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故事】孟母三迁

 江山携手 2016-12-07

孟母三迁

 

【原文】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①,常嬉为墓间之事②。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③。”遂迁居市旁④。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⑤。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旁⑥。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⑦,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⑧。

(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

 

【注释】

①舍:住屋。②嬉:玩耍。③所以:用来。处吾子:安顿我的儿子。④市:市场。⑤贾人:商人。炫卖:边喊边卖。⑥学宫:学校。⑦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⑧焉:“于之”的合音,在那里。

 

【翻译】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校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读书故事】

孟子名柯,字子舆,小的时候家里面很穷,家里只有几亩薄田,父亲激公宜在孟子三岁时就外出谋生计,以后就音讯皆无了,家里全靠母亲仉氏纺线织布生活。孟子家住今天山东省邹县乡下的一个小村庄,庄外不远处是一片坟地,总有送葬出殡的人家在那里吹吹打打。孟子好学,看了以后回来就学人出殡打幡、哭丧祭拜。孟母非常担忧,小孩子从小就学这些事,将来怎么得了呢?于是决定搬家,给孟子换个环境。

孟家迁到了庙户营(今山东邹县县城西北),这里是个大镇甸,母亲的原意是让孟子多长一些见识,开阔眼界。但这里十天赶两个集场,喧闹异常。孟子倒是兴高采烈,看了回来不是用棍子挑两块石头学卖菜,就是用木头作刀子比比划划地学杀猪。孟母觉得不对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于是决定再次搬家。

这一次孟家搬到了因利渠畔(今邹县县城南关)隔壁是个学堂,周围都是读书人。孟子每天都看到上学的人举止文雅、落落大方,也学着读书演礼,孟母这才放下心来。

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三”表示“多次”的意思。这则故事又叫“孟母择邻”、“慈母择邻”。孔子认为:“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这和“孟母三迁”故事一样,都强调了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性。

“孟母三迁”故事为历代所称述。如东汉赵岐《孟子题辞》“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宋代苏轼《崔文学甲携文见过》“自言总角岁,慈母为择邻”、元代关汉卿《蝴蝶梦》“想当年孟母教子,居心择邻;陶母教子,剪发待宾”等。“孟母三迁”成为后世母亲重视子女教育的典型,影响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