议论的缺点吗?您为何不像您孩子苏迈那样,做一个天资朴鲁的人?假如您能改正这个缺点,或许您就不会有如此跌宕的人生了。


   虽然这样,我想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爱您,因为您的豁达坦然。记得您因“乌台诗案”整整被拘押了一百三十天,然而出狱后您却一口气写下两首诗,其中四句我印象最深,“却对酒杯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到谪居落寞的戴罪犯官,您并没有把挫折记在心里,而只当成是梦,从不追忆,那是何等乐观的态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您丢官降职,被贬黄州,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窘迫,然而您并没有畏惧和退缩,而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脱下文人的长衫,穿起农夫的短打,哪怕“俸入所得,随手辄尽”,您也毫无因之烦恼。亲手建造临皋亭和雪堂,您潇洒地在黄州城东门外的土坡上自称“东坡居士”,耕田种地,丰衣足食。文人种地是一件很丢人的事,而您却自号“东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劳动过程中,您善于发现其中的审美趣味;在劳动过程中,您努力摆脱困境的束缚,使得“居士”远远超于“居士”本来的含义,使得“潇洒”一词在险阻和磨砺中成为具体。当时,您在黄州成为了雅俗共赏的人,您获得了农夫和士大夫的双重赞誉。


   遭遇囹圄之难、灭顶之灾的您,能勇于面对自己,勇于解剖自己,直面自己的人生缺陷,这是一件让我感到高兴的事情。那时的您转变了人生态度,开始懂得收敛锋芒,知道自己致命的弱点就像树干上漂亮的树瘤,石头上美丽的花纹,再美好也都是一种病症;那时的您去掉了不可一世的傲气,去掉了小家子气,变得稳健端庄、虚怀若谷、刚毅坚卓,在努力改造后趋近完美。在黄州废弃的枯井里,您不是那只井底之蛙,而是做一切能使自己快乐的事情,成就真实的自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滚滚东逝的长江,您发出了响彻千古的天籁之音。世事变迁、宦海沉浮,您把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都凝聚在了黄州那长江边的赤壁上。可以说,您造就了赤壁;也可以说,赤壁成就了您,成就了您在豪放词派上的巅峰之作。“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您歌咏人生,不必因为虚幻的历史而顾自多情;您感慨宇宙,而最后为何却举起酒杯独自领略那美丽的夜晚?是否,在您心中,只有江水和明月是永恒?而这,这样一种理智,这样一种豪阔,这样一种文人情怀,不也正是我爱您的原因之一吗?自古女子皆爱才。


    我爱您,还因为您时刻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您异常喜欢交朋友,并且无所顾忌,可见您的内心盛满真诚,以致原配夫人王弗不得不时刻在屏风后面看着您、提醒您,生怕您结交损友。您孩子般的率真,总爱给人或物乱起名字,给陈公弼儿子陈慥来一句“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又在春游没吃没喝时写出这么个便条儿:“需要潘家放错水,更需刘家为甚酥。”此等幽默,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是啊,在您眼中,人不过是宇宙的一粒微尘,“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生命之须臾,又何必给自己徒添这么多苦恼呢?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别人带来快乐,难道不是好事吗?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样的幽默,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您的可爱。


    我爱您,还因为您任职期间的忠于职守,在地方做好了人民的父母官。记得您刚到徐州上任,便遇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当时的您,不畏艰难,亲临前线,冷静指挥,想方设法将洪水挡在了城外,四十多天后,终把洪水引入黄河故道,使其退去。还记得,您由于“洛蜀党争”知难而退,选择了在杭州做官,那时您重游“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却因为不满西湖现状,说了一句:“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我知道,您有着这么一个信念:一定要治理西湖。于是,您疏通湖底,修“苏公堤”,沟通西湖南北,修筑六座桥,九座亭台,和三座小石塔,用美的情愫打动种水草的违规者,将功利性与审美性很好地结合,使得“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成为最著名的人文景观。诚然,对世人而言,您这种苦中作乐的功夫,您这种对国计民生始终的热情,不仅是一次文学拯救,更是一次生活拯救。


    我爱您,爱您那才子的风流,爱您那似水的柔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谁,让您魂牵梦绕?是离世的王弗?梦见“小轩窗,正梳妆”的妙龄妻子,您“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如此哀怨缠绵的挽歌,唱出的定是您无限的悲恸与惆怅。“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面对您第二位妻子王闰之的离去,您又怎一个“哀思”了得!是的,您在文字中歌颂得最多的还是您的那位侍妾--朝云,是因为她丰富了您洒脱不羁的人生,是因为她在您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虽然您只认为她是您生命中的过客,然而您的多情,您的柔情,却如一江温润春水,潺潺沁入佳人心扉。由此这一过客也绝不平凡,绝不普通。是啊,能成为您生命中的女子,哪怕只被您视作一株芳草,我想也是幸福的。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诚如您的感慨,物事无常,稍纵即逝,然而,当自己选择了一件正确的有价值的事情,就理应义无反顾地去做。是的,因为倾慕,我甘愿成为您生命中的这么一个痴情女子,哪怕您从不曾认识我,我也甘愿在您背后默默支持您、体贴您,与您共渡难关,相濡以沫;与您参禅悟道,谈诗论文。以一颗忠敬如一的心给您带来精神的理解与愉悦,以一颗忠敬如一的心为您的人生旅程红袖添香。


    我爱您--苏轼,爱您的稳健端庄、刚毅坚卓,爱您的心怀天下、悲悯苍生,爱您的风趣幽默、坦率真诚,爱您的狂放不羁、豁达洒脱……


    于此,我给您写下这样一封书信。


    希望时光轮回至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亦能在梦中与您携手相会那幽幽篁林,与您泛舟同游那潋滟西湖。  (董菲)    


   9、“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

    今宵把盏相邀,酒一樽还酹江月,人生如梦,付一叹一笑间。望云卷云舒随风吹,双眼朦胧醉今生;何去何从苦今生;阡陌纵横,我亦不懂,此生为谁痴狂.......


   10、我喜欢读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喜欢领悟其中二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如生产橡胶制品一样,企业需要弹性,人生更需要有弹性。面对困境与挫折,倘如有了弹性,减压回松能复原,则缓和了撞击、重建了平衡、避免了扭曲、保全了物性,也许会创造和谐。人生如弹簧,增压则坚强,减压则释放,常笑可解忧,自信在乐观。大自然既能创造物性,同样也能成为心灵的慰籍,

   时下的社会,物欲横流,人心不古,潜规则在各行各业懦动,社会环境我们无力扭转,但可以通过改变心态来应对。说白点,凡是干正经事业,这年头挣钱都难。但钱永远是挣不完的,也不属于一个人挣,只要够用,有富足就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儿孙自有儿孙福。凡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今生。  

   人生的弹性就是:白天忙工作,心不旁骛,争取与顾客双赢;夜晚寻网趣,活应有乐,何必怜光阴去留。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劳力后劳心,慢慢地你就会感觉到,心胸变得博大和而宽敞,语言变得幽默而风趣。

   人啊,无欲则刚,有容乃大。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在现在的社会,人生需要弹性,弹性意味成熟。人生弹性就是从容,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人生弹性就是大气,不需要向周围申诉求告。人生弹性就是淡泊,遇事看的开,凡事不偏激,不张扬,不声张。人生弹性就是沉稳,急事缓办,缓事急办,办就办好。人生弹性就是厚实,富日子过,穷日子照样过,吃不过一日三餐,睡不过占床榻之地,买多套房,存许多钱有何益。人生弹性就是微笑,看开一点,忘记昨天,珍惜今天,憧憬明天。人生弹性就象弹簧,能屈能伸,抗压有力,舒放有度。不能超压,不能放纵。或许正是草根人生积极进取的表现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犹如一场时空之旅,人只不过是时空中匆匆过客。从生到死只有短短几十年,在宇宙的时空中,不过是转眼即失。何不超然点,借鉴苏夫子的生存智慧,达观态度,领悟“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的洒脱精神,也许弹性人生更有韵味。

   人生有弹性,微笑对征程。增压需吃苦,不做井中蛙。减压写文章,尝试与君谋。问学商儒间,吟醉送年华。常赋短歌乐,不羡富民候。

   用弹性的心态去对待未来的社会与生活,学会并享受弹性人生。


   11、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滔滔的长江水昼夜不息地向东流去,排天巨浪卷走了千百年来的多少英雄人物。在那古战场的西边,就是人们传说中三国时周瑜与曹军激战过的赤壁。岸边山石陡峭嶙峋,像利剑一般穿破云霄。发狂似的巨浪毫无约束地撞击着江岸,卷起的层层浪花好像冬日旷野上的千堆白雪。大好江山,如同一幅壮丽的巨幅画卷。在那样壮怀激烈的年代里,曾有过多少英雄豪杰啊。

   禁不住的神思千里,想到当年的周瑜是多么的潇洒俊逸,而刚刚娶得美丽的小乔更让他意气风发。他有着儒将的风雅和智慧,气闲若定,温文尔雅,却在从容的谈笑之中就使强敌的万艘战舰在熊熊大火中像灰烟一样散尽。抑制住激荡的情绪,回到现实中来。在这样的古战场凭吊前人,任思绪自由驰骋,内心充满着巨大的感动。不禁摇头嘲笑起自己的多情,难怪头发早早被蹉跎成了花白。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梦,无论怎样的功业都将随江水逝去。还是满斟一杯酒,祭奠滔滔江水和朗朗明月吧!

   好像是村上春树说的吧,从不看活着的人写的东西。我想他总有他的道理,虽然我并不觉得有什么道理。可能是觉得经过岁月;中刷的文字才会带给内心沉甸甸的感觉吧。不过,就旅游来说,我承认自己始终喜欢去有山有水有古人遗迹的地方,总觉得原本单纯美丽的山水往往因为古代文人墨迹或者一段逸事佳话,就变得格外有吸引力。

   我们其实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自己、对别人、对已知的、未知的世界,甚至已逝的世界。所以我们禁不住地凭吊随岁月风尘消散的日子,并管那叫做历史;我们豪情万丈或者充满忧虑地畅想着未来,这一切往往因为无法真实地触及而格外容易让人感慨万千。虽然这样,可我们仍然无法逃避现实,尽管现实事实上并不见得比过去或未来糟糕,可相对于我们无法真实体验的那些逝去的岁月,现实生活的诱惑力显然就要小得多,而可以抱怨的又多得多。所以我们宽容地对待着历史,在积淀千年的沉重空气中自得其乐地呼吸,却并没有意识到每呼吸到一口新鲜空气是多么艰难。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前代可能也是在这样的心态中、在对历史的思考中夸大着向往之情,隐隐抒发对现实生存状态的不满。总觉得是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环境阻碍了雄心壮志的实现。这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纵容。不愿否认自己的能力和抱负,所以把一切都归罪于生存的时代和环境。


   12、在书香的天空下,我领略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展云舒”的那份超然;我感受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那份大气;我想像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那份凄凉;我还能品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那份美丽;我更能体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份自信!在书香的天空下,我知道了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我也开始渐渐懂得我们这个世界是真善美与假丑恶不断抗争的空间,但我也更加坚信,人性闪烁的美丽是宇宙中永不褪色的光辉。


   13、悠扬凄美的旋律暗示我们:时光的飘荡就像潺潺的溪水一刻不停地向下流淌,岁月的穿梭就像天边的流云转瞬即逝。


   夏日的繁盛经不起一次秋雨的摧残。轻盈的舞步很快被秋日的帷幕遮挡。时令的轮回更替是自然规律。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经过夏日的繁盛,才会有秋天的成熟和收获。


   青春的美丽经不起岁月的摧残,花样的年华很快被时光沉淀为成熟和淡定。人生的春夏秋冬也是规律。青春时放飞梦想,用汗水辛勤耕耘,成熟后会收获沉甸甸的希望。只是人生的四季没有轮回。花谢花不会再开,春去春不会再回。所以,每逢秋天,睹物思人,总会令人心生惆怅和感伤。


   岁月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流过我们的身边,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回眸,瞬间已是经年。回望来路,屐痕累累,深浅不同。凝聚着往昔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串串脚印承载的是岁月的沧桑,沉淀下来的是如梦如烟的记忆。谁不希望青春永驻?谁不愿意好花常开?可是,又有谁能够穿越时空的隧道,穿越走过的年华,回到从前。有谁能够有无穷的力量改变时间的轨迹呢?阻挡永不停歇一泻千里的岁月长河呢?


   到了人生的金秋,一切都已经淡然。生命中收获的朋友和财富,不经意间流逝的友人和其他,都成了过客或插曲。到头来都将灰飞烟灭,浪淘尽。剩下的只有无可奈何和坦然面对。要不诗人怎会感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4、老年如海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历尽世事沧桑,阅尽人间浮华。往事如过眼烟云,人生如南柯一梦。


   历尽坎坷,方知平安就好;历尽艰辛,方知忍耐就好;历尽磨难,方知从容就好;历尽繁华,方知知足就好。


   经历过忧愁,才知道快乐的实质;经历过痛苦,才知道幸福的真谛;经历过挫折,才知道成功的意义。


   最高远的是天空,最博大的是大海。


   大海是生命的起源,在接近轮回的老年,耄耋时,心如海。


   老年最懂“道”。青年追求“千锤百炼出深山”,老年注重“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年的成长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年的境界是“老人与海”;青年励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老年崇尚“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青年梦想“大有作为”、“人定胜天”,老年懂得“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万事发乎自然,人在自然面前是很低能、很无能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道亦有道道无常。


   老年最懂“禅”。未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却深知“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仓央嘉措)悟有三个阶段:“勘破、放下、自在。”若要自在,必先放下。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老年最人性。“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在宿命的轮回转角处,不必“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往事已“百川东到海”、“逝者如斯夫”。老年已淡忘了“信念”、平淡了“主义”,人性的光辉闪耀在心底最柔软、最动情的一处,就如那轮明月,静静地照在苍茫的大海上。那暗暗涌动的、那潮起潮落的,不是风的私语,而是月的印痕。


   老年也有缺点。


   老年最世故。过度的“包容”导致原则性下降。人生走过青中年的“江”和“湖”,老年常常变得很“江湖”。但若仍然锱铢必较、好勇斗狠,则人称为老不尊。可能因为,有时情深似海,有时性如海啸。


   老年最颓废。听厌了红尘古道,看惯了浮世烟云,岁月沧桑,人生沉浮,消极随之而来,悲观不可避免。有人感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有人悲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人怅然“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老年最古板。吃的盐、过的桥太多,导致经验主义,甚至顽固不化。要懂得“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太快。”浩瀚的大海总是在大浪淘沙。


   所以,老年要深邃,不要颓废;要乐观,不要悲观。要听如海子的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老年,是人生最包容最睿智的阶段,如海之浩渺。


   15、烟花用极短的时间诠释了生命的美丽,让世人在这个信仰渐渐缺失的年代里领悟到一种失落的永恒。生活并没太多附属的华丽,也没有太多侥幸的过渡,只有残酷的轮廓等我们用厚茧的双手去抚平,待我们用真诚的付出去弥补情感的缺憾。“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做一朵开在尘埃里的花,不必在乎别人的忌惮,不必在意别人的嘲讽,当美好开满一窗光阴时,你就是别人眼中最美的那一朵。辗转一生里,永远让人最难忘的不过于用自己性情的写真去演绎一段灿烂,让心里的阳光晒干那些潮湿的日子,遥寄一份温暖给远方,即使有点微弱,也能彰显生命的伟岸,人世的厚赠。


   16、溪水急着要留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河边绿树的栏前,曾那轻易地道别,沧桑了一年之后,心像住在花园一样,在每一个这样如水的月色里,微风拂过时,周围充盈着无可比拟的郁香。


    很欣赏苏子的那句话,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生竟然是一场梦?在醒来的时候,什么也没有,那么如果真是这样,干脆就在得意的时候尽情轻歌曼舞吧,莫使金樽空对着冷冷的月色,或可以盛一杯盈盈的月光,在江心舟上还酹,唯见江心秋月慢慢变白…可以吗。可以吗!


    这是多么的悠然与惬意啊,想必只有湖心亭残垣上那一只形单影只的白鹭才有这样的心情了吧!它内心是空灵宁静的,静静地伫立着,待到初阳掠过翠绿的草地,拾起草尖露珠的一刹那,凭虚御风,羽化而登仙。


   白鹭明静的世界,才有明静的歌。


   请原谅我制造出这幅孤寂而又有点凄凉的画面。在这清风徐平水波不兴的旅途里,应是吟哦明月之诗窈窕之章的大好时光,何必自赏遗世独立的唯美呢!何苦感伤窗外花飞花谢的场景呢!要知道,蚕是被自己的丝束缚的,羽化成蝶或成下酒物只在一念之间。一念便成永恒。


   一切似乎是冥冥之中早有安排,每向前一步,总会感觉到一些无形的东西,或喜或悲或快或慢,时而清晰时而朦胧而又真实,面目可狰而又和蔼可亲,这就是必然,成长中总有一些不尽的无形的惆怅,总是有一点遗憾.或许就是因为有,所以知到白鹭的明净,江心盈盈月光是那么的闲适安然凭虚御风,那么的怡然自乐已羽化登仙。


   也可以是吧。曾经爱过的人,曾经做过的事,或许以后会懂得,虽然当初很珍惜,但并不正确。一路走,一路丢弃,一路寻找。年少时,有很多的奇思妙想,可总是等到苍海桑田之后也不能实现,时光把他裹住的礼物赠予给渐渐长大的我们,得到的是年少时的无法想象的现实。随着岁月的增长,我们失去了,失去了年少无所谓惧的,那种天真的纯粹的,爱的能力。理想很丰满,可我们还是眼睁睁地看着它一天天地消瘦下去,而无能为力。那么,既然是这样,我为什么对某些事恋恋不舍对某些人念念不忘呢!对于那些自其变者自其不变者而有何羡乎?


   多希望能悠悠地行走,明净得如白鹭一样的歌。


   年少的我们,已渐行渐远,那颗曾经轻狂的心,已不再流泪。人的一生最大的财富是回忆。没有什么比这更珍贵的了。石头可以在岁月的冲刷下今非昔比,唯有回忆,越来越清晰,弥足珍贵,无可挑剔。回忆是月光,紧握就变成黑暗......。


   行板悠悠,青春无悔,永不止步,要像冰心当年一样,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有泪可流,却不是痛苦,踏着荆棘却不是悲伤。


   其实,悠悠岁月,如果没有歌,然而自己可以唱一首自己的歌,不求一鸣惊人一呼百应,不求深刻,但求简单。在每一个宁静的深夜,静静聆听凡尘里的清唱,心灵的奏乐,微风拂过时,让它化作满院的郁香。


   秋雨还未滴落,青涩的季节渐渐隐去,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行板悠悠,只想唱一首明净的歌。


  17、读不尽的《花间》和《樽前》词,喜欢不尽它们的妩媚和缠绵,抚卷沉吟,真恨不能时光倒转,梦回隔了千百度的那段似水流年。

偶尔也于“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的词篇里寻得一些豪迈气概:像此刻,就正在《念奴娇·赤壁怀古》里激荡起几许昂扬的情怀。

流不尽的长江水,翻不完的滚滚浪涛,最爱看江岸边翻涌的雪色浪花,一堆堆积在脚下,如盐胜雪,那厚重的感觉总是让我怀疑:这流经时光,流经岁月的至清至纯的水里到底溶进了多少的历史,多少的沧桑,多少的变迁,多少个英雄好汉在此葬身,多少种武器兵刃在此深埋,多少的故事传说,多少的往事入烟,才溶成了滔滔江水今天的苍老和浑厚。所以,我愿学苏子,手执铁绰板,持铜琵琶放声演唱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子被贬黄州,英雄气结,用武无处,只能独自兀立江边,吊古伤今。我想象他并不颀长的身影,在江岸也能独立成临风的玉树。树欲静而风不止,更何况还有空穴来风,穴在心底深处--边疆危在旦夕,宋廷萎靡不振,空抱满怀报国雄心的苏子啊,却只能对一江春水空自感怀,空自沉溺。

沉溺之中,就看见了美将军周瑜--风姿潇洒的年少的将军,束装优雅,风度翩翩的美少年英雄。于是,熊熊大火在苏子的眼前蔓延:偌大的江面上船只如云,着火的战船和士兵在生与死之间着艰难的挣扎,雪白的浪涛成了火红和血红,血腥笼罩了江面,漫天浓烟,转瞬之间灰飞烟灭,一切都付谈笑间!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读及此处,直令我一个喜欢惯了风花雪月的女子,也升腾出万千伤悲,不是为了早生的华发,不是为了无情的岁月,不是为了古战场陡峭的山崖,不是为了染红了长江的生命和火焰,不是了卓异不凡的公瑾当年的羽扇纶巾,也不是为了连营几百里曹操的失算,而是自有千般叹惋涌至心间--人生几何,时光虚掷,苏子为了八百七十多年的战事思接千载,给千年以后的我们留下这份高唱如云的大境界,我不知道,在时空之外,苏子会以怎样的眼光凝视今天的我,周瑜又会用了怎样的目光审视苏子的词篇,但我总觉得,一切没有远去,英雄和诗人还在,他们只是出了一趟门--也许只是为了到门口的小商店里买一包烟或者一包火柴,为什么不可以呢?龙应台就说过,诗人刚走,马上回来!

于是我又记起苏子另外的诗句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如之奈何?

周公瑾输于胸襟,还是学苏子的坦然与超脱: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8、人生有很多东西都是说不出道不明的,似乎拥有又似乎没有,看似得到却又失去,而人生本身的感觉也是如梦如幻。很多人都有“浮生若寄”之感,苏东坡在赋中作过“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之吟,张若虚也曾大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之叹。

    人的一生充满了欲望和追求,巴不得把天下的权势、财富、美色尽收囊中。可人的一生究竟能真正拥有什么?即使都得到了人依然会觉得缺少什么,失落什么,人的心灵依然孤独、寂寞。

   金钱虽然诱人,但它却不能换得世间一切的东西,一个最穷的人莫过于除了金钱外一无所有;

   权势虽然尊贵,但它也会成为人生的枷锁,成为自己的掣肘,一旦倒台或下台,你随之而来的一切将化为乌有;

   爱情虽然美丽,但太虚幻,它只是上苍编织的一个绮丽的梦,用来慰藉人生苦短的世人,然而换来的更多的是寂寞;

   亲情虽然实在,但却未必能让心灵安家,身体与灵魂不属于同一个空间,它可囚住人的身体,却囚不住人的灵魂……

   把理想寄予权势或个人,理想终会随着风沙而坍塌或像美丽的皂泡一样瞬间破灭;

   把心灵交付金钱或家庭,心灵终会因迷失而空洞,或受桎梏而失血……

   那些有形的物质都承载不了人类的灵魂,只有艺术、文学、知识、思想等支起的无形的世界才能不断地提供给心灵应有的养分。可惜现在的人心太浮躁,等不及停下来汲取养分就又上路了。

   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出走,出走,去追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不断地在希望中失望,又在失望中希望,永远也停不下来。

   安妮宝贝在书中写道:“常常沿着铁轨的方向行走,追问永远到底有多远,可是永远没有答案……生命的实质似乎就是绝望与死亡。”

   台湾女作家简媜说:“我们还要一座壳吗?让壳内众所皆知的游戏规则逐渐吞噬我们的章法……我喜于实验,易于推翻,遂有不断地、不断地裂帛。”

   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张爱玲的看法,她说:“人生就像是一件爬满虱子的华美旗袍。”旗袍尽管华美,但身上却被无数虱子撕咬破坏,最终腐烂斑驳,直至消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华美的旅程,可在过程中都或多或少遭到虱子的侵袭,或许胡兰成就是张爱玲人生旗袍上最大的虱子吧。

   真是一语话尽人生的悲凉。

   年少不识愁滋味,只有待得一上层楼再上层楼后才会道出“天凉好个秋”的慨叹!也只有历尽人世沧桑的人最后才会有悲凉的人生意味。

   悲凉是一种境界。它不是忧伤,不是郁闷,不是怨恨,不是气愤,不是哀愁,也不是落寞。它只是嘴角一丝淡然的笑意,眼底一道从容的睇凝。

   悲凉是一种气度。它是把快乐带给别人,把悲伤留给自己;是微笑示人,宽以待人,只在无人时关起门来静静地咀嚼心底那些伤,静静品味人生的那份厚重。

   悲凉也是一种智慧。有人说过人生要学会加减法,人在四十岁以前要用加法生活,去不断地追求想要的东西,但到四十岁之后人要学会减法生活,不断地减掉人生一些多余的东西。我觉得更好的解释是人不断减掉有形的资产(当然不是教你要散尽钱财行善事,而是应学会不再牢牢抱着利益不放),增加一些无形的资产,即精神上的东西。托尔斯泰曾经说过:“随着年岁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

   生命就象是一条河流,起初的时候湍急,但经过了激烈的撞击之后,就来到了一块开阔的谷地,汇蓄成了一片浩瀚的湖泊。这时就会变得异常的平和宁静,这种脱离了世俗的宁静,是以丰富的精神内涵为依傍的。它是一种超脱,一种繁华落尽见真情的纯粹,一种精神的升华。

   悲凉正是人生精神积淀而后产生的人生意境。它不冷不热,不急不缓,有的只是一抹淡淡的凉意,平静而淡然,深邃而轻柔……

   人的一生说白了,就是在理想与现实中,在理性与欲望中,在有形与无形中,在痛苦与快乐中不断挣扎,然后不再挣扎,再然后就是死亡。

   而到了不再挣扎的程度,这时人一切都已看淡,拥有的是一颗平常心。

   所以说悲凉是人生一种极至的美,是死亡前最绚丽的一种状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样的状态这样的美。只有明心见性的灵魂才能享受到这种味道,体会出这种意境。王国维就是一个拥有这样灵魂的人,他经过了人生前两种境界的砥砺后最终达到了“纵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境界。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苏东坡达到了。那些能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人也达到了。

   当然,悲凉的意境远不止这些,悲凉是“话”不出的,也无需来“话”。

   它是用灵魂去感知去品味的。可惜现在的人肉体的成分越来越多,灵魂的成分越来越少。

   或许这个时代不需要灵魂。

   不过有灵魂的人也不必悲叹,因为灵魂不是因为时代而生,而是因为灵魂本身而生。

   也许很多人会对它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但我们又何妨一笑。不懂的人始终不懂,我们又何必非要他们懂呢?


   1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想我是无法升华至如此境界,也不会去苛求这般苦中作乐的清水寡欲。


    我喜欢看书。打小就喜欢。小时候生长在农村,除了和小伙伴们疯玩之外,闲下来我喜欢翻阅小人书解闷。于是从邻居家、亲戚家搜罗来一摞摞的连环画,充盈了我的童年。长大的我,一如既往地爱看书。特别是晚上临睡的时候,每每要翻上几页,否则睡不安稳,睡不踏实。常常在晚上,一个人倚坐在床头看书倦了,手倦抛书夜梦长,捧起搁置茶几上余温尚存的咖啡或绿茶,呷上一口。有时候窗外小雨淅沥,侧耳听,喇、啪、滴,清脆地敲落着。声声入耳,虽不及“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扣人心弦,但又何尝不是一种“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别样情致?虽然我做不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至性境界,但我可以留存一份“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的心境,在百无聊赖中自我排遣那份孤寂难许的心绪。生活在这喧嚣而烦躁的都市里,有时就这样一个人静静地享受着独处时光,令你身处在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境之中而超然物外,净化心灵,懂得感恩,变得平和、宽容。


    我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人。我习惯一个人出去游玩,漫无目的、放达不羁地游荡。可是走不了多远,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牵制,时间上的不充沛、金钱上的不充足,等等这些都只能让我对于神往之地作一番浮想联翩。在满眼是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呆久了,我会突然开始怀念起乡村的古朴。心血来潮起来,请了假,一个人乘坐上远行的火车,驰向梦里的古镇人家。摇曳着到了外婆桥,被久违的乡土气息包容着,湿润了我的双眼,不能自己。喜欢爬山是喜欢那种向上攀登的进程和艰辛,攀到山顶,歇坐下来,“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心中的苦闷早已随风而逝。喜欢看海是喜欢海纳百川的胸襟,踏着海浪,听着涛声,望着潮起潮落,似水年华于指间飞逝。“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看书、旅游可以让我的心灵得到愉悦,而美食则可以满足我的口腹之欲。闲居在家时,就张罗着如何吃得痛快?琢磨着如何吃得舒心?乃一饕餮之徒。俗话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是我从来就是一个喜简厌繁之人,像那些大厨一般在烹饪选料及做工上的精细,我是受不住的,所以只能烧点家常小菜打打牙祭。虽然我不深谙厨艺,但我喜欢煲汤,煲我的“什锦汤”。就是从菜场里采购来形形色色的菜,然后一古脑儿地混在锅里炖,犹如大杂烩。自我感觉除了“形”欠佳,“色,香,味”俱全,鲜润可口。“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兴致时,呼朋唤友过来一起共烹美味佳肴,等菜香四溢起来,肚子里的馋虫开始蠢蠢欲动,于是我一边做一边大快朵颐,美味不歇口,等菜做成盛盘,已不足七成满。为遮掩盘中萧条之景况,转装小碟端上桌待客,面对席上朋友们的“刻薄”之嗔语,我顾左右而言他,心里偷着乐。


   我如此这般心如止水,不甚积极入世的生活态度,居然常常被我的朋友们称之为“小资”。我往往驳之:不,是“简约”好伐?


   20、近日翻了一翻林清玄的集子,多数都是散文,文笔清雅。有一句话牢牢记住了,就是扉页上的那一句--温一壶月光下酒。

这样的月光似乎很容易找到,只因为许多诗词里都可见到它的身影--它隐藏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意境中,它栖身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心情里,它显现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洒脱上。它处处存在,处处也便有了美丽。

这样的月光似乎也不容易找到。昏暗的天空,颓败的街头,过往匆匆的人们呆滞的目光凝视一切的冷漠,即便是那样温柔的月光,照出的却也只是浑浊。

但为何林先生的文字仍然是那样清雅,那样空灵,那样洒脱呢?为什么他仍然拥有那美丽的月光,可以温柔的下酒呢?

冥冥中有个声音在提醒自己:“月光虽经历千年,但它始终不变,变的只是历经千年,轮回千年的人们的心境啊!”

于是,心已豁然。始终拥有那种美丽的原因在于始终拥有一棵存在美丽的心,能够以天真孩童般纯净的目光去看待世界。由此,世界就会在眼中变得纯净,月光会在视线中变得温柔而美丽,而你则可以和林先生一样--温一壶温柔的月光下酒了,这岂不是世间一美差?

心存美丽,美丽就会在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