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东:稳定与创新并不一定是一对矛盾

 大道至简平天下 2016-12-07

人自从进化出了超越其它物类的智商之后,就始终情不自禁的想挑战自然,寻找捷径。所以,老子慨叹:“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放着平坦的大道不走,非要去寻找什么捷径。

只不过,人们的这种冲动,几乎成为了一种难以自控的本能冲动,外部环境凶险如此,外部环境宽松依然如此。所以,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对此老子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镇之以无名之朴”——

道恒无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万物将自定。

“化而欲作”就是“大道甚夷,而民好径”的具体表现,说白了总是希望寻找捷径,是人的一种天性。同时这也是群体不稳定的内在因素。

但是如何处理这种不稳定因素呢?是直接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来限制人们想什么,不想什么吗?限制固然有可能解决一定的问题,但是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相反还会导致被管理者的道德水准的下降。

就像孔子说的“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为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所以在面对外来的限制时,他会本能的去寻找规避的途径。而且,随着限制的收紧,他所采取的逃避的手段,也会很自然的更加缺乏道德感。

所以,老子说“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所谓“无名”就是没有特定专指的,因为“名”进行言说,描述的前提与基础,必然是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一旦可以“名”,可以准确的说出来,那么就难免有所局限,甚至有一些主观的因素在其中,因为“名”的过程一定是有人来参与的。

所以,老子强调必须是用“无名之朴”——没有特指的,但是却是本质不变的,就像“以正治邦”的正,和“以奇用兵”的奇一样,都是针对特定事物的“正”,而不是机械的教条的一成不变的“正”。

因此,老子又补充了一句,“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因为一旦有了“欲”,就不再是“无名”的朴了,而是属于某个人,出于某种意愿的“朴”了,就是有名之朴了。

这种有名之朴,比如刻意提倡,刻意宣传的所谓美德等等,本身就是一种多事的产物,就带着不静的基因,所以是不可能真正解决潜藏于“化而欲作”的躁动,只会滋生出更大更复杂的变乱。比如,西汉在汉宣帝以后,开始刻意的提倡孝道,最终终于孕育出像王莽那样的以道德著称的伪君子。

所以,必须是“不欲以静”——不欲才能导致内心的清静,才能使万物自定。就像万仞高山上的那块圆石,只有保持不动,才有“势”,才能慑服山下所有的人。否则一旦是滚来滚去的,那么人们就会迅速的行动起来,去寻找它动的规律,揣摩它下一次要滚向的方向,然后向它的反方向狂奔而去。这样不仅不能使天下安定下来,反而是加剧了躁动的程度。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自定”是一种饱含着灵动的,保存着创新能力的安定,而不是无神无彩,无未来无发展的僵硬。


推荐热读《原易》,《周易》解读力作,读易必备工具书

推荐朱东老师国学微课堂《三字经精读深解100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