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智度论集注(930)——四念处的功果

 timtxu 2018-05-10
大智度论集注(930)——四念处的功果

我的观点
讲述修行四念处在大小乘能够证得的果位。后面是简述三十七道品等诸佛法。
大智度论原文
“诸佛法”释义 
5.修四念处所的功果
①声闻人
A暖法
如是观四谛,信涅盘道,心住快乐,似如无漏,是名暖法。如人攒火,并有暖气,必望得火。
B顶法
信此法已,心爱乐佛是法,如佛所说,如服好药瘥[1]病,知师为妙。诸服药病差者,人中第一,是则信僧,如是信三宝。暖法增进,罪福停等故,名为顶法。如人上山至顶,两边道里俱等。从顶至忍,乃至阿罗汉,是一边道;从暖至顶是一边道。
声闻法中观四念处,所得果报如是。
②大乘人
菩萨法者,于是观中不忘本愿,不舍大悲,先用不可得空,调伏心地。住是地中,虽有烦恼,心常不堕;如人虽未杀贼,系闭一处。
菩萨顶法,如先法位中说。[2]
忍法、世间第一法,则是菩萨柔顺法忍。
须陀洹道,乃至阿罗汉、辟支佛道,是菩萨无生法忍。如佛后品自说:须陀洹若智若果,皆是菩萨无生法忍。
三、略述三十七道品
1.释四正勤、四如意足,皆在四念处中
四正勤、四如意足,虽各各别,位皆在四念处中。
慧多故,名四念处;精进多故,名四正勤;定多故,名四如意足。
问曰:若尔者,何以不说智处而说念处?
答曰:
①念处
初习行时,未及有智;念为初门,常念其事,是智慧随念故,以为名。
四念处实体是智能;所以者何?
观内外身,即是智慧;念持智慧在缘中,不令散乱,故名念处。
②正勤
与九十六种邪行求道相违,故名正勤。诸外道等舍五欲自苦身,不能舍恶不善,不能集诸善法。佛有两种断恶不善法,已来者除却,未来者防使不生。善法亦有二种: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令增长,是名正勤。
③如意足
智慧火得正勤风,无所不烧。正勤若过,心则散乱,智火微弱;如火得风,过者或灭或微,不能烧照。是故须定以制过精进风,则可得定。定有四种:欲定、精进定、心定、思惟定。制四念处中过智慧,是时定慧道得精进故,所欲如意;后得如意事办故,名如意足。足者,名如意因缘,亦名分。
2.明根、力、道、觉
是十二法,钝根人中名为根,如树有根未有力;若利根人中名为力,是事了了,能疾有所办,如利刀截物故名有力。事未办故名为道,事办思惟修行故名为觉。
三十七品论议,如先说。
3.释菩萨修三十七道品不取涅盘的源因
问曰:若菩萨修是三十七品,云何不取涅盘?
答曰:本愿牢故,大悲心深入故,了了知诸法实相故,十方诸佛护念故。
如《经》说:菩萨到七住地,外观诸法空,内观无我;如人梦中缚伐渡河,中流而觉。作是念:我空自疲苦,无河无栰,我何所渡?菩萨尔时亦如是,心则悔厌,我何所度?何所灭?且欲自灭倒心。
是时,十方佛伸手摩头:“善哉。佛子。莫生悔心,念汝本愿。汝虽知此,众生未悟, 汝当以此空法教化众生。汝所得者,始是一门,诸佛无量身、无量音声、无量法门、一切智慧等,汝皆未得。汝观诸法空故,着是涅盘,诸法空中无有灭处,无有着处;若实有灭,汝先来已灭。汝未具足六波罗蜜,乃至十八法,汝当具足此法,坐于道场,如诸佛法。”
四、三三昧、十念、十八不共法等诸法
复次,三三昧,十一智,三无漏根,觉观三昧,十念、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背舍,九次第定,如先说。
复次,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如初品中说。[7]是诸法后皆用无所得故。以般若波罗蜜毕竟空和合故,名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