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靜瑜老師《常行精進不放逸》

 小筵 2016-12-07




《常行精進不放逸》



念佛成佛、心歸淨土,這是我們每位淨宗學人的理想。但唯有一路精進不懈才能成功。精進是菩薩唯一的善根,此善根的增長很不容易,是生生世世修來的。

什麼是精進?精就是“一門深入,長期熏修”。進就是只有前進沒有後退。在大乘教裏面通常講兩種精進:

一者身精進,謂若勤修善法,行道禮誦,與夫講說,不自放逸”。這身精進就是努力精勤的修行善法,對於淨土學人就是深入無量壽經,聞法熏習,禮拜讀誦,並 歡喜為人分享講解,決定不放逸。


二者心精進,謂若勤行善道,心心相續,不自放逸也。身精進離不開心精進,在勤行善法的菩提大道上,心念念念相續不斷提醒自己,決定不放逸。精進的心一時一刻都不能放鬆。


精進包括兩種,一曰正一曰邪,即正精進和邪精進,邪精進即是以邪謬知見為基礎的精進,用功的方法方向錯了,步步皆錯!修信、施、戒、聞、慧、慈、悲,即名“正精進”。而菩薩遠離一切邪精進,精修正精進。因此菩薩修行永遠不能舍離真正的善知識,離開善知識將墮落而不自知,是很可怕的事情。在善知識的帶領下努力才能達到目標。

在末法時代如果沒有深厚的善根很難自行精進,往往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三分鐘熱血之後就提不起學習修行的動力了,世間的種種牽纏都成為自己放逸懈怠的理由,這是很正常的,但我們聽經明白了這一生六道輪迴一定要脫離,極樂世界老家一定要回去,怎麼辦?怎麼才能精進不懈?誠如蕅益大師“淨社銘”所言:“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只有依據真正的善知識持戒念佛,信願求生,然後依眾靠眾,才能提起正精進。所以今天我們有這麼殊勝的機緣大家聚到覺源寺,這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機會,如果在這裡還不能精進、還不能念佛,就真的業障太重了。珍惜機緣,日日努力,懺悔改過,精進就是對自己的不斷挑戰,人能戰勝自己是最偉大的。

我們每個月有佛七、每週日有無量壽經法會、每月一次三時繫念,課程雖然緊張但充滿了法喜和感恩。從僧團到義工日日持守八關齋戒,每日早晚定課不斷,上午出坡護持持戒僧團,下午聽經聞法,深入淨土經典及紮根教育。如果實在沒有因緣來到道場,在家裡怎麼辦呢?堅持給自己規定功課,設定目標,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修行,比較好用功,最好通過網絡參加功課匯報,比如我們的持戒念佛微信群,每天大家都要上報功課,讓自己一定要堅持聽經念佛、讀經拜佛,不能失去正念。


精進的動力來源於自己對善法孜孜不倦的追求,來源於對六道輪迴的真正厭離,來源於對利樂一切有情的悲心,來源於對極樂世界菩薩的嚮往....當我們有了動力之後,每念一句佛、每讀一部經、每拜一次佛、每聽懂師父講的一句話、每次終於能忍能讓能不發火能早起.....我們會感受到超越世間的法喜,會由衷願意走進真正修行人的精進隊伍中,在這裡你明白自己是真正在活著,在有意義的活著,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讓自己懈怠放逸,想種種方法求佛力加持,念佛拜佛,總會成功的。

《往生禮贊偈》中又說:“人生不精進,喻若樹無根,采華置日中,能得幾時鮮?人命亦如是,無常須臾間。”意思是,人活著如果

不精進,就像樹沒有根一樣,采一朵鮮花放在正午的陽光下,花能保持幾時鮮活呢?人的生命也是如此,青春韶華很快就會消失,無常在須臾間就會到來。


讓我們生生世世都常行精進不放逸,常做菩薩不為己,此生決定念佛做佛,蓮池海會相聚!

【據月燈三昧經卷六載,修菩薩行者,於諸梵行念念進修而精勤無怠,故有下列十種利益】

(一)他不折伏,指不為一切邪論妄計所折伏。
(二)得佛所攝,指為諸佛所攝受而不舍棄。
(三)為非人所護,非人,指鬼神之類。謂於一切時處,為鬼神之類所衛護。

(四)聞法不忘,指於所聞之法,常能憶持而不忘失。
(五)未聞能聞,謂修菩薩行者樂法之心無有厭足,往昔所未聞者,今皆得聞。
(六)增長辯才,指精通於諸法義,辯才增長,隨問隨答而無疑礙。
(七)得三昧性,三昧,即正定。指身心寂靜,定性現前,不為世相所 變遷。
(八)少病少惱,指善能調適身心,常得輕安而少病少惱。
(九)得食能消,指於飲食方面,食已即消,而無停滯之患。
(十)如優缽羅花,指雖處於生死之境,然不為煩惱所染著,猶如優缽羅花(青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使見者生仰慕之心。


靜瑜 2016 年 12 月 2 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