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村乡篇】定兴各村名字的由来!

 报晓7943071 2016-12-07



杨村乡位于定兴县城东南15.5公里处,总面积38.6平方公里,辖杨村、卷子、房家庄、北重楼、南重楼、西重楼、南谢、北谢、南寨、北寨、东赵、西赵、吴庄、辛庄、五柳庄、南冬、张里、老里、西里、杨家庄、西各庄、姚庄等22个行政村,总人口31573人,7985户,耕地37279亩,党员1051人。2003年,杨村乡被河北省特色之乡组委会授予“河北省鲜桃之乡”的称号。


杨村

杨村原名杨村店,明永乐年间(1403-1424)任、佟、李、侯、马、张等姓人家到此定居后,兴建万寿寺,更名为杨村。


南寨

据明弘治八年(1495)重修的宝月寺碑文记载:原名为南寨里村,后演变成南寨。


北寨

据查明末(约1600年),杨村佟氏迁此定居,因位于南寨宝月寺北,故取名为北寨。


西赵

相传宋末(约1275年),赵、田、刘、华四姓人家来此定居,因赵姓居多,取名赵村。又因村内有条水沟,将本村分成东、西两头,该村较大称为大赵村。1949年,解放后更名为西赵。


东赵

相传宋末(约1275年),田、刘二姓人家来此定居,因在赵村东头,名为小赵村。1949年,解放后更名为东赵。


南冬

据该村永安寺碑文记载:原名为南洞。元朝(约1341年),有彭、张、王等姓人家迁此定居,后由南洞演变成南冬。


南吴家庄

相传元朝(约1341年),杨、吴二姓人家由山西迁此定居,吴姓为大户,故取名吴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区分重名村,故更名为南吴家庄。


南辛庄

相传元朝(约1341年),有罗、辛、张三姓人家由山西来此定居,因辛家户大,故取名辛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区分重名村,更名为南辛庄。


姚家庄

据传元朝(约1341年),由山西搬迁到此定居的有姚、高二姓人家,因姚家人多,故取名姚家庄。


西各庄

西各庄原名费家庄。传说元朝(约1341年)有费、魏二姓人家来此定居。因费家人多,故取名费家庄。明永乐年间(1403-1424),由山西小兴州迁来异姓人家,又因费、匪单近,于清宣统年间(1910)更名为西各庄。


房家庄

金朝时期(1115-1234),因此地有两座古塔,借此取村名双塔村。明永乐年间(1405-1407),房姓大户人家由山西小兴州迁此定居,更名为房家庄。


张里村

据本村观音寺碑记:该村建于元朝(1206-1368),有四个自然村相邻(指张里村、西里村、老里村、杨家庄),名相距一里,因本村张姓为大户,以姓氏取村名张里村。


老里村

相传该村建于元朝(1206-1368),有四个自然村相邻(指张里村、西里村、老里村、杨家庄),名相距一里,为区别张里村、西里村、故取名老里村。


西里村

明末(约1644年),有杨、孙、卢、张四姓人家从本县张里村、老里村迁居此地,因村小、人少,又是从这两个里村迁出,故取名小里村。又因本村位于老里村西,1958年更名为西里村。


杨家庄

明初(约1368年),有杨姓人家迁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为杨家庄。


北谢村

相传元末明初(约1368年左右),本地建村时为名南僻乡。沿至明朝,因邻村重楼分为南、北、西三个重楼,本村也相应更名为解村(取分解之义),后以同音字“解”演变成为谢村。因村位偏北。故取名北谢村。


南谢村

相传元末明初(约1368年左右),本地建村时为名南僻乡。沿至明朝,因邻村重楼分为南、北、西三个重楼,本村也相应更名为解村(取分解之义),后以同音字“解”演变成为谢村。因村位偏南。故取村名南谢村。


北重楼

明初(约1368年),由皇室拨款与地方筹划,在此地修建一石佛寺大慈阁,与定兴城内慈云阁相重,故取村名重楼。后又分为两村,该村居北,为北重楼。


南重楼

本村建于明初(1368年),因位于北重楼村南,故取名南重楼。


西重楼

明初(约1368年),有人迁此定居,因位于北重楼村西,故取村名西重楼。


卷子村

本村建于金朝(1115-1234),原名圈子村,民国初年(1912),一贡生推敲字意,将圈子村雅化为卷子村。


五柳庄

清初(约1644年),此地是西重楼村大户郭家一菜园,看菜人来此定居,后发展成村,因村东有五棵大柳树,故以此取村名五柳庄。


其它乡镇村名由来,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