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冤冤相报的心理学效应:海格力斯效应

 老刘tdrhg 2016-12-07

古语有云:冤冤相报何时了!

今天我想谈一谈一种冤冤相报、仇恨越来越深的心理学效应:海格力斯效应。

海格力斯效应是一种人际互动,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之间存在的冤冤相报、致使仇恨越来越深的社会心理效应。

冤冤相报的心理学效应:海格力斯效应

海格力斯效应来源于希腊神话故事,有一个叫海格力斯的大力士英雄,有一次他走在凹凸不平的路上,看到前方有一个东西,很像一个鼓起的袋子,他觉得很难看,就去踩了一脚。

哪知道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并成倍成倍的增大。

这直接激怒了海格力斯,他拿起一根大木棒砸那个东西,结果那个东西膨胀到把路堵死了。

海格力斯很无奈,这时一位圣者走到海格力斯跟前对他说:“ 朋友,快别动它了,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惹它,它便会小如当初;你若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与你敌对到底。”

冤冤相报的心理学效应:海格力斯效应

我们在生活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与人之间有了矛盾,如果双方都各执一词,不肯退让,互相伤害,那矛盾只会越来越深,伤害也会越来越大,以两败俱伤的结局收场的比比皆是。

说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人说,冤冤相报何时了,以怨报怨只会增加仇恨,还是大度一些,学会宽容和忍耐,放下仇恨,如果能以德报怨就更好了。

退一步海阔天空,放过别人等于放过自己,拒绝海格力斯效应,做一个心态平和的人,那反而能收获更多的爱和信赖。

如果能放下仇怨,就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们都知道那是极好的境界和修养,如果真能做到,那这个人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值得钦佩。

冤冤相报的心理学效应:海格力斯效应

但是,也有句俗语说:人活着总要争口气。

如果被人欺负,心中有怨有恨,无论如何都无法释怀,那这种放不下的情绪,其实也是人之常情。

我们也会在心理羡慕那些快意恩仇的人,大不了十八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这样爽快、毫不忌讳的释放个人情绪的语句也是得到很多人认同的。

冤冤相报的心理学效应:海格力斯效应

所以我们就会看到,不管是冤冤相报,还是风轻云淡的相忘于江湖,抑或是以德报怨,都是各有道理的。

请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试图评判或说服别人放下仇恨,让别人以德报怨,因为你不是TA,你并不知道TA经历过什么,在承受着什么,TA的伤,TA的痛,你都无法替TA承受,所以你并没有那个评判的权利,只有TA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也不要去嘲笑那些放下仇恨,以德报怨的人,因为TA的修养和境界,很可能是你无法企及的。

冤冤相报的心理学效应:海格力斯效应

如果我们心中对怨对恨这些情绪暂时无法释怀,那不必苛求自己马上变成一个大度的人,不必照着那些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而是要审视自己的内心,保持灵台的清明,控制自己不要做出让自己终生后悔、不可挽回的事情。

要知道,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所做的事,所产生的情绪,其实都是我们的潜意识对我们的保护,是那个时候我们的潜意识为我们做出的,能保护我们自己的最好的选择。

也许有一天,因为一些人或一些事,也许也只是因为时间冲淡了一切,这些情绪慢慢就会淡了。

纵使终其一生,对这些情绪都无法释怀,那有如何?强烈的爱、恨,至少说明我们认认真真的活过不是?

冤冤相报的心理学效应:海格力斯效应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说,谁人无伤,谁人无痛,谁人无不甘,伤痛也好,仇恨也好,都是作为一个人再正常不过的情绪,而正视这些情绪,不被这些情绪左右,不要在这些情绪的支配下让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才是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


我是明月,每天坚持做原创,可爱勤劳的心理咨询师一枚,既然有缘相遇,关注我可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